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063749
大小:6.08 MB
页数:57页
时间:2018-04-16
《稻茬麦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和防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稻茬麦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陈怀谷稻茬麦病虫害发生概况和特点•稻茬麦的田间湿度大、墒情好,病害发生较重。除蚜虫外,虫害偏轻。•稻茬麦播期晚,冬前病虫害的发生较轻,主要表现为春发。•流行性病害向常发性发展。•防治的难度大,人力、机械和时间。•主要的病虫害:赤霉病、白粉病、锈病(叶锈)、纹枯病、病毒病(黄花叶病)和蚜虫一、小麦赤霉病•小麦赤霉病发生于全世界穗期多雨、气候潮湿地区如北美、欧洲。•我省淮南地区是小麦赤霉病的常发区。近年来随着耕作栽培制度的改变如群体密度增加、感病品种的推广和
2、秸秆还田面积增加等,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有北扩的趋势。•一般减产10~20%,严重时达80~90%。小麦赤霉病菌产生的毒素•小麦赤霉病菌可以产生多种毒素,如脱氧雪腐镰孢菌烯醇(DON)、雪腐镰孢菌烯醇(NIV)、玉蜀黍赤霉烯酮等多种毒素。•DON可导致动物拒食,食用后可导致呕吐(致呕毒素),还可导致免疫下降和致畸。玉蜀黍赤霉烯酮可导致怀孕母畜流产。•我国卫生部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小麦和玉米中DON的限量指标为1mg/kg。小麦赤霉病菌的产生的毒素•倍半萜类次生代谢物•作用于核糖体,抑制蛋白合成和
3、激发胁迫信号•免疫抑制过去60年江苏省小麦赤霉病的流行年份小麦赤霉病发生年份大流行1958,1973,1977,1985,1998,2003,2010,2012中等流行1957,1959,1963,1964,1966,1967,1969,1970,1972,1975,1976,1978,2003,2004,2013,2014,2015,20162012年我国小麦主产区赤霉病的发生情况•发生面积大。1亿?•发生范围广。江苏、安徽、河南、山东、河北等•严重度高。不防治田块病穗率100%•危害严重。个别田
4、块甚至绝产。•不少地区出现毒素超标2015年小麦赤霉病发生情况•2015年3月、4月上中旬雨水较多,4月底-5月初有降雨过程,5月中旬以前的气温较低。•早麦(4月底之前扬花的)病害较轻。晚麦(5月初开始扬花)发生比较重。•沿江、苏南发生较轻,沿淮、淮北发生较重。2016年全国小麦赤霉病发生情况•见病早、发生范围广:安徽沿江和沿淮分别于3月26和4月17日始见赤霉病病穗,4月下旬至5月上旬赤霉病出现显症高峰。江苏省、安徽省和河南中南部(南阳、驻马店、周口、漯河等地)发生严重。江苏、安徽淮北的发生较重。
5、•发生严重度高:安徽亳州、宿州等未防治的品种展示田块中感病品种的病穗率超过80%,严重度3-4级。•病情差异表现明显:区域间病情差异大,河南周口以南地区赤霉病普遍发生,安徽沿江和沿淮麦区明显重于淮北麦区。品种间差异大。药剂防治与不防治的差异大。病害发生流行因素•菌量:长江中下游地区,常年3月下旬4月上中旬,稻桩子囊壳丛带菌率在2~10%,高于1%的流行指标。秸秆还田地表秸秆量上升,有助于子囊壳的产生和孢子释放。•品种抗病性:宁麦和扬麦系列较抗,其它多数感病。•抽穗扬花期的气候条件:15℃以上的连续2
6、~3个阴雨日,病害就可能流行。小麦赤霉病的病原•以往的研究结果表明,禾谷镰孢菌Fusariumgraminearum(有性态:玉蜀黍赤霉Gibberellazeae)是我国小麦赤霉病的主要病原。•2000年以后,根据一些基因的多态性,禾谷镰孢菌被划分为一些系统发育学种。我国小麦赤霉病菌主要为亚洲镰孢菌F.asiaticum和禾谷镰孢菌狭义种F.graminearum。Fa和Fg的形态和致病力没有显著差异。•长江中下游麦区以亚洲种为主,黄淮麦区以禾谷种为主。小麦赤霉病菌的化学型•小麦赤霉病菌根据产毒素
7、类型的差异可分为三个化学型。NIV型主要产雪腐镰孢菌烯醇,3-ADON型主要产3-AcDON和DON,15-ADON型主要产15-AcDON和DON。现在发现这些化学型在产毒基因序列上存在差别。•NIV化学型菌株的致病力稍低。3-AcDON化学型菌株致病力和产毒能力最强。•我国来自温暖地区的小麦赤霉病菌为3-AcDON型,来自冷凉地区的赤霉病菌一般为15-AcDON。•淮南和沿淮麦区主要以3-AcDON为主,淮北麦区主要为15-AcDON。不同毒素化学型菌株地理分布•A:3-AcDON和15-AcD
8、ON的共存区域,包括山东省临沂市和枣庄市,河南省的商丘市、周口市和驻马店市,安徽省的亳州市和江苏省的宿迁市和连云港市;•B:3-AcDON和NIV两种化学型的共存区域,包括河南省信阳市,安徽省的六安市和江苏省的盐城市、扬州市、常州市和镇江市。不同化学型菌群的致病力和毒素积累量化学型3-ADON15-ADONNIV7d0.67±0.17a0.5±0.14b0.31±0.06c14d2.57±0.92a2.33±0.70a0.67±0.29b病小穗数21d11.44±3.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