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流淌在《诗经》中的渭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流淌在《诗经》中的渭河《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作为黄河最大的支流渭河,诗经中明确提到的地方有五处,暗指渭河的一处。可以这样说。渭河不但孕育了农耕文明的“花样年华”,也滋养了诗经中的奇葩朵朵。 《诗·谷风》,大意是描写丈夫娶新弃旧的事情。其中有这样一句:“泾以渭浊,湜湜其沚”。孔颖达疏:“言泾水以有渭水清,故见泾水浊。”意思是泾河因渭河对比才显得浑浊,泾河定下来时也很清澈。历史上的渭河流域气候温润,水草丰茂、沃野千里。那时的渭河支流充沛,大河泱泱,水碧浪青,鸟飞鱼翔,充满着诗意情怀。诗仙李白当年曾登上终
2、南紫阁秀峰,北观渭河,感慨道:“渭水银河清,横天流不息。”可以说,当时的渭河安澜惠民,人水和谐,是农耕文明最早的发祥之地。《诗·公刘》最后一章:“笃公刘,于豳斯馆。涉渭为乱,取厉取锻,止基乃理。”意思是忠厚我祖好公刘,豳地筑宫环境幽。横渡渭水驾木舟,砺石锻石任取求。块块基地治理好,民康物阜笑语稠。渭水流域物华天宝,屋舍俨然,吟诵过“江南好”的白居易也曾赞渭河“渭水如镜色,中有鲤与鲂”,忍不住也要“偶持一竹竿,悬钓在其旁”了。冷朝阳诗曰:“晚来清渭上,疑似楚江边。鱼网依沙岸,人家傍水田,”描绘出了一派人与自然和
3、谐相处的生态胜景图。 再看看《诗·渭阳》,全诗如下:“我送舅氏,曰至渭阳。何以赠之?路车乘黄。我送舅氏,悠悠我思。何以赠之?琼瑰玉佩。”渭阳:渭水北边,山南水北为阳。路车:诸侯乘的车。我们都知道秦晋之好的典故,该诗讲的是秦穆公的儿子送舅舅晋公子重耳回国的事。秦穆公的夫人是晋献公的女儿,晋献公的儿子是晋文公重耳,所以秦穆公的儿子称重耳为舅。秦穆公十三年,曾“以船漕车转,自雍相望至绛”,输粟济晋救灾,史称“泛舟之役”。此后,历代都以渭河为贡道;汉唐时期,江南的粮食和其他物资,都是溯黄河而上,转渭河运入长安。可见
4、,渭河在历史上是重要的航道,温庭筠的《渭上题三首》曰:“目极云霄思浩然,风帆一片水连天。”当时的渭河真烟波浩荡、百舸争流,荷叶田田,渔舟唱晚。由于渭河和长安关系密切,贾岛才有了“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的佳句。 “三源孕鸟鼠,一水兴八朝。”渭河流域不但是农业发祥之地,也是人文蔚起之地。《诗经》中《大雅》多为西周王室贵族的作品,主要歌颂周王室祖先乃至武王、宣王等之功绩,有些诗篇也反映了厉王、幽王的暴虐昏乱及其统治危机。商周之际,有莘氏为周东北的大国。《诗·大明》说:“文王初载,天作之合,在洽之阳,在渭之涘,文
5、王嘉止,大邦有子。大邦有子,伣天之妹。文定厥祥,亲迎于渭。”意思是就在文王还年轻的时候,皇天给他缔结好姻缘。文王迎亲到洽水北面,就在那渭水河岸边。文王筹备婚礼喜洋洋,殷商有位美丽的姑娘。殷商这位美丽的姑娘,长得就像那天仙一样。卜辞表明婚姻很吉祥,文王亲迎来到渭水旁。诗中的“大邦”即“莘国”(陕西合阳县),“子”即嫁给周文王的有莘国女子太姒。伯邑考、周武王、周公旦,都是太姒的儿子。《诗·皇兮》说:“度其鲜原,居岐之阳,在渭之将。万邦之方,下民之王。”该诗主要写西周为天命所归及古公亶父(太王)经营岐山、打退昆夷的
6、情况,从中可以看到渭水流域自古以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从华夏先祖伏羲女娲到炎帝黄帝,从“横扫六合”的始皇嬴政到唐高祖李渊,渭河流域可以说是人才辈出,是王侯将相、诗家巨擘、艺苑英才的摇篮之地。 《诗经》中暗指渭水的还有著名的《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关于该诗,许多人认为是表现抒情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执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怅心理,西汉大儒毛亨认为:“《蒹葭》,刺襄公也。未能用周礼,将无以固其国焉。”东汉名儒郑玄也在《郑笺》中写道:“所谓是知周礼之贤人,乃在大水之一边,假喻以言远。”他以为:
7、“所谓伊人”指的是通晓周礼的贤士。不管怎么说,从当时秦国的地理位置来看,诗中的水指渭河无疑。加上文王曾在渭河访贤的典故,刺襄公说则更具情理,近乎原诗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