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109694
大小:20.9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4-18
《非房屋所有权人基于婚姻关系要求确认居住权案件的审理思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非房屋所有权人基于婚姻关系要求确认居住权案件的审理思路在我国未设居住权制度的情况下,基于婚姻家庭关系在房屋内居住的非所有权人对房屋享有何种性质的权利,以及如何解决因婚姻家庭关系变更产生的居住使用权问题,成为法学理论和司法实践共同关心的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 案例一:蒋某与丈夫叶某结婚后,一直居住在婆婆所有的产权房内。1998年,叶某离家出走,蒋某起诉离婚获准,法院判决儿子随蒋某生活,因叶某下落不明,住房未作处理。2002年,婆婆以房屋所有人的身份起诉要求蒋某迁让,法院经审理认为蒋某因结婚入住系争房屋,与婆婆事实上形成无偿房屋借用关系,后因离婚导致姻亲关系消失,双方就系争房屋
2、形成租赁关系,故判决蒋某无需迁让,但应按月支付房屋租金。后婆婆提起申诉,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在驳回申请的同时,将原判决中的“租金”更改为“房屋使用费”。后婆婆病故,指定系争房屋由其他两名子女继承。其后,他们共同起诉要求蒋某迁让。法院经审理认为,蒋某入住系争房屋是因婚姻关系的建立而合法入住,离婚后的房屋居住使用问题未作处理,蒋某据此产生一种期盼权,该期盼权应由婚姻法调整,在该居住使用权未作处理之前,所有权人仅依物权要求蒋某迁出,法院不予支持。 案例二:周姓两姐妹的母亲承租的公房拆迁后,于1988年回迁至系争房屋内,承租人仍为母亲,配房对象包括姐姐夫妇及两人的女儿、妹妹及其女儿五人。
3、1990年,姐姐夫妇将户籍迁出。1994年,母亲死亡。1995年,妹妹按“94方案”购得系争房屋产权,因妹妹为购房时惟一符合购房资格的成年同住人,产权登记在其名下,但姐姐承担了一半的出资。现系争房屋由两姐妹两户共同居住。法院经审理认为,姐姐夫妇为系争房屋拆迁被安置对象,享有居住使用权。虽然两人户籍迁出系争房屋,但两人一直居住使用系争房屋。在两人存在出资行为的情况下,两人已因迁出户籍而丧失了主张系争房屋产权的机会,若仅仅因为户籍的原因否定两被告的居住使用权,有失公平。且两人现无其他去处,为维持现已形成的稳定的生活秩序,判决驳回妹妹要求姐姐夫妇迁让的诉请。 非房屋所有权人居住他人房
4、屋问题在物权法上对应的即为居住权问题。解决特定人的居住养老问题是居住权制度最原始的功能。居住权制度源于罗马法,属于用益物权中的人役权,标的限于房屋。罗马法上的居住权制度为绝大多数欧洲国家近现代民法典所采纳,但在西法东渐的过程中,日本、我国台湾地区、韩国均没有引入人役权制度。理论界认为其主要原因在于东西方伦理观念、风俗习惯的不同:在日本民法典和我国台湾地区“民法典”制定时,用益权主要还是养老的功能,而日本和我国都是实行家庭养老制度的,故居住权的东渐命运只能是消失。 我国物权法制定过程中,也就是否设定居住权制度进行了激烈的争论,在之前的物权法草案(征求意见稿)中设专章规定了约定居住
5、权制度,但最后正式通过的物权法将该章予以删除。但物权法草案(征求意见稿)仅就约定居住权进行了规定,即使获得通过,对于解决当事人基于婚姻家庭关系要求确认居住权案件的意义也仅限于立法对于居住权这一物权类型的确认。家庭成员人住所有权人的房屋是婚姻家庭关心的应有内容,很少基于约定,更多的是基于共同生活的需要当然居住,是社会普遍接受的风俗习惯。当双方就此产生争议时,该居住权应依据法律的规定直接取得或由法院判决加以确认。例如在离婚案件中,一方取得双方婚姻期间共同居住的房屋,另一方要求取得居住权,“假如还有个别案件,离婚女方的居住问题难以解决,法院完全可以继续采用过去的老办法,判决她有权在男方的
6、房屋中暂时居住,直至再婚为止。”但该暂住权是基于何种法律权利占有、使用他人房屋不无疑问。故“在,物权立法中明确规定判决可以成为设立居住权的依据,可以起到一种提示作用,如果法官认为通过判决设立居住权可以使判决获得最好的社会效果,最好地均衡当事人的利益需求,那么就可以通过判决设立居住权。”而在我国未设居住权制度的情况下,基于婚姻家庭关系在房屋内居住的非所有权人对房屋享有何种性质的权利,以及如何解决因婚姻家庭关系变更产生的居住使用权问题,成为法学理论和司法实践共同关心的问题。 在否定设立居住权的理由中,有重要的一项即离婚一方的居住问题是伴随着公房制度而产生的,在公房制度逐渐被商品房制
7、度代替的情况下,离婚后一方的居住问题完全可以通过一方给与对方经济补偿用于购房或租房的方式解决,居住权无存在的必要。但上述两个案例的标的均为产权房。公房居住使用权案件,往往表现为承租人起诉要求居住使用人迁让,因公房产权属于国家或单位,承租人享有的并非产权,而是承租权。承租权虽然具有物权性质,在交易中与产权价格接近,但根据物权法定原则和一物一权原则,承租权并非物权,法院可通过判决在公房上设立居住使用权解决困难一方的居住问题,即使该居住使用权并非物权,承租人也无权对抗。但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