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住区规划节能设计策略

城市住区规划节能设计策略

ID:24053730

大小:4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2

城市住区规划节能设计策略_第1页
城市住区规划节能设计策略_第2页
城市住区规划节能设计策略_第3页
城市住区规划节能设计策略_第4页
资源描述:

《城市住区规划节能设计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城市住区规划节能设计策略【】随着现代城市化的发展,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本文主要对现代城市住区的规划节能设计进行相关探讨。  【关键词】城市住区,规划,节能设计,策略  【abstract】entofmodernurbanization,peopleforalivingenvironmentdemandmoreandmore,thispapermainlytothemoderncityresidentialplanningenergysavingdesignrelateddiscussion.  【key左右),前排错层,加大进深,平面错位等手法使建筑得到阳光,并增加密度;4)

2、点式楼:宜南向立面尺度小,北向立面尺度大;5)板式楼:当一梯两户至一梯四户布置时,可南北向布置,当户数较多时,可采用“T”形,“土”形,“品”字形使里面各个住户得到日照;当户数多,成为通廊式南北布置时,就会使若干北向住户得不到阳光。这时,在规划前期,把建筑东西向布置就会使住户得到阳光的条件得以改善。当小区用地北向为城市道路时,亦可采用南北向用房布置,层数少的住宅放南侧,北侧布置较高的住宅楼;6)控制建筑长度:为改善小区微气候,在总平面布置中,不宜布置建筑长度过长的建筑,一般以2~4个单元为宜,过长的板式楼,对住户通风不利,而通风又影响到建筑物热量的散发;7)退台、降低层高:在建筑单体设计

3、中,采用退台处理、降低层高等方法也可有效地缩小建筑间距。为后排建筑创造更丰富的阳光。  四、户型设计  随着时代的变化,住宅的使用功能可能会有所变化,因此居住建筑的设计应该考虑未来使用功能变化的多种可能性,甚至应当考虑到把住宅改变成大型公寓、小型公寓或办公室的可能性。即使是居住社区中的公共建筑也应考虑未来使用功能变化的需求,如改变成居住建筑或零售店的可能性。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减少大拆大建的现象,减少资源的浪费,才能使居住社区更具适应性,更能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同时小区提供多样性住宅,以保证各种经济收入的人与各种年龄层次人们的需求。这样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居民才有可能生活在同一社区中,

4、才有助于形成丰富多彩的社区生活,才有助于形成稳定的社区结构。  在住宅总体布局时,要力争采用当地的最佳朝向,满足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的要求,尽量不出现西向住宅和北向住宅,尽量使住户能通过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而形成较好的内部物理环境,减少使用空调的次数和时间从而降低整个社区的能源消耗,达到节能的目标。同时尽可能利用当地技术、材料,以降低建造成本,并运用轻易修复或替换的简便技术;使用无污染、易降解、可再生的环境材料,控制室内空气中各种化学污染物质的含量。  五、住区自然通风的控制  采用自然通风方式的根本目的就是减少空调制冷系统的能源消耗。自然通风是一项古老的技术,传统建筑中往往通过穿堂风、拐角

5、风等方式或利用天井等的烟囱效应组织加强自然通风。一般建筑群的平面布局形式有周边式,自南式和行列式,行列式足最为常见的形式,并列式、错列式和斜列式是行列式布局的变化。为了促进通风,建筑群布局应尽量采取行列式和自由式,从建筑防热的角度来看,行列式和自由式都能争取到较好的朝向,使人多数房间能够获得良好的自然通风和日照,其中有以错列式和斜列式的布局较为好。当建筑呈一字平直排开而体形较长超过30m时,应在前排住宅适当位置设置过街楼以加强自然通风。无论采用何种布局都不宜封闭夏季盛行风的入风口,一般对于一个行列式住宅群来说,夏季风向与建筑物垂直并不好,应与建筑物的入射角为30~600,风较易吹入行列式

6、住宅群内,正面吹来的风会在吹过前排建筑后形成较长的涡流区,而这种涡流会使涡流区内的建筑通风不良。  当建筑群非临街建筑组合:宜采用错列式,使通风(道路)通而不畅;周边式布局不利于夏季通风,如将东、两和南面的条式建筑低层架空,可起到一定的弥补作用。当建筑群临街建筑组合:南面l临街不宜采用过长的条式多层(特别是条式高层);东、西临街不宜采用条式多层或高层,这样不但住宅单体的朝向不好,且影响进风,宜采用点式或条式低层(作为商业X点等非居住用途)。  结语  总之,城市住区的规划对资源的合理利用十分重要,所以我们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利用自然条件和人工手段来创造一个有利于人们舒适、健康、高效、低

7、耗、无废、无污染和生态平衡的居住生活环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