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096913
大小:3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4-17
《郑和下西洋留下的谜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郑和下西洋留下的谜团.txt点的是烟抽的却是寂寞……不是你不笑,一笑粉就掉!人又不聪明,还学别人秃顶。绑不住我的心就不要说我花心!再牛b的肖邦,也弹不出老子的悲伤!活着的时候开心点,因为我们要死很久。请你以后不要在我面前说英文了,OK?明成祖朱棣,他登基后不顾其父明太祖朱元璋的《皇明祖训》,钦命三宝太监郑和出使西洋,堪称世界航海史上亘古未有的壮举。壹1457年,意大利传教士毛罗FraMauro应葡萄牙王阿丰索五世AlfonsoV邀请绘制世界地图,两年后完成。1459年,这幅重要的地图由威尼斯贵族特雷维萨诺Stefa
2、noTre鄄visano送往里斯本,不久神秘失踪。所幸毛罗本人为威尼斯大公制作了一件副本,几经辗转,终于保留下来。将近五个半世纪后,人们在威尼斯马尔西亚那国家图书馆BibliotecaNazionaleMar鄄ciana,Venice目睹了这幅地图。令我失望的是,面前的这幅古地图如同纷乱的星图,令我困惑不解。工作人员将这幅圆形地图旋转了180度,一幅我熟悉的世界图景便清晰呈现在眼前。我不仅看到了日本列岛,而且清楚地找到了中国的海岸线。15世纪,西方人开始用他们的画笔和舰艇逼近东方。更重要的发现在于,在《毛罗世界地图
3、》的一条注记中,记录了一项重要的史实———大约在1420年左右,有一条大船或称“印度的中国式帆船”横越印度洋,通过迪布角外的男岛、女岛,绕过好望角,取道绿色群岛和暗海,向西和西南方向连续航行40天,约2000海里,但见水天一色,别无他物,便在第70天回到迪布角。在注记旁边,毛罗还画了一张中国帆船的图片。据台湾大学教授凌纯声考证,葡萄牙语oncho一名,来自汉语“船”。那么,这艘闯入了葡萄牙人视野的中国船,究竟是何人驾驶地图上所记载的航行海域,又在哪里?贰从中国的史料中,我几乎找不出有关这支船队海上经历的任何记载。1
4、420年,即明永乐十八年,官方文件中记录的重大事件,首推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就在第二年的年初,北京紫禁城发生了一场大火,刚刚落成的三大殿荡然无存。然而,给朱棣形成打击的,不是这场意外的火灾,而是朝中大臣对于郑和下西洋的一片反对之声,要求停止航行的呼声越来越高。一个早晨,他读到了翰林院侍读李时勉和侍讲邹辑的上书,他们在这份上书中抱怨说:“连年四方蛮夷朝贡之使相望于道,实罢(疲)中国。宜明诏海外诸国,近者三年,远者五年一来朝贡,庶几官民两便。”《明太宗实录》卷一百二十李时勉和邹辑的措辞十分巧妙,他们把终止航行的理由说成
5、是由于郑和下西洋,改善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使它们不断派遣使节进京朝贡,搞得有关接待部门应接不暇,总之,是送礼的客人太多,令人不胜其烦,不如少招惹他们,以免劳民伤财。显然,这份略显幽默的上书只要求结果,却掩盖了他们的真正动因,那就是这个强盛的帝王国在歌舞升平的背后,正面临全面的经济和社会危机。让我们回到公元1403年,这一年,中国有两个皇帝———六月以前,是建文帝朱允火文;六月以后,则换成了明成祖朱棣。在经过了历时四年的“靖难之役”后,朱元璋的儿子朱棣从他的侄子、建文帝朱允火文的手里夺取了政权,在南京登基,建元“永乐
6、”。一个充满雄心的皇帝的上台,意味着一系列不朽事业的开始。几乎在他上台的同时,他就已经下定了迁都北京以及重新疏浚在元代已经被废弃的大运河的决心。这两件事情的因果联系是,由于北京已成他的常驻之地,因而他每年要“将400万石每石合107.4公升从南方各省征集的‘税粮’漕运到北方,漕运的数目相当于全国地税收的七分之一”。《纵乐的困惑》,[加]卜正民著,第40页,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年版公元1411至1415年,仅清理山东境内的河床,就动用民工16.5万人。同上同一年,朱棣动用三千文士,历时三年,编纂总字数多
7、达3.7亿的《永乐大典》。两年后,他派遣郑和组建一支前所未有的庞大船队,驶向埋伏着巨大风险的茫茫大海。帝王的每一次壮举都是一掷千金的豪赌,只不过人们通常只关注他器宇轩昂的表情,而遗忘他手中的赌注。为数不多的史料使我们有可能计算郑和远航的成本。据明人王士性记载:“国初,府库充溢,三宝郑太监下西洋,赍银七百余万,费十载,尚剩百余万归。”《广志绎》卷一据此,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地得出结论,郑和之行,净亏损白银六百万两。部分大臣的要求应当说是正当的,他们希望以内河漕运取代海运,通过刚刚得到疏浚的大运河,刺激国内贸易的发展,使这
8、个屡经战乱的国度得以生息。实际上,在永乐初年,大运河上已经出现“走私”行为,由于大运河未被限定在官用交通之内,大运河很快成为南北贸易的媒介,使得朱元璋时代死气沉沉的国内贸易重新活跃起来。在大臣们眼里,漕运对经济发展的刺激作用远胜于将大把来之不易的白银无谓地抛向大海。但是朱棣仍然执迷不悟,就在接到上书的这年冬天,他又命令郑和进行了第六次大规模远航。这次也是这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