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流动人口统计口径的历史变动

我国流动人口统计口径的历史变动

ID:9221300

大小:266.67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4-23

我国流动人口统计口径的历史变动_第1页
我国流动人口统计口径的历史变动_第2页
我国流动人口统计口径的历史变动_第3页
我国流动人口统计口径的历史变动_第4页
我国流动人口统计口径的历史变动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国流动人口统计口径的历史变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30卷第4期2006年7月人口研究Vol130,No14July200670PopulationResearch人口流迁3我国流动人口统计口径的历史变动段成荣孙玉晶(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北京:100872)1问题的提出据国家统计局(2006)发布的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结果,我国流动人口规模达1.47亿人。然而,有关流动人口的统计数据各不相同,相去甚远。形成这种状况的一个基本原因是迄今尚缺乏对流动人口的统一界定口径。本文认为,过去20多年来,我国在人口流动调查和统计方面不断尝试、不断摸索,积累了越来越多的经验。目前已经到了可以对流动人口进行比较准确、合理界定的时

2、候。为此,本文在梳理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以来历次人口普查和1%人口抽样调查有关流动人口统计口径变动的基础上,提出了依据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进行流动人口定义的思路和方法。要界定流动人口的口径,首先需要对流动人口进行定义。国际上一般只有“人口迁移”、“迁移人口”概念,而没有“人口流动”“、流动人口”概念。人口流动是我国独特的现象,流动人口也是我国独特的人口群体。为此,在定义流动人口之前,有必要先考察一下迁移人口。国际上一般把人口迁移定义为人口在空间上的位置变动。根据国际人口科学联盟主持编写的《多种语言人口学辞典》,人口迁移就是“在一个地区单位同另一个地区单位之间进行的

3、地区移动或者空间移动的一种形式,通常它包括了从原住地或迁出地迁到目的地或迁入地的永久性住地变动”(IUSSP,1982)。发生人口迁移活动的人则是迁移人口。这个概念强调了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时间”因素,定义里的“永久性”并非指一旦一次人口迁移发生以后就不能够有第二次人口迁移,而是指人口迁移活动应该有“足够长”的时间;二是“空间”因素,即人们要在两个相距“足够远”的空间位置之间发生位置移动。我国由于户籍制度的存在,大家常常把人们的地区移动或者空间移动区分为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两种,发生迁移和流动行为的人则分别称为迁移人口和流动人口。人口迁移和迁移人口伴随有户口的相应变动;人口流动和流

4、动人口则没有户口的相应变动。不论定义迁移人口还是流动人口,都应选择明确的“时间”和“空间”标准。换句话说,并不是所有的空间位置变动都被当成人口迁移或人口流动,只有超过“一定”时间限度、跨越“一定”空间范围的位置变动才被视为人口迁移或人口流动;发生这种行为的人才能被视为迁移人口或流动人口。原则上讲,这种时间和空间范围不能太大,太大则会使许多位置变动不能恰当地被纳入人口迁移和流动的视野之中;也不能太小,太小则事无巨细,甚至连人们由楼房的一层到另一层、甚至连由一个房间到另一个房间的移动都被当作人口迁移或流动了。这两种情况都不利于准确反映人口迁移或流动的状况。所以,应选择“合适的”时间和空

5、间标准。那么,什么是“合适的”标准呢?在人口迁移方面,由于户口变动有明确的标志,因此其概念比较明确,一旦一个人办理户口迁移手续,这个人的位置移动就纳入了人口迁移的范畴。从空间上看,由3本文研究得到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和中国人民大学“985”工程校级重大攻关项目“中国流动人口研究”的资助。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朱富言、王莹、杨舸等参与了本文初稿的讨论,在此感谢他们提出的宝贵意见!4期段成荣孙玉晶我国流动人口统计口径的历史变动71于户口管理部门是设置于街道、乡、镇一级的公安派出所,因而跨越乡(镇、街道)及以上行政范围的空间位置移动就是人口迁移。①而在人口流动方面,由于没有户口变动作为标志

6、,于是,无论从时间角度还是从空间角度看,人口流动的界定都存在很大的弹性,而不同的时间和空间界定将导致流动人口在规模、结构和特征等诸多方面出现相当大的差异。当前有关流动人口规模的数据相差甚远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此。与此同时,从过去20年来开展的与人口流动有关的各种调查实践看,自1982年人口普查以来的历次人口普查和1%人口抽样调查在涉及人口流动的数据收集方式上都不断地有所变化,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的数据收集方式变化更为明显。为此,很有必要对历次人口普查和1%人口调查有关人口流动的数据收集方式进行梳理和辨析,以便明了各次普查和调查所得流动人口数据之间的异同;同时,依据以往历次普查

7、和调查数据资料开发的经验,确立利用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进行流动人口界定的最佳方案,对于即将展开的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分析工作也是很有价值的。本文研究正是基于上述目的而展开的。2历次全国人口普查和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涉及流动人口的数据收集方式和流动人口统计口径比较自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以来,我国历次人口普查和1%抽样调查的数据都可以用于有关流动人口的分析研究。需要指出的是,这些普查和调查有关流动人口的数据收集方式时有变化,依据每次普查和调查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