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098919
大小:17.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4-17
《颜回历史评价高于孟轲的浅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颜回历史评价高于孟轲的浅释宋时大儒朱熹对孟子的评价极高。他在孟子序说中引韩愈的话说,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又曰,自孔子没,独孟轲氏之传得其宗。故求观聖人之道者,必自孟子始。又曰向无孟子则皆服左衽而言侏离矣。故愈推尊孟氏,以功不在禹下。但朱子在序文里,将孟轲与颜回比较时,又认孟氏次之。他说,或问于程子。孟子还可谓聖人否,程子曰,未敢便道他是聖人,然学已到至处,有功于聖门,不可胜言。又曰,学者全要识时,苟不识时,不
2、足以言学。颜子陋巷自乐,以有孔子在焉。若孟子之时,世既无人,安可不以道自任。又曰,孟子有些英气,才有英气,便函有圭,英气甚害事。如颜子便浑厚不同,颜子去聖人只豪发间。孟子大贤,亚聖之次也。颜回在历史上主要是儒学上的地位,是汉代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尊儒崇孔,以及宋代大儒程灏、程颐、朱熹等的大力推崇而逐步提高的。据记载,汉高祖东巡祀孔子时,以颜回配享。唐贞观二年诏称“先师
3、。开元二十七年追封亚聖“兖国公”。元至顺元年加封为“兖国复聖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复聖,自古以来,尊崇孔子为聖人,颜回为复聖,
4、孟子为亚聖,已成定论。看来在古人中,对颜回与孟子的排序也是先有分岐而后归于主流认识的。颜回与孔子生于春秋末年,同一时代,是孔子的学生,只活了三十二岁。颜回在历史上所以有如此高的地位;主要是他对孔子之道笃信力行的超群的表现。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学。仁者爱人。在家庭要讲孝悌、孝敬父母,亲睦兄弟;在社会要友爱他人。孔子提出的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并进而达到理想的境地,即孔子提出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使贤与能,讲信修睦,使老有所养,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寡孤独废疾者均有所养。怎么实现
5、呢?就是孔子在回答颜回问仁时说的,克已复礼。非礼匆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按照朱熹的解释,礼者天理也,克已克胜人的私欲也。这就是要用克服私欲的办法去解决天理与人心的矛盾,使人们能自觉地按事物的规矩,规律去办事,去关心他人,关爱社会。从而做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颜回对夫子之道的认识有代表性的是孔子师徒在陈蔡遭围困时的表白。子路认为是仁德未修好,智谋不够。子贡认为要降低标准,迁就各诸候。颜回则回答说,夫子之道至大,天下不能容,世不我用,乃国之丑也,夫子何病焉,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听后,极欣慰,
6、戏曰,颜氏的子弟呀,假使你将来有很多财富,我真愿为你当管家。颜回说的夫子之道至大,反映了他对孔子思想深刻督智的认识。孔子的仁学思想,虽然没有也不可能有近代社会学家发掘出的科学社会发展观作支撑,但在当时周室衰微,诸候群起,天下大乱,礼乐崩坏,阶级矛盾尖锐的情况下,反映了广大奴隶、农庶民、以及新兴地主、不掌权贵族求治,求安定、求统一、求以仁爱待人的要求,其描绘的天下为公,大同世界的理想,其规划的克已复礼,仁爱的理道德标准,二千多年来一直成为中国传统思想的主流成为推动社会文明稳定前进的精神力量。基于对夫子
7、之道至大的认识,颜回确立了自已人生的目标,也找到了人生的强大动力。他一单食、一瓢饮、居陋巷、以学夫子之道为乐。孔子赞他,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颜回在学习中认识到夫子之道高深莫测,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也体会到了夫子教子循循善诱,曰:博我以文,约我以礼;也感受到了学夫子之道的艰难。曰:既竭吾才,如有所立阜尔,虽欲从之未由也己。因而决心坚持地学,曰,欲罢不能。这生动地反映了他越学越难,越难越学的情境。颜回学仁行仁楔而不舍的精神,孔子赞他其心三月不违仁,仁人也。在回答子
8、夏问时说,回之仁贤于丘也。颜回对夫子之学越学越有信心。曾豪情地说,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他认为人皆可以为尧舜。颜回有自已的理想,在回答孔子言志时说,愿得明王聖主辅相之,敷其五教,导之以礼乐,使民城郭不修,沟池不越,铸剑戴为农器,放牛焉于原薮,室家无离旷之忧,千岁无战斗之患。孔子曰,美哉、德也,不伤财,不害民,不繁词,颜氏之子有矣。颜回一生未仕,但其德才已为诸候所敬畏。楚王将以书社地封孔子。令尹子西曰,王之辅相有如颜回者呼。王曰,无有。子西曰,孔子得据土壤,贤弟子为佐,非楚之福,王乃止。
9、颜回短命。颜回死,孔子极其悲痛,曰,噫,天丧予、天丧予。从人劝其太悲了,孔子曰,有恸呼,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颜回在其短暂的一生里,一直追随孔子,以学夫子道为乐,好学勤学,尚仁履仁,不为名,无伐善,无施劳。不为利,家有田亩,可供壇粥线麻,鼓瑟足矣。不为仕,尧桀不共国而治,非聖王不仕。唯一的追求是按照仁建立的理想社会,从而成为了仁学的忠实履引者,聖门的第一门生,自古以来受到人们主要是历代大儒的赞颂和推崇,也就铸就了其在儒学中的历史地位。看来,对一个人的平价,古今是相通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