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124318
大小:51.61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4-18
《改写理论视角下《文学兴国策》的翻译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改写理论视角下《文学兴国策》的翻译研究安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当下,学术界对《文学兴国策》的研宄主要是从历史学、教育学和文化学的角度进行,探讨其文化价值及影响。而作为较具代表性的晚清传教士翻译作品之一,该译作中出现的大量的翻译改写现象同样值得我们关注。拟从改写理论的视角分析《文学兴国策》,从而得出其中大量的改译,加译不仅实现了其兴学与传教目的,而II再现了晚清社会文化特征。关键词:林乐知;任廷旭;《文学兴国策》;改写理论;StudyofTranslationinEducationinJapanfromthePerspectiveofRew
2、ritingTheoryCHENDandanSchoolofForeignLanguages,AnhuiNormalUniversity;Abstract:Currently,theacademiccircle’sstudyonmissionarytranslationwork—EducationinJapanismainlyfromtheperspectiveofhistory,pedagogy,andculturology.However,thephenomenonofrewritingamongitstillneedsouratt
3、ention.ThispaperanalyzesthetranslationinEducationinJapanfromtheviewpointofrewritingtheory,andconcludesthattherewritingphenomenonamongitnotonlyrealizesitsdreamofpromotingeducationreformandthespreadofChristianity,butalsohelpstorepresenttheculturalcharacteristicsofthelateQi
4、ngsociety.Keyword:LinLezhi;RenTingxu;EducationinJapan;rewritingtheory;一、引言《文学兴国策》由晚清传教士林乐知和中国笔录者、光绪进士任廷旭合译。其原作(EducationinJapan)由口本驻美使节森有礼将美国各界著名人士有关口本教育改革的13封信函等汇编而成。1896年,林乐知将其主要内容译成中文,取名《文学兴国策》,由上海广学会出版。该书产生于晚清特殊的社会文化竹景下,以其丰富的丙方教育思想和对传统文化的挑战,被誉为“影响中国近代社会的一百种译作”之一。该译作中
5、改写现象鲜明,但翻译界尚缺乏对其具体的研究。本文拟从翻译改写理论的主流意识形态、主流诗学影响两方面探讨《文学兴国策》如何在再现晚清社会文化特征的同时,服务其传教目的。二、改写理论概述20世纪80年代,翻译研究实现了“文化转向”(CulturalTurn)o比起语言学翻译模式和强调以目的语文本的多元系统理论,翻译的文化转向更加强调学科的自足性、学科范式的规律性和开放性,更多地思考不同时期价值观、意识形态、体制对翻译研究的影响[1]394。于是,翻译研宄的文化学派应运而生。20世纪90年代初,文化学派代表人物之一比利时裔美籍比较文学与翻译理
6、论家安德烈•勒费维尔(AndreLefevere)提出翻译改写系列概念范畴并对其进行进一步阐释。勒费维尔认为,翻译、批评、编辑、撰史都是某种形式的“折射”或者“改写”。翻译是一种改写,改写即操纵,翻译改写是为特定的意识形态服务的手段。改写或翻译必定受到目的语文化诗学、文学观念和意识形态规范的制约,译者在此规范内进行操作XZ12。那么,在晚清那样一个复杂的社会背景条件下,《文学兴国策》的翻译主要受到哪些主流意识形态及诗学的影响呢?三、林乐知翻译《文学兴国策》的缘由改写理论认为,只要是为着一定翻译目的与译文功能,在译本中进行一定程度的改写是
7、完全可行的,也是实实在在的翻译,而且勒弗维尔也指出,当今的翻译正越来越呈现着一种改写的趋势XZM。按照勒弗维尔的观点,林乐知对《文学兴国策》的翻译改写主要受0的语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与主流诗学的影响。具体而言,主要与当时“西学东渐”的历史背景、传统儒家思想观念及主流诗学形式有关。(一)主流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1晚清社会环境的影响回顾传教士在华传教的历史,不难发现传教士的传教手段和方式随历史时期的改变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II主要是为了迎合统治阶级获得士大夫们的认可和支持。鸦片战争之后屮国的国门被迫打开,伴随着船舰利炮而来的还有大批基督教传教士。
8、他们大多以改穿儒服,带上儒冠,自称是儒者的方式向中国传播西学,先从外观层面上赢得统治者及民众的认可。当然,其主要动机在于宣扬基督教教义,规劝民众信仰基督教。1894年中H甲午战争后,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