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065879
大小:35.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4-16
《环工院人才培养中的清洁生产审核》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环工院人才培养中的清洁生产审核摘要:近几年来,随着环境问题的日渐突出,人类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越来越明显。但不可否认,当今社会的发展已离不开自然资源。如何才能更加有效的保护环境,维持自然生态的平衡成为现在最密切关注的问题。在近几年之中,绿色环保的概念逐渐深入人心,在各个领域都不断倡导清洁生产,循环利用资源。而作为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我们在生活中也贯彻环保和清洁生产意识。 关键词:环境保护、清洁生产、污染控制、环境工程 一、环工院人员概况学院现有教职工64人,其中专任教师48人,国家百千万人才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务
2、院特殊津贴享受者2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云南省特聘教授1人,云南省首批百名海外高层次人才4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8人;教授19人(博士生导师11人),副教授16人,专任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学术层次明显提升。目前在册学生人812人,其中本科生410人,硕士研究生303人,博士研究生84人,留学生7人,在站博士后8人。 二、清洁生产的背景 伴随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特别是产业革命后,随着人类实践向广度和深度的不断扩大,人类对自然索取和自然环境干预的能力越来越强,资源消耗和排
3、放废弃物大量增加,加上对环境保护认识的局限性,环境问题也日渐突出:臭氧层空洞、全球变暖、生物多样性锐减、海洋污染、公害病、酸雨等各种环境恶化问题随之显现。和世界上其他国家一样,我国在经济发展中也遇到了环境恶化这个棘手的难题。目前,我国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不断加剧,并正向农村蔓延。在一些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地区,环境污染尤为突出。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不仅将在很大程度上抵消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取得的成果,威胁到我们的生存发展,也关系到国民经济能否持续发展下去。 在这种情况下,对工业污染仍然采取“末端治理”这一被动的管理模式,存在
4、着一系列严重问题。控制和处理工业污染物需要投入大量人员、技术和资金,给政府和企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资源和能源得不到有效利用,一些可以回收利用的原材料被处理或排放,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由于末端控制投入高、费时费力,与提高经济效益没有明显关系,企业普遍缺乏治理污染的积极性,企业生产与环境保护不能协调一致。 控制排污口(末端),使排放的污染物通过治理达标排放的办法,虽在一定时期内或在局部地区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工业污染问题。实践证明:预防优于治理。发达国家通过治理污染的实践,逐步认识到防治工业污染不
5、能只依靠治理排污口(末端)的污染,要从根本上解决工业污染问题 ,必须“预防为主”,将污染物消除在生产过程之中,实行工业生产全过程控制。 因此,末端污染治理治标而不治本。要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必须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转变以大量消耗资源、粗放的传统生产方式,转变以末端治理为主的环境管理模式,否则发展将无法继续。 这就使得我们必须重新审视自身的经济活动,遵循自然规律,选择新的健康的发展方式,而清洁生产正是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三、什么是清洁生产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总结了各国开展的污染预防活动,并加以分析提高后,提出了
6、清洁生产的定义,并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和接受,其定义为: “清洁生产是一种新的创造性的思想 ,该思想将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以增加生态效率和减少人类及环境的风险。 1、对生产过程,要求节约原材料和能源,淘汰有毒原材料,减降所有废弃物的数量和毒性; 2、对产品,要求减少从原材料提炼到产品最终处置的全生命周期的有害影响; 3、对服务,要求将环境因素纳入设计和所提供的服务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对清洁生产的定义: “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
7、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消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概括起来,清洁生产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清洁的能源 采用各种方法对常规的能源,如煤采取清洁利用的方法和城市煤气化供气等 ;对沼气等再生能源的利用;新能源的开发以及各种节能技术的开发利用。 (2)清洁的生产过程 尽量少用和不用有毒有害的原料;采用无毒、无害的中间产品;选用少废、无废工艺和高效设备;尽量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危险性因素,如高温、高压、低温、低压、易
8、燃、易爆、强噪声、强振动等;采用可靠和简单的生产操作和控制方法;对物料进行内部循环利用;完善生产管理,不断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3)清洁的产品 产品设计应考虑节约原材料和能源,少用昂贵和稀缺的原料;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以及使用后不含危害人体健康和破坏生态环境的因素;产品包装合理,产品使用后易于回收、重复使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