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街区型住区的规划策略研究

城市街区型住区的规划策略研究

ID:9127904

大小:62.00 KB

页数:0页

时间:2018-04-18

城市街区型住区的规划策略研究_第页
预览图正在加载中,预计需要20秒,请耐心等待
资源描述:

《城市街区型住区的规划策略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城市街区型住区的规划策略研宄合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安徽省230041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大量的人口涌入到城市中来,使得城市住宅建设项目快速发展起来。然而由于过快的建设城市居住空间,加之建设资金以及后续的开发运营方式等未能精心考虑,使得城市居民的社会行为心理等多层次需求和空间环境之间的关系受到了忽视。因此文章基于国家相关政策基础上,结合某城市中的街区型住区规划策略进行略述,旨在重新让城市住区恢复活力。【关键词】城市街区型住区;开放式小区;规划策略2016年2月,我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

2、》发布,指出“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这为城市住区的发展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即建设更加“开放便捷、尺度适宜、配套完善、邻里和谐”的街区型住区。街区型住区建设涉及城乡规划学、建筑学、园林景观和行为心理学、社会学与房地产开发等多个领域,符合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映了现代化城市开放性的内在要求。虽然街区型住区在丙方发达国家城市被广泛采用,我国古代也有类似“街市”的城市布局模式雏形,似是在我国现代城市中这种住区发展模式仍处于发展起步阶段。一、街区型住区实施的基木原则(一)开放性原则街区型住区的开放一般分为

3、空间层面与管理层面两个方面。空间层面的开放注重住区在功能结构、空间布局、形态肌理与城市的有机融合;管理层面的开放主要针对街区型住区边界不再用绿化、围墙、栏杆等物质实体进行封闭式管理。管理的开放能影响空间的开放,空间的开放决定了管理的开放,由此可见,街区型住区开放的木质在于空间层面上的开放。此外,街区型住区的开放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并不是彻底的歼放,在维持与城市适度歼放与共享的原则上,需保持单个小街区内部的相对封闭,为居民营造•-个安全、宁静的生活空间。(二)系统性原则城市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由若干街区构成。住区也是一个复杂系统,由景

4、观环境、道路系统、公共服务等一系列子系统组成。街区型住区便是将城市与住区两个复杂的系统进行有机联系,改变封闭式小区居民的生活空间与城市公共空间彼此隔离的状况,创造富冇生活气息的街区环境和城市活力十足的公共空间。街区型住区与城市这两个系统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融合交汇,使城市更加宜居,公共空间更具活力。(三)适地性原则街区型住区并非是一成不变的住区发展模式,针对不冋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分地域、分类别因地制宜地在城市实行街区型住区模式,随周边环境的不冋而合理调整规划策略,从而自然而然地融入区域自然与社会环境,形成独具特色的住区文化、生活

5、环境与交往空间。街区型住区不仅需要根据所处地理位置的不冋而配备不同类型与规模的公共设施,同时还须考虑不同气候条件、地形地貌、地域特色文化以及社会经济条件对其产生的综合效应。二、城市街区型住区规划的实践(一)住区概况A新区位于某城市主城区西南侧,占地223.68公顷,规划总建筑面积397.26万m2,平均容积率2.50,其中居住223.14万m2。A低碳社区采用了“街区型”住区模式和所谓的“生态城”概念,其规划理念为“公平”、“经济”和“生态”。规划用地强调土地功能的混合,包含了居住、教育、医疗、文化娱乐、体育设施等用地。对于居住构

6、成也是多元化,有高档住区、花园洋房、普通商品房、经济适用房、拆迁安置房、SOHO住宅等多种类型,其很好的运用了街区型住区的“小尺度、大社区”的开放住区模式。(二)空间形态的建构1.公共组织结构A低碳社区的形态空间有住宅单元(院落)一一街区型邻里一一居住社区三个层次组成。院落空间以居住社区级为中心扩展开来,每个层次的公共空间有步行系统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步行空间体系,每个空间有3—一5分钟的吋间步行距离。到街区型邻里层次是开放的空间系统,外人可以享受设施的冋吋也增添了社区活力。在每一层次的社区公共空间中,冇不同的人群活动,也体现了交往

7、的多元化,为住区和地段增添活力。2.公共空间领域A低碳社区摆脱了居住小区中心的“四菜一汤”的模式,将小区中心绿地、广场等公共空间化整为零,分布于住区单元中,也体现了人均思想与公平化,但这一空间的分布并不是匀质,有一个中央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来统领全局,每个住区都有属于自己级别的公共空间,这也增加了公共空间的层次性。在街道的设计上,延续传统邻里的有机性、功能复合性、亲切良好的尺度感和比例,街道采用二级网络,沿街巷一侧增添绿地开放空间,通过良好的景观条件,聚集公共空间,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共空间。(三)道路交通的组织规划区内划分城市快速路、城

8、市主干道、城市次干道、城市支路、街坊级公共道路五级体系。规划建立“五横六纵”的社区道路系统,低碳社区街坊采取200—300米尺度划分,总体道路系统呈棋盘式布局。规划区内道路断面主要划分为城市主干道40米,次干道30米,城市支路20米,街坊级道路6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