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儿童小组工作策划

流动儿童小组工作策划

ID:9058093

大小:142.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04-16

流动儿童小组工作策划_第1页
流动儿童小组工作策划_第2页
流动儿童小组工作策划_第3页
流动儿童小组工作策划_第4页
流动儿童小组工作策划_第5页
资源描述:

《流动儿童小组工作策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国矿业大学社会工作2010级机构实习策划书指导老师:李全彩组别:儿童组督导:殷瑜、孙颖洁组长:杜京帅组员:彭华、汪红、王姣王莎莎、张扬姜维、卢连杰张双全小组名称:流动儿童成长小组导师:李全彩咨询人:孙颖洁、殷瑜组员:刘奥琦、刘轩彤、陈爱迪、张卫博、张晓晓理念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工进城的数量逐渐增多,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出现了很多流动儿童。2003年11月,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和全国妇联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推算:我国流动人口规模已超过1亿人,14周岁及以下的流动儿童为1409万人,占全部流动人口的13.78%。由于生活环境、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的改变,他们可能

2、变得越来越沉默寡言,甚至逐渐出现自卑、自闭心理。暑假期间,我们对徐州市泉山区的流动儿童进行了走访调研,通过分析所填的问卷信息,我们对煤建西村社区的流动儿童情况总结:1、基本情况:借助保健幼儿园的优势,我们发现该社区中存在较多的流动儿童,其家长基本上是外来打工者,其中少部分拥有本地户口。孩子父母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小本生意、打工等,收入不高,月薪在1000至2000左右,基本能够维持家庭的生活。2、生活状况:孩子父母由于工作繁忙,很少有时间陪伴孩子身边,只有周末在家休息。但对于做小本生意的个体户来讲,周末是生意最好的时候,一般没有时间在家陪伴孩子。所以,他们只能把孩子放在价格便宜的托儿

3、所看管。这样,孩子的小心思很少能向父母倾诉,使孩子和父母的感情有所疏远,容易产生叛逆心理。3、教育情况:由于孩子父母受教育的水平有限,无法全面辅导孩子功课,希望在校老师、同学以及社区的工作人员在学习上给孩子提供更多的帮助。同时,有少数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比较偏激,往往因为孩子太调皮,不听话,好好教导无用,而采取打骂的形式,没有考虑到造成孩子性格古怪的原因。在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方面,孩子的父母基本上都有过这方面的教育,所以孩子没有特别恶劣的行为习惯。4、社交及道德状况:根据流动儿童(6岁-10岁)填写的信息得知,他们大都愿意和父母一起到这里生活,也能适应这里的生活环境,周围的邻居、朋

4、友也关心他们。在班级里能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性格还是比较活泼、乖巧的。在学习方面,他们还是注重学习成绩的,但成绩一般,不是特别突出。这大概是因为父母的疏忽;老师几乎没有家访过;孩子自己的克制力差;社会的关爱少等等。在思想道德方面,对流动儿童的教育还是不够的,虽然他们没有特别不好的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但是在道德行为上,他们更多的表现为胆小、不敢做、随大流等。由此可见,该社区中的流动儿童较为集中,但多数比较内向,不爱说话,不够自信,甚至有些自卑自闭的倾向。我们接下来开展的小组工作要帮助流动儿童发现他们自身的不足加以改变,发现他们的优点加以强化,协助他们更加自信,学会更好地与人交往沟通。

5、帮助他们建立更加健全的社会支持网络,加强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让孩子们之间形成友谊,使流动儿童得到更多的关爱。理论架构1、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根据马斯洛的需要理论,人的需要层次可以分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生理的需要是最基本的需要,即满足维持身体机能正常运作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包括与别人建立良好稳定的人际关系,避免恐惧和焦虑;归属和爱的需要是希望与他人建立感情的联系(如结交朋友、追求爱情等)或被群体接纳;尊重的需要除自我尊重外还包括他人对自己的尊重和理解;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希望通过个人的努力来实现自己的目标,体现自己的价值,发挥自己的潜能。因

6、此,社会工作者在协助组员解决问题时,应协助儿童增强沟通与交流能力,培养儿童的分享与团队协作意识,矫正儿童的不正常行为,减轻儿童的心理压力,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2、认知理论认知理论是以认知心理学为基础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认为,人的行为主要受制于理性思考,而不是潜意识中的本能,不良行为主要产生于认知上的错误或理性思维能力的缺乏,社会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帮助服务对象获得对世界的正确认知或完善理性思考的能力,以对各种社会行为和现象形成的正确认知,从而使服务对象的行为得到正确、理性的指引。依据认知理论,要改变他们的人际交往问题、改善其人际冲突频繁的状况,必须首先从认知上予以指引和改变,进

7、而引发行为的改变。社工首先通过游戏为组员设置互助友爱的思考主题,让他们思考如何能够更好地与他们相处、与他人做朋友。3、库利的镜中自我理论库利的镜中自我理论认为,在与他人的互动过程中,通过感知他人对我们的反映,我们建立起自我的意识、自我形象和自我评价。他人犹如一面镜子,我们正是从他人这面镜子里,看到自己的风度、行为、性格等是否适合,是否需要修正。我们对他人眼中自己形象的想象,对他人关于这一形象评价的想象以及某种自我感觉,构成了我们的自我认识。儿童小组提供了一个面对面的密切沟通的环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