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社交平台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

移动社交平台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

ID:9083007

大小:16.83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4-16

移动社交平台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_第1页
移动社交平台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_第2页
移动社交平台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_第3页
移动社交平台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_第4页
资源描述:

《移动社交平台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移动社交平台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摘要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国内社交平台,以其便捷的社交聚合和丰富的媒介属性广泛影响着当代大学生,也改变着传统高校校园文化的样态和范式。目前,高校校园文化呈现出主体重合化、传播路径社交化、叙述方式转换化等新特征,这对于建立高校面向社会化窗口摘要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国内社交平台,以其便捷的社交聚合和丰富的媒介属性广泛影响着当代大学生,也改变着传统高校校园文化的样态和范式。目前,高校校园文化呈现出主体重合化、传播路径社交化、叙述方式转换化等新特征,这对于建立高校面向社会化窗口、增强受众接受实效,

2、不断丰富校园文化内容起到了正面作用。同时,也带来选择权丢失、制造少数派、大学生过度沉迷虚拟等问题。面对机遇和挑战,高校管理者应该不断转变观念,加大建设力度,充分结合专业学科背景优势,促进新形态下高校校园文化不断创新。关键词移动社交环境;机遇和挑战;校园文化创新中图分类号G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360(2017)08-0055-02移动互联网技术快速迭代更新,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设备成为人们日常信息获取、通讯联络、情感交流的常态工具。截至2015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20亿,有90.1%的网民通过手机

3、上网。只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达到1.27亿人,占整体网民规模的18.5%。在移动优先背景下,具有小屏化、伴随性、精准推送、社交偏向的移动社交应用正改变着群体行为方式,也潜移默化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场景、兴趣爱好、价值体系。1移动社交环境下高校校园文化特征移动社交应用呈现出内容服务多元性、真实虚拟关系交织性、实时实地性传播化等特征。以微信、微博为代表的国内社交平台,已经成为各大媒体内容传播的热土,媒介不再是网络新闻获取的唯一渠道,社交网络和社交产品衍生出丰富的媒体属性。1.1参与主体重合化目前,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移动社交平台已经

4、成为高校新闻流发轫端、话题讨论场,相较于传统媒体的传播,其病毒式传播速度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一方面,移动社交平台的高校运营者,论文发表等相关安排请咨询期刊编辑董老师Q993383282如高校官方微博、官方微博平台、各大自媒体账号,成为了新场域下校园文化的构建者。移动社交平台的高校运营者为在校老师或学生,其传播内容出于平台定位与地域、心理上接近性,所发布的内容与话题多为与在校师生相关,以引起用户共鸣,赢得流量。1.2传播路径社交化渗透型的社交应用承担起校园文化信息传播功能,培养了用户阅读新口味,兴起了一批带有自媒体标签的内容

5、创作者和组织,呈现出社交媒介化属性。在选择某种组织方式、兴趣爱好时,社交圈中的朋辈选择与关注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着个体对产品和服务的看法,人际关系的构成影响着自身的生活方式和习惯。1.3叙述方式转换化移动社交平台中,大学生群体的需求与偏好极具个性化,具有强烈的自主意识与开放意识。原先自上而下的传播体系逐渐失效,单向度的填鸭灌输说教效果不尽如人意。移动社交平台的内容发布具有“翻译”特质,通过小切入点与低平视角挖掘校园亮点内涵,以人格化的平台特征增强与用户沟通,主流价值观教育功能藏匿在话语体系之后,育人效果更加“润物无声”。2移动

6、社交环境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利弊分析2.1移动社交环境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有利分析2.1.1建立面向社会的窗口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软实力的一部分,与高校品牌建设、师生文化认知有着密切关系。当人们就任何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媒介呈现内容进行互动和交流时,就可以认为在进行一定程度社会化阅读。借助社交应用特点,校内师生可将自己校内生活发表在网络平台,校外受众通过互动、点赞、分享、评论进行二次传播,在互动往来中,高校校园文化实现了用户社会化交流。2.1.2丰富了校园文化内容移动社交平台高校运营者通过不断策划新颖内容,以优质的原创图文吸引用

7、户关注。高校版《南山南》引发全国高校接龙,“高校版简历”微信在高校招生季发挥作用……每所高校通过不同形式的改编与创作,既融合自己高校的特色,也体现了高校学生的活跃创新思维。运营者通过对校园人物的发掘、校园风景的新颖呈现等快速生产内容,高校校园文化以愈发清晰的面貌呈现在受众眼前。新媒体平台有着反馈灵活、互动及时等优点,高校师生对于同一事件或活动的广泛参与,可为校园文化建设者提供大量参考。从高校校园道路湖泊命名,到毕业典礼开展形式,再到校园食堂改良调查,都可以通过移动社交平台进行收集,从而匯集成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意见。2.1.

8、3增强了受众接受实效作为在社会群体中得以立足成长和发展的个体——高校,其社会文化传播责任不在于告知校园中生活的师生,而在于让更多社会公众去了解、接受高校校园文化,从而形成共同的行为规范、价值体系。移动社交平台拓宽了校内师生和校外大众了解高校文化的渠道,具有随时随地阅读的优势。高校校园文化传播变得无处不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