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延安市方塔新区至东过境线道路工程环评报告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延安市方塔新区至东过境线道路工程环评报告

ID:9154211

大小:4.31 MB

页数:105页

时间:2018-04-19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延安市方塔新区至东过境线道路工程环评报告_第1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延安市方塔新区至东过境线道路工程环评报告_第2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延安市方塔新区至东过境线道路工程环评报告_第3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延安市方塔新区至东过境线道路工程环评报告_第4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延安市方塔新区至东过境线道路工程环评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延安市方塔新区至东过境线道路工程环评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前言1、项目实施背景受地貌影响,延安城市建设和发展空间受到极大的限制。现状的延安市中心城区集中在宝塔区三川交汇处的凤凰山脚下,主要由东川、南川和西川三条大的平川以及杜甫川、市场沟等小型川谷地区组合而成,受地形条件的制约,延安市城区只能沿东川、南川、西北川呈放射带状发展。由于三条川道用地狭窄,两侧山体普遍陡峭,又有延河、南川河流经,致使城市建设布局及道路交通走廊的选择受限制较多,横向发展空间余地很小,现状城市主要道路均与川道平行,各川道之间的交通联系绝大部分需要经过三山围绕的城市核心区域,使三山交汇处成为全市商业、旅游活动最集中的地区,造成

2、市中心地带建筑物密集、交通拥堵、城市功能减退,同时,密集的高层建筑也破环了三山地带的传统风貌和以宝塔为标志的景观轮廓。因此,延安市提出“中疏、西控、东扩、北进、南下”;“‘Y’型、单心、带状”城市向“多核心组团”城市转变的发展战略,以缓解老城区拥堵现象,而在延安的长远发展战略中,提出了“城市上山,冠山而建”的方向,打破限制的瓶颈,城市向南拓展新区。根据新区发展规划,延安市将建设发展出北区、西区和东区三大片区。本工程位于规划城市新区的东区内,为规划主干路,是规划路网中重点建设项目,是延安城市总体规划和新区东区方塔区建设发展的要求。项目建成后

3、,将会促进东区方塔区主要道路网络的形成,以交通带动新区发展,促进城市土地开发,也将提高方塔外部交通的通行能力,并且使得南过境和东过境达成了有效的连接,从而缓解了市中心的交通压力,满足未来年延安市城市居民的出行需求,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东部新区的交通发展问题,进而为延安市的投资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2015年8月,延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延发改投〔2015〕172号文同意项目备案。2、评价工作简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延安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于2016年3月23日委托我所承担延安市方塔新区至东

4、过境线道路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接受委托后,我所随即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对工程场址及其周围环境进行了现场踏勘,通过全面现场调查、资料收集和公众参与意见征询,取得了大量第一手资料;依据工程设计~54~及相关技术资料,在工程分析、环境影响识别和因子筛选等基础上,按照国家产业政策、相关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要求,编制完成了本报告书。3、建设项目特点⑴本工程为新区内基础设施工程,沿线路网发达,运输条件良好。⑵本工程路线较短,不涉及拆迁,需占用部分耕地。⑶工程沿线无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文物等环境敏感点。⑷本工程为公路类建设项目,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导

5、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项目类别为Ⅳ类,不开展地下水影响评价。4、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⑴工程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及运营期间对沿线敏感点产生的汽车尾气和噪声影响。⑵工程建设新增占地,带来土地资源减少、植被破坏等问题。5、报告书主要结论项目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订本)》中鼓励类,符合当前国家产业政策、当地发展规划等要求。选线基本合理,在采取报告中相应环保措施后,工程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可以减轻或者消除,从环境保护角度来看,工程建设是可行的。在报告书编制过程中,得到了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延安市及宝塔区环境保护局、

6、交通、规划、水利、土地、文物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54~1总则1.1编制依据1.1.1评价任务依据《环境影响评价委托书》,延安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2016年3月23日。1.1.2相关法律、法规依据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1月1日;⑵《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6年9月1日;⑶《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9月1日;⑷《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6月1日;⑸《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年3月1日;⑹《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7、,2005年4月1日;⑺《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1年3月1日;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10月1日;⑼《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8月28日;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2004年8月28日。1.1.3行政法规依据1.1.3.1国务院行政法规⑴《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1998年11月18日;⑵《土地复垦条例》,国务院令第592号,2011年3月5日;⑶《国务院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3〕37号,2013年9月10号。1.1.3.2陕西省行政法规⑴《陕西省

8、道路运输管理条例》,2000年4月1日;⑵《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办法》,2007年4月1日;⑶《陕西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2013年11月29日;⑷《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