乡村民俗活动的组织动员机制研究——以j村重阳节活动为例

乡村民俗活动的组织动员机制研究——以j村重阳节活动为例

ID:9223980

大小:21.54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4-23

乡村民俗活动的组织动员机制研究——以j村重阳节活动为例_第1页
乡村民俗活动的组织动员机制研究——以j村重阳节活动为例_第2页
乡村民俗活动的组织动员机制研究——以j村重阳节活动为例_第3页
乡村民俗活动的组织动员机制研究——以j村重阳节活动为例_第4页
乡村民俗活动的组织动员机制研究——以j村重阳节活动为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乡村民俗活动的组织动员机制研究——以j村重阳节活动为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乡村民俗活动的组织动员机制研究——以J村重阳节活动为例一、绪论(一)选题背景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力求在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以达到推进国家政权建设和乡村治理互为支撑的目标。在这场土地改革运动中,中国共产党嵌入到乡村事务中,诉诸情感,以宣传、组织开会、“斗地主”的方式,有效地激发了农民对于地主阶级和国民党统治的仇恨之情,进而产生对中国共产党的爱戴之情,为根据地的建设、国家政权的巩固和与国民党之间的博弈奠定了坚实的民众基础。在此期间,乡村治理由此被完全纳入到国家治理之中。政治环

2、境的高压性、共产党宣传的高效性与农民自身长期的受压迫的现实,使得国家能够将政权所囊括的乡村所有的内部事务包揽其中。通过一定的政治手段和经济手段,国家能够将村庄内部的资源和力量很好地调动起来,顺利完成思想重塑和人力、物力的有效调配。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切实推进了对乡村权力结构的改造。随着国家的改革一新,与国民党对抗时期以及抗日战争时期积攒下来的土地改革经验在这时发挥了重大作用。有了实践得来的宝贵经验,加之此时的政治动员难度又比以上两个时期小得多,因此全国上下的土地改革风风火火。一方面农民的经济地位得以翻身,

3、而另一方面农民对国家以及集体组织的依附程度也大大提高了。随着三大改造的顺利实施,国家的经济也加速趋向公有化,计划经济体制逐渐建立。以此为基础,1958年起,在全国城乡普遍兴起大跃进的政治浪潮之下,乡村的人民公社体制确立起来了。这场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得国家及集体组织的力量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深深地嵌入乡村的每一个角落。于建嵘在《人民公社动员体制的利益机制和实现手段》中就表示“人民公社体制的基本特征是以集体经济为基础、以行政控制为手段的“集权式乡村动员体制”。”(于建嵘,2007)于是不仅从经济上,还是政治上,甚

4、至是思想上,国家立足于完全包揽的目标来推进国家政权建设和乡村治理这一做法注定是不可行的。1958-1961年的三年痛苦期验证了国家无法全盘包揽乡村所有事务这一结论。国家开始了新一轮的探索之旅。随着探索的推进,改革开放揭开帷幕,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化,伴随于此发生变化的,是国家对于基层治理特别是乡村治理课题的探究。经济环境的重大变化,使得许多经济元素与乡村经济发生强烈碰撞,于此乡村民众经济上、思想上和政治依附感上有诸多表现。首先,在经济上,乡村的资源发展和资源分散化,导致乡村多元利益群

5、体的出现,传统的由国家主导的经济动员不再占据完全主导地位,经济条件较好特别是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由于对村庄经济做出较大贡献而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其次,在思想上,无论是传统乡村还是新农村,其运作规则均深受“人情”、“面子”等传统元素的影响。前者可能更多的是由宗族权威主导,其他民众呼应共同完成;后者则可能由乡村精英先探出头,而后组织动员其他利益群体。不管是哪一种,两者呈现出的“乡土”特性往往促使乡村的内部事务更多地依赖社会网络、宗族关系来解决,国家并不需要投入很多甚至完全不投入动员技巧即可达到乡村治理的目

6、标。最后,在政治依附感上,村庄成员共享价值的形成需要各个成员参与和沟通,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村庄成员“多元价值观的不断发展和成长,致使传统的政治动员(运用宣传工具、思想教育和榜样示范等途径对民众进行旨在强化政治认同的动员)在降低政治认同分歧、减少协调差别、增进政治共识上,处于被动性的认同和归属状态。”(周庆智,2015)在现有体制与乡村现状下,乡村治理不再是简单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它需要对乡村所有的资源的统筹结合及创造性合理利用。因此,国家基本无法包揽乡村所有的内部事务,如何激发、调

7、动和整合村庄内部的资源或力量成为乡村自治的重要议题。(二)研究问题中国乡村治理呈现出这样一个变化历程:从以地缘性和血缘性为特征、以宗族权威为主导来实现的传统乡村自治,到国家权力以政治动员的方式深深嵌入到乡村治理的方方面面,再到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经济体制及思想环境的变化而回归到国家权力渐渐退出、乡村自治能力渐渐提升。这一变化佐证了这种乡村的“乡土”特性与乡村治理之间无法割舍的关系,其对于促进乡村内源动力的发育起着很大的作用。以本次研究中的研究对象J村为例,由于乡土关系的维系良好,许多青年并没有选择离乡在外打

8、拼,而是留在村里经营工厂,积极地参与到公共活动中。许多年轻人很乐意参与乡村内部事务的互动,甚至作为发起人来获得宗族权威的认可和帮助。本次的研究事件即该村的重阳节活动,是村里的“青年组”将活动提上议程,在争取到“老年组”的支持之后,通过筹集资金并将资金交由“老人组”管理,随后动员村民共同参与活动,顺利完成了重阳节活动的整个过程。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本土社会资源在乡村治理中所扮演的积极角色。根据资源动员理论,我们能够从多个维度对社会动员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