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060959
大小:22.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4-16
《生活中的道德两难故事及评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生活中的道德两难故事及其评价姓名:吴兰婷单位:人文学院学号:0901041003两难故事:还记得在高中的时候,我作为英语课代表,在晚自习的时候,要帮老师监督大家每周日的英语周测。有一次当我坐在讲台上的时候,分明看到同寝室的两个好友在交流答案,虽然时候她们解释并没有交流答案,但作为老师的助手,我有义务将这作弊行为报告给老师,以确保对其他同学的公平。但是,作为室友,我又不能不顾其面子以及朋友之情。于是,我陷入了道德两难的处境。最后我选择了隐瞒真相,包庇了朋友(虽然可能确实是我误会她们了)用科尔伯格的道德发
2、展理论——三水平六阶段论来分析这件事情。第一水平为“前习俗水平”,前习俗水平的道德推论对于儿童非常普遍,又是成人也会表现出这种水平的道德推理。前习俗水平的道德推理,是根据行为的直接后果来进行推理的。前习俗水平包括道德发展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都纯粹只是关心自己,表现出利己主义的倾向。第一阶段是以“惩罚与服从为定向”,同学作弊应该被老师惩罚,但我选择了不报告老师,是因为,介于同学关系,以及认为这只是一般小测试,没有那么严重,而且对这件事情也没有确凿的证据。第二阶段是“以行为的功利和相互满足需要为准则”:
3、不报告老师的理由——同学会因此感激我,我能和她继续友好,而且如果是我的判断错误,会引来同学和老师的批评。报告的理由——如果她平时对我不好,和她也没有特别的关系,就报告老师。在第二阶段,关注的是自己是否得到更多的利益,关系他人不是基于忠诚或内在的尊重。第二水平为“习俗水平”。习俗水平的道德判断是青春期和成人的典型状态。用习俗推理的人对行为进行道德判断时,会将这些行为与社会上的观点与期望相对照。习俗水平包括第三阶段和第四阶段。第三阶段为“以人际和谐为准”。不报告的理由——如果报告,会使得同学之间关系变的不
4、好,给自己的人际关系造成阻碍。报告的理由——不管同学怎么看我,我都要对老师负责。第四个阶段“社会制度和良心相持阶段”。报告老师事实是合情合理的,但这也是救同学的非常措施。但,作弊是不对的,包庇同学是不对的,可不这样做的话,就不能顾同学之情了。第三水平为“后习俗阶段”,包括道德发展的第五阶段和第六阶段,这时,个体又称为从社会突出来的单独的实体。第五阶段为“功利阶段”。如果我没有报告老师的义务,这是不正常的,但无论如何都要顾全同学的面子以及对他的影响。这是一种超出责任之外的行为。但是学校禁止学生作弊这是事
5、实。第六阶段为“以普遍的伦理原则为准则”。我包庇同学对同学来说无可非议,但我没有考虑对其他人的公平性,我这么做是对别人不公正的。该报告的理由——为大多数人的利益报告老师是值得的。对于任何一个有道德理性的人来说,正义最可贵。但是“包庇同学”是在同学的“道德情面”下必须做的。如果,现在要我选择的话,我会选择报告老师,因为这是对大多数人的不公正,也是基于正义的原则。当初的选择只是“伪”道德。学校明令,考试不得交流,无论出于何因,我应该将此事公正化看待。现在的学生在处事中会遇到很多两难问题,虽然在不同的水平下
6、,阶段不同,结论不同,但如果可以用分析来解决问题,无论做出什么选择,我们都不用分析的思路来说服自己。建议:首先不可否认,我被您每节课的演讲深深的吸引,对讲课的内容和精彩度无可厚非。唯一的建议:希望老师能与学生多交流,大家一起讨论对问题的看法。这比单纯老师讲课学到的东西更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