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180777
大小:336.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4-20
《2011年上半年中国液晶电视市场研究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2011年上半年中国液晶电视市场研究报告 2011年上半年,中国液晶电视市场中LED背光和3D电视仍显现出快速的上升发展势头。另外,大尺寸产品在中国液晶电视市场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上半年中国液晶电视市场的格局变化体现出目前中国液晶电视市场消费者越来越强的消费能力和对产品性能的更高要求。顺应技术升级需求的国外品牌在上半年中国液晶电视市场的发展势头显然要优于本土品牌,尤其在一、二线市场中国外品牌占了明显的优势。互联网消费调研中心ZDC综合上半年中国液晶电视市场品牌、产品格局数据进行研究: 本报告要点
2、 ●2011年上半年,中国液晶电视市场由索尼领跑,但较其他品牌关注比例相去不远。中国液晶电视市场强势品牌数量众多,实力接近,竞争非常激烈。 ●上半年中国液晶电视市场中国外品牌阵营的关注比例一路走高,从1月的50.3%一路上升至6月63.6%。 ●上半年中国液晶电视市场中围绕中低端产品的价格战越演越烈,5000元内各价位段产品越来越丰富,吸引的消费者关注度也呈现明显的上升走势。 ●2011年上半年,LED背光产品在中国液晶电视市场上的关注比例达到了58.2%,6月更是达到了66.0%的高
3、位,市场主流地位稳固。 ●2011年上半年,中国液晶电视市场最受消费者关注的产品尺寸为46英寸,关注比例为20.3%。上半年46英寸、55英寸等大尺寸产品的关注比例明显走高。 ●2011年上半年,中国液晶电视市场中3D电视的关注比例接近一成,在上半年保持着高速上升的走势,6月达到16.6%。 ●对比关注度较高的几大品牌,索尼、夏普、三星等国外品牌的关注比例呈现明显的上升走势。一、2011年上半年中国液晶电视市场概述 •LED背光液晶电视普及加速 经过近两年的发展,LED背光电视普及所
4、需要的技术基础和市场基础都已经完备,2011年也将成为LED背光电视的普及年。上半年LED背光电视更多的是作为一种常规的配置出现在新品上,其同传统背光产品的价格差距也在稳步缩小。 •3D电视现突破性发展 中国3D电视的起步同全球市场基本上是同步的,目前也保持着同步的发展速度。上半年3D电视的可选型号数量不断提高,产品价格也在稳步下降,降幅在20%-40%之间。接下来只要待到3D内容资源逐渐丰富,3D电视必然将以更快的速度发展成熟。 •智能电视仍多方受限 拥有智能的操作系统、能够有效的融合多平台
5、内容资源的智能电视是目前电视产业非常推崇的未来发展方向。而智能电视在中国的发展仍面临着诸多在准入制度、开放平台建设等方面的阻碍,另外没有自主的操作系统、自主的行业标准也严重的阻碍了本土智能电视产业的发展。国外品牌上升明显二、2011年上半年中国液晶电视市场结构分析 (一)品牌结构 •各品牌实力相距不远,竞争格外激烈 2011年上半年,中国液晶电视市场由索尼领跑,关注比例为18.4%,相对于其他品牌并没有获得明显的竞争优势。夏普和海信成为上半年的关注比例亚军和季军,关注比例在13%左右,同其他竞争对
6、手相去不远,地位不够稳定。另外三星、创维、LG和TCL的品牌关注比例也都在10%左右。整体看来,中国液晶电视市场的品牌竞争非常激烈,没有哪一品牌能够获得绝对的领先优势。 (图)2011年上半年中国液晶电视市场品牌关注比例分布 •上半年国外品牌地位渐渐提高 上半年中国液晶电视市场中国外品牌阵营的关注比例一路走高,从1月的50.3%一路上升至6月63.6%。一方面目前中国液晶电视市场的新亮点是3D电视,而索尼、三星等国外品牌在3D电视领域的领先优势非常明显,另一方面国外品牌对于在中国市场的运营本土化纷纷加
7、大投入。 例如索尼自2009年末开始改变对中国市场的运营策略,从主打高端市场调整为全面出击,一方面更加倾向于顾及入门级用户,另一方面着力打造全产业链输出。而夏普也一改此前仅在一线市场发力的情况。今年夏普南京六代线也已经量产,以32、37英寸为主要尺寸的产品可以帮助进一步覆盖低端市场和农村主流市场,降低夏普的本地化生产成本。另一主打高端市场的品牌三星也早在2004年就开始在北京、上海等地建设本土数字电视研发中心,同时积极在中国大陆投资面板生产线。 (图)2011年上半年中国液晶电视市场国内外品牌关注比例走势
8、LED电视主流地位稳固 (二)产品结构 1、价格段结构 •价格战仍是主旋律 2011年上半年中国液晶电视市场以8000元内的中低端产品为市场主流,关注比例达到了79.0%,售价在1.5万元以上的产品更是寥寥无几。尽管大尺寸产品越来越走俏,但随着上半年液晶电视市场价格战越演越烈,更多的大尺寸产品市场售价一再下调,3000元内的入门价位段产品和3001-5000元的中端产品的关注比例在上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