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11635
大小:294.54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7-09-25
《2013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教育学试题及答案(4)》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北京爱福幼师培训学校http://www.aifuschool.com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幼儿园的教学是()。 A.幼儿的活动 B.教师的活动 C.幼儿与教师的活动 D.个别活动 2.人本位儿童观认为()。 A.儿童是家族繁衍的工具 B.儿童是父母的私有财产 C.儿童是国家的财富 D.儿童享有生存权、发展权、教育权 3.能有效地提高幼儿认识、情感、意志与行为水平,且能充分地发挥幼儿主体作用的教育方法是()。 A.讨论法B.复述法C.故事法D.提问法 4.构成教育活动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
2、是()。 A.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手段、教育内容 B.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物资、教育内容 C.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物质、教育手段 D.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手段、教育环境 5.教师与幼儿沟通时,不正确的做法是()。 A.注意倾听 B.言语专业化 C.注意蹲下去与孩子平等对话 D.用点头、抚摸鼓励幼儿 6.教师引导儿童有目的地感知客观事物,丰富感性知识,扩大眼界,锻炼感知觉,该教师运用了()。 A.观察法 B.演示法 C.示范法 D.范例法北京爱福幼师培训学校http://www.
3、aifuschool.com 二、名词解释 1.儿童观 2.沟通 3.直接教学 4.间接教学 5.接受学习 6.发现学习 三、判断题 1.指导幼儿的学习与发展、评定幼儿成长发展是幼儿教师的权利。 2.尊重幼儿人格,听从幼儿的意愿和决定是幼儿教师的义务。 3.卢梭说过,热心可以补才能的不足,而才能不能补热心。这是指幼儿教师要具备综合性的能力。 4.幼儿教师与幼儿之间的沟通主要是言语的沟通,非言语的沟通很少。 5.幼儿之间的冲突只是小孩子的事情,没什么大不了的。 6.活动是幼儿了解环境的主
4、要方式。 7.教师利用玩具、榜样等形式对幼儿进行知识的传授,也是一种直接教学的形式。 四、简答题 1.什么是现代儿童观? 2.幼儿教师应如何重视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共性与个性、典型性与多样性? 3.简述达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条件和基本做法。 4.简述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内涵。 5.幼儿教师的劳动有何特点? 6.幼儿园教师资格认定包括哪几方面? 7.根据法律规定,幼儿教师享有哪些权利和义务? 8.简要叙述教师如何学会观察? 9.幼儿教师如何解决幼儿之间的冲突? 10.简要叙述教师直接“教”的优点和
5、缺点。 五、论述题 1.当今社会,幼儿教育工作者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教育观? 2.教师如何与家长沟通?北京爱福幼师培训学校http://www.aifuschool.com 3.试述幼儿教师应具备何种素质。 4.教师如何与幼儿沟通? 5.如何正确理解儿童的“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 六、案例分析 军军是个有思想、有个性的小朋友,老师刚与他接触时觉得难沟通,几乎无从下手,但是经过几天观察,发现他其实很聪明,一遇到新鲜事就会发问,原来他的好奇心这么强,而且他与小朋友相处挺好的。他就是不愿意上课。上第一节
6、课时,他的兴趣不大,只坐了几分钟。上第二节课时,老师课前与小朋友做了3个游戏,这吸引了他的注意力,也过来加入到队伍中。这时老师表扬了他,还给他贴上了五角星,他非常高兴,老师又告诉他;“你以后好好上课,我每节课给你贴小星星。”那天放学以后,老师就表扬了他,在班上给他做了值日生。他的兴趣马上高涨起来。后来,老师与他成为“好朋友”。下课时他会与老师玩、聊天。现在也愿意上课了,而且有时还提出好多问题。小朋友和老师都夸他进步大,也都越来越喜欢他了。 请谈谈教师与幼儿沟通时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北京爱福幼师培训学校http:
7、//www.aifuschool.com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1.C.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幼儿的互动过程。 2.D.这是现代儿童观即人本位儿童观的基本观点。 3.A.幼儿在讨论中能自由发言,阐述自己观点。 4.B.教育活动的四个基本要素。 5.B.教师与幼儿的沟通语言要明确、通俗,便于幼儿理解。 6.B.教师通过各种直观教具和实物使得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属于演示法。 二、名词解释 1.儿童观:是人们对于儿童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主要涉及儿童的地位和权利、儿童期的意义、儿童的特点和能力、儿童生长发展的特点和原
8、因等问题。 2.沟通:是指人际之间信息的给予和接受。沟通是一种相互性的活动,需要相互理解,彼此接纳对方的观点、行为。沟通能力是幼儿教师的能力要求之一。 3.直接教学:指教师按照教育目的,直接地把教育内容传递给幼儿。 4.间接教学:指教师不是把教育要求直接讲给幼儿听,而是通过环境中适当的中介,如利用环境中的玩具、榜样、幼儿关心的现象或事件的作用等,迂回地达到教育目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