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上海的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

近代上海的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

ID:9095729

大小:30.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4-17

近代上海的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_第1页
近代上海的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_第2页
近代上海的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_第3页
近代上海的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_第4页
近代上海的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_第5页
资源描述:

《近代上海的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17课近代上海的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考纲要求:民族工业的创建A重点:近代上海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的关系导入:结合第15课《开埠之前的上海》提问:开埠之前的上海处于怎样的经济地位?被誉为“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11的上海,在开埠之前已有着重要的经济地位,其商贸主要表现在埠际贸易的发达。但开埠以后的上海,对外贸易已经成为上海经济的主流,并推动了民族工业和整个城市建设的发展,上海以其经济发展和城市功能的变化,进入了近代大都市的行列。一.经济的发展1.19世纪下半叶的上海经济(1)近代经济起步A.时间:19世纪50年代后11B.

2、表现a上海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b上海集中了数量众多的洋行、银行、钱庄、栈号等商业贸易组织和机构。(2)经济主流:外贸为主导的贸易导向性经济(3)民族工业的创建A.原因a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李鸿章等人在上海举办的民用企业作用巨大;11b依托繁荣的对外贸易,上海民族商业资本迅速积累;c洋货行销的刺激下,上海诞生了仿洋机制品工业,进一步孕育了民族工业的创建;d上海沿海傍江、位居中国东部中间的优越地理位置。B.时间——19世纪80年代C.行业——轻工业:一大批面粉、棉纺织、火柴、卷烟、肥皂等民族资本

3、工厂纷纷建立。112.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城市(1)城市地位:跻身世界大都市行列;(2)经济地位:国际资本在中国和远东的汇聚点和世界市场的东亚枢纽;民族工业繁荣,化工、电气等企业成为龙头企业(3)贫富分化严重:富者掠夺成果,贫者难以温饱二.城市建设的推进111.城市现代化开始(1)时间:20世纪初(2)标志:道路交通建设的演进2.城市现代化的发展(1)城市公共照明系统建立(2)城市供水网络初具规模三.“大上海计划”1.雏形:孙中山“上海商港”的设想112.规划:以港口建设为龙头,建设繁华城市中心区域3.结局:因外患日

4、重、社会动荡、成本巨大而被迫中断4.影响:是上海历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的现代城市建设规划四.练习与思考1.P872.P873.P87参考答案:111.“心房”与“血管”11的比喻突出了上海开埠后对外贸易在全国的地位。具体讲,开埠后,上海逐步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19世纪50年代,上海已取代了广州成为中国最大的对外贸易中心;对外贸易也推动了上海近代经济的发展进程,一直到19世纪末,上海的经济主流还是以外贸为主导的贸易导向性经济,上海城市的经济功能与地位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同时,上海转口贸易数量大、地域广,根据统计,18

5、60——1900年,上海进出口总值平均占全国的一半以上,从上海进口的洋货,有70%以上要运到内地其他口岸;而从内地运到上海来的土货,有80%要出口到国外或运到国内其他口岸。112.随着近代以来上海经济的迅猛发展,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城市建设也迈开了现代化的步伐,市民日常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是城市交通建设不断演进:上海的道路经历了从土路、碎石路到柏油路的变迁;交通工具也经历了从轿子到马车、人力车再到电车的变化。二是建立公共照明系统,先后安装了煤气路灯和电灯。三是城市供水网络初具规模,相继创办了水厂和水电公司。113.本题

6、是社会考察题,可以根据条件,在课前或课后完成。考察中,在了解“大上海计划”实施情况的同时,进一步了解历史建筑、旧址等在历史研究中的价值。五.作业1.练习册第17课2.预习第五单元第20课1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