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日常起居的摄养之道

道家日常起居的摄养之道

ID:9096578

大小:23.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4-17

道家日常起居的摄养之道_第1页
道家日常起居的摄养之道_第2页
资源描述:

《道家日常起居的摄养之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道家日常起居的摄养之道起居养生是道教养生文化的主要内容之一。道教的摄养之道范围很广,几乎涉及人们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坐、卧、社交,从身体到精神等各个方面。其包含的内容可以分为避免伤害身体、摄养形神、生活保健、坚持炼养等几方面。(1)避免各种伤生害身之事道教养生家们认为,人若想要健康长寿以至长生不死,要避免各种有可能伤身害生之事。葛洪所谓“不伤”,孙思邈强调“自慎”,都是在阐述这一养生原则。葛洪在《抱朴子极言》中引《仙经》云“养生以不伤为本”,并认为“此要言也”。孙思邈说:“故养生之士,不知自慎之方,未足与论养生之道也。故以自慎为首焉。

2、”葛洪还列举了一系列伤生之事以警世人:“才所不逮而困思之,伤也;力所不胜而强举之,伤也;悲哀憔悴,伤也;喜乐过差,伤也;汲汲所欲,伤也;寝息失时,伤也;挽弓引驽,伤也;沉醉呕吐,伤也;饱食即卧,伤也;跳走喘乏,伤也;欢呼哭泣,伤也;阴阳之交,伤也。积伤至尽则早亡,早亡非道也。”在道教养生家眼中,这些都不是空乏的理论,而是实实在在的行为原则和实践准则。(2)从身体到精神两个方面去积极养生道教所流传的摄养形神方法很多,诸如导引、行气、按摩、养神、饮食、散步等皆是。道教养生学主张以静养神,以动养形,并且往往是以养神统御养形,以静为主,以动为辅。这

3、种养生原则是受先秦道家无为尚静思想的影响。道教养神的方法很多,诸如静坐、行气、存神、诵经等等,最关键还是辟除声色名利等外界欲望的干扰,使魂神安静,精神恬淡。古代道教养生家们认为,如此便能促使形体安康。孙思邈说:“夫身为神气之窟宅,神气若存,身康力健;神气若散,身乃死焉。若欲存身,先安神气,即气为神母,神为气子。神气若俱,长生不死。若欲安神,须炼元气。气在身内,神安气海。气海充盈,心安神定。定若不散,身心凝静。静至定俱,身存年永。”至于养形之法,道教养生家一方面继承道家“抱神以静,形将自正”的思想,另一方面亦主张一定量的体力活动和运动。青牛道

4、士封君达曾指出:“能从朝至暮,常有所为,使之不息,乃快。但觉极当息,息复为之。此与导引无异也。夫流水不腐,户枢不朽者,以其劳动数故也。”道教养生的日常运动包括行气导引、按摩、散步、登涉等。总体看来,都是相当科学合理的。(3)生活卫生保健《养性延命录》指出:“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久坐伤肉。”又指出:“沐浴无常,不吉。夫妇同沐浴,不吉。新沐浴及醉饱远行归还大疲倦,并不可行房室之事,生病,切慎之。……凡大汗忽脱衣,不慎,多患偏风、半身不遂。新沐浴了,不得露头当风,不幸得大风刺骨;疾触寒来,勿临面火上,成癫起风眩。”对于睡觉:“

5、凡人睡欲得屈膝侧卧,益人气力。凡卧欲得数转侧。……大春欲得瞑卧早起,夏秋欲得侵夜卧早起,冬欲得早卧晏起,皆有所益。虽云早起,莫在鸡鸣前,晏起莫在日出后。”类似的研究著述,在道教养生著作中占很大分量,反映了道教对古代日常养生的研究成果。(4)坚持炼养就是坚待气功导引等术的积极锻炼欲想炼气,进行导引按摩,以及养成良好的养生习惯,都需要长期坚持,方能奏效,因而,道教养生家们很强调长期坚持炼养的重要性。葛洪认为“勤能致寿”,指出:“仙之可学致,如黍稷之可播种得,甚炳然耳。然未有不耕而获嘉禾,未有不勤而获长生度世也。”道教日常养生之道的方法十分繁多,

6、诸如叩齿、梳发等等,难以一一详述。然而道教养生学中关于日常起居养生保健的内容是十分合理的和科学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