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陶渊明诗歌的两重性

浅谈陶渊明诗歌的两重性

ID:9093529

大小:17.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4-17

浅谈陶渊明诗歌的两重性_第1页
浅谈陶渊明诗歌的两重性_第2页
资源描述:

《浅谈陶渊明诗歌的两重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谈陶渊明诗歌的两重性——从“猛志故常在”和“悠然见南山”谈起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中说道:这“猛志故常在”和“悠然见南山”写的是同一个人,倘有取舍,即非全人,再加抑扬,更离真实。可见在鲁迅先生的心中,陶渊明的这两句诗都是对自己的人生态度的阐释,这两句诗所表达的都是真实的陶渊明。伟大的诗人总会把自我的形象与理想寄托在诗歌中,咏物,咏怀,泳我,那陶渊明先生的诗歌中又寄予了怎样的自我与理想呢?陶渊明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优秀的诗人之一,是魏晋风度的杰出代表,自唐宋以来,他的地位越来越高,影响日益深远。他的诗歌既平淡自然,又

2、情韵醇厚;既放眼田园,又寄托遥深,表现出迷人的魅力,展现了独特的两重性,倾倒了古往今来无数读者。陶渊明诗歌的两重性首先要从他所处的时代和经历说起。他所处的社会对他诗歌的创作有极大的影响。陶渊明所生活的东晋时代,是西晋琅琊王司马睿建立的政权。东晋的建立完全依赖南北士族的共同支持,朝政始终为门阀士族所把持,士族在政治经济等各方面享有特权。陶渊明从少年时代起,就目睹了士族间的种种矛盾和征伐残杀,以及由此造成的皇权衰微、官场黑暗、世风日下。因此他的诗歌数量虽然有限,却大多言约旨远、情趣高妙,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且无论是内容上,还是风格上都

3、表现出明显的两重性。首先,内容上的二重性表现为“田园诗”与“咏怀诗”的创作。陶渊明的田园诗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那是不容置疑的。对于田园美的发现及描绘,应该首先归功于陶渊明。在此之前,人们已经发现并赞美着壮丽的山川之美,但对平淡恬静的乡村田园,却几乎无人问津,更说不上从中发掘诗美。陶渊明开始把田园作为审美观照的独立对象,将自己独特的审美情趣融进其中,把它生动地再现出来。如《归田园居》、《饮酒》其五等诗,清新、自然、淳朴,是后代田园诗人怎样也无法超越的。当然,除田园诗外,陶渊明还写了不少感情深沉的咏怀诗。他的咏怀诗也同样寓意深沉,尤其

4、如《述酒》、《读史述九章》等晚年作品,寄托着难言的易代之叹。这说明陶渊明决不是心如古井,完全忘却世事的一个隐逸诗人。论他的人他的诗,要重视他的田园诗,也要深入探讨他的咏怀诗,只有从二重性上对其内容加以把握,才不至于偏颇。其次,他的诗风格上的两重性。一般的读者都会将他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作为他诗歌风格的唯一,其实不然。他的诗歌既有“悠然见南山”的平淡自然,也有“猛志固常在”之类的金刚怒目。在《饮酒》其五、《归园田居》等诗中,陶渊明不动声色的运用白描手法把自然风光描写的淋漓尽致,这白描中的景物,却又映衬出诗人晶莹剔透的心灵。只

5、有人的心静如止水、如明镜,自然的影象、声音,才能不被变形地为感官所把握,自然的真谛才能为人的心神所领会。诗人已悟得了乡村田园的内在意蕴,找到了自己精神的真正归宿。陶渊明“金刚怒目”风格在《咏荆轲》中表现的更为突出。“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雄风指危冠,猛气冲长缨”、“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诗人用刚劲的风格表现出荆轲“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英雄气概。平淡的人怎么写出如此豪放的诗句?我们知道,任何文学作品都是现实生活在作家头脑中的反映,受作家主观诸多因素影响的,是一种能动的反映。可见陶渊明自身就有一种豪放的情感。陶渊明诗歌二重性

6、是其人格二重性的反映,陶渊明的诗歌之所以存在突出的二重性,是因为其人格存在着内在的分裂,是其人格二重性的反映。  陶渊明大约在二十七岁时作《五柳先生传》,初显淡泊之志。第二年即因贫而初仕江州祭酒,不久即解归,已显出其人格与仕途的格格不入。三十一岁在桓玄“勤王”的旗帜感召之下再度出仕,作《庚子岁五月从都还阻于规林诗二首》等诗。三十三岁渊明因母丧辞归寻阳,其后三年,常涉垄亩,作《怀古田舍》等诗。三十六岁时,刘裕讨灭桓玄,这又激起了他报效国家的壮志,出仕刘裕镇军参军。又几多坎坷,三十七岁为彭泽令,八十多天后,因不堪官场生活而作《归去来兮

7、辞》,“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他不甘为五斗米折腰,然后弃官归里,从此不再出仕。陶渊明归隐之后,不但创作出许多平淡自然的田园诗,而且还创作出许多意蕴深邃的咏怀诗。总之,随着社会政局的不断易变,陶渊明的人格必然会在不断的出仕归隐中显现出阶段性特征,他的诗歌所涉及的内容也就必须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时而吟咏田园,时而抒情写志,这样一来,陶渊明诗内容上呈现二重性就很容易理解了。风格上的二重性产生于深深困扰其一生的仕隐矛盾,以及由此而导致的人格的内在分裂。陶渊明的仕隐大致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为贫,即出仕以救贫乏;二是与当时的政局有关;三是

8、个性与社会的冲突。众所周知,陶渊明本性是崇尚自然的,但是,生活的窘迫,政局的变异和常存的“猛志”却无时无刻不在牵扯着他的灵魂,使渊明的人格发生内在的分裂,表现出明显的二重性,因此诗中既有质性自然、向往山林田园的一面,又有流于世俗、希图建功立业的一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