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086247
大小:37.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4-17
《论陶行知的创造的儿童教育思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论陶行知的创造的儿童教育思想[摘要]:陶行知是我国儿童创造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先驱。他认为每个儿童都具有巨大的创造潜力,儿重的创造力需要解放和培养,至今他的这一思想对我国学前儿童创造力培养仍有重大的启示。[关键词]:儿童;创造力;培养一、陶行知的儿童创造教育思想及评价(一)成人应保持童心并相信儿童拥有巨大的创造潜力 陶行知认为,成人应该陪着小孩子一起创造,也就是要求成人加入儿童的队伍当中。那么,第一步就是要做到不失赤子之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在情感方面和小孩子站在同一条战线上。此外,陶行知还认为,“人人是创
2、造之人”,创造是人类祖先代代相传的宝贵财富,是人类才华的精华。[1]儿童一生下来就秉承了人类的创造潜能,一旦有适合的环境,其创造性就能萌芽、开花、结果。他的这一思想被众多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的研究所证实。[2]可见,陶行知的这一思想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所以,我们要坚持并学会把这一思想运用于实践。(二)儿童的创造力需要解放和培养1.解放儿童的创造力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陶行知提出了“六大解放”,即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眼睛、嘴、空间和时间。因此,发展儿童的创造力,首先要把儿童的头脑从迷信、成见、曲解、幻想中
3、解放出来。其次,中国封建教育一直不让孩子动手,因而推残了儿童的创造力。第三,我们应让儿童用眼睛看事实,让儿童观察和分析大自然、大社会,培养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小孩子有问题要准许他们问,从问题的解答中来增长他们的知识,发展他们的思维、理解能力。第五,要让儿童接触大自然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以及社会的士、农、工、商、三教九流,儿童才能搜集到丰富的材料,扩大认识的眼界,发挥其内在的创造力。第六,学校不能“把儿童全部时间占据,使儿童失去学习人生的机会,养成无意创造的假象”。[1]由此可见,解放儿童的创造力
4、关键在于做到“六大解放”。2.培养儿童的创造力陶行知认为,儿童的创造力需要充分的营养,需要建立下层的良好习惯,需要因材施教。[1]但关键在于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务必要正确,及时。美国学者史蒂芬·利汉斯曾说:“2—6岁是创造性发展的关键期,如果不能及时加以培养,那么创造性在以后的生活中很难再被激发出来。”无独有偶,美国创造性思维研究专家托伦斯等也发现,3-5岁是宝宝创造性能力的高速发展时期,而5岁以后有逐渐下降的趋势。因此,我们必须抓住并充分利用好这个关键期,全面培养儿童的创造力。二、陶行知儿童创造教育思想对我国学
5、前儿童创造力培养的启示(一)家长如何培养儿童的创造力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因此,在培养儿童的创造力方面,父母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以下是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1、创造发展幼儿各种动作的条件。大脑是思维的主体,动作的发展对大脑的灵活度起催化作用。[3]所以父母应尽量使宝宝的动作得以发展,例如可以让幼儿练习夹豆子,锻炼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2、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和表达形式,语言能力的发展可使思维更清楚地表达。3、丰富社会经验。知识源于生活,日常生活经验会给幼儿的思维提供丰富的素材。[2]4、利用故
6、事与游戏结合的方式,引发宝宝的联想。故事与游戏都是宝宝所喜欢的形式,让宝宝续故事就是一种培养创造思维的理想方式,而故事结合游戏,更能使幼儿在快乐中学习,提高他们的积极性。5、利用看图改错。如:将动物身体部位移动后还原、猜谜语、连贯提问、归类对比、找异同等方法训练宝宝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准确性和创造性。6、重视儿童的想法。家长对幼儿的想法不要不闻不问,如宝宝在进行游戏等活动时,可以多关注宝宝,当他有创造性的表现时,应给予鼓励和赞美,这样宝宝的创造性就更高了。7、不要占用宝宝的活动时间。如今多数儿童被家长安排穿
7、梭于各种兴趣班,几乎没有闲暇时间。所以给予儿童时间,让他们真正去接触自然、社会,自己去动手、去思考、去观察,只有这样创造力才能得到释放。8、教育方法要适宜幼儿的身心发展。随着宝宝年龄的增加,家长的教育方法需要做相应改变。这样才能为宝宝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二)幼儿教师如何培养幼儿创造力 1、转变教师观念,培养儿童创造力 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陶行知先生认为民主与自由是培养儿童创造力的重要条件。[1]所以,作为幼儿园的教师就要转变教育观念,积极贯彻“六大解放”,创建民主自由的氛围,尊重幼
8、儿,注重启发式教学方法,并且教师还应从不同角度、不同立场思考问题。在儿童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教师要引导儿童努力摆脱一切束缚其思想的观念、方法,开拓思路,养成多角度、多立场看待问题、分析问题的习惯,从而为幼儿的创造力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2、正确对待儿童的好奇、好问 好奇、好问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探求未知、开启智慧、认识世界的内部动力,是打开探索和创造的金钥匙。[4]正如陶行知所说:“儿童只有言论自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