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康德美学思想的现代化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一、关于康德思想我们认为康德美学具有重要的现代性意义,并不想用当下时尚的(审美)现代性观念去圈定康氏的美学,将它作现代性的某种类型的化约,从而得出康氏美学如何现代性。康德是德国古典美学的创始人,其深远影响是无可置疑的。在美学史上,康德是主张美的本质是主观的而且是纯粹形式的这一派的重要代表。对康德来说,审美判断与科学知识的逻辑判断不同,它基于美感而不是认识的概念或范畴。逻辑判断形成于概念范畴对于经验质料的综合统一,离开了对象给予我们的经验质料就不能构成一个逻辑判断,而审美判断所关涉的则是主体对于事物的纯粹形式的把握,与被把握的对象没有直接的关系。换言之,一个事物被称为美的,并在于
2、事物本身的性质,而是因为它符合了主体的某种形式,从而引起了主观上愉快的美感。二、康德思想的主体性在审美领域中,人的主体性则体现为审美主体性,在康德看来,不是客观的自然属性,而是审美主体的“心意诸功能的和谐运动”才是美的本质,在审美过程中,这种所谓“主观的东西”,是一种主观的具有“普遍必然性的快感”。单纯的主观快感以每个个体的私人感觉为限,而审美判断必须具有普遍性,康德就此进一步考察了审美判断的先验性,康德的结论是审美判断的先验性在于审美主体心理诸功能的协调运动,心理诸功能的协调运动使主体达到一种和谐愉悦的状态。此时,审美客体对于审美主体而言具有了一种主观的合目的性。一旦这一美的
3、先验原理同某一具体审美经验相合,审美判断就产生了。所以,审美是判断先于快感,而且是包含着理性因素的判断,这种理性因素是一种对人类具有普遍社会意义的价值。另一方面,康德美学的主体性还表现在它的审美超越性。在康德看来,审美活动是一种超越生存需要的活动,正是在这些活动中,人的主体性才得到最纯粹、最典型、最集中的表现。我们知道,康德美学的突出之处就在于他第一次严格、系统地划分了美的独立领域,将其看做是一种纯粹的、无一切利害感和外在束缚的自由活动。三、康德美学对大众文化的启示大众文化开始兴盛起来,它的产生反映着商品经济与科学技术对精神文化的双重入侵。应该承认,大众文化是现代技术、现代政治
4、、现代人走向现代化的必然结果,它顺应了市场经济和现代科技的发展,体现了民众的审美需求,我们应重视、鼓励、研究它。但我们也应清楚地看到,大众文化与商业利润唇齿相依,这就决定了它不仅要严格地遵循市场逐利的原则,而且在创作上也会刻意迎合接受者的娱乐、消遣、宣泄功能等精神需求,降低原创性、独创性和艺术个性,呈现出深度的缺席、平面化、模式化。概括来说,大众文化的负面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大众文化的娱乐本位动机导致了文化理性意义的丧失。大众文化充分张扬享受生活的权利意志,强调通过消费实现享乐的权利。于是娱乐性堂而皇之地进入了日常生活的价值体系,成为近年来普遍流行的美学趣味。大众
5、文化往往以性、暴力来刺激人的生理本能,作为调动人们消费欲望的诱饵,在满足本能欲望的同时,也消除了人的信念和进取心,使人玩物丧志,人格萎缩、自甘堕落,缺少一种使人的智慧、理性与人格获得提升的人本价值。第二,大众文化的复制性生产方式、平民多元化风格消解了人类的美学理想。在这种廉价而畅销的复制文化中,大众的艺术感觉、审美能力日益粗糙、钝化,情感世界日益枯竭,在大众文化的冲击下,思想的博大深邃、信念的崇高坚定、想象的辉煌奇诡、技法的独特巧妙等等人类不懈追求的美学理想消失殆尽。在当代文化的喧哗与骚动中,美学与艺术的主体位置产生了严重的偏移,主体被指斥为“虚幻的中心”,遭受放逐。审美与现实
6、二元对立的消解,使艺术家主体精神消弥,审美超越性也烟消云散,仅仅是自然生命本身受到肯定。在当代艺术困顿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看到审美超越性的价值,恢复人类精神主体性,恢复审美对人的灵魂铸造的性质,恢复文学艺术的审美意识形态本质,在这个“人人都是艺术家”的时代,仍然需要艺术天才的存在,因为艺术需要个性,建立在个性基础上的差异性和多样性才是艺术进步和发展的长久生命力所在。在这样的现实中,艺术家应该清醒地意识到自己作为精神的自觉者和文化的传承者的道义和责任,在任何时候都保持其独立意识和超越精神应该首先进行自我规范,自我塑造,完成人格的自律自足,才能在金钱至上、人欲横流的情况下,保持并凭
7、借自己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感去规范、塑造社会精神面貌,去唤醒在生命的虚妄中沉醉徘徊的人们,共同去寻求诗意的精神家园,这就是康德美学给我们的启示。四、康德美学思想对现当代的影响康德率先从理论高度对“美的艺术”作了系统阐述,认为只有美的艺术,它是主观的合目的性,与美的“无目的的合目的性”原理相一致。从近代中国来看,康德这种审美无功利性、无目的性的思想在20世纪初引起了当时大批美学家对美学、文艺问题的反思和重释。当代美育鼻祖蔡元培则将审美的无功利性、无目的性诠释为美育核心,把这一核心引入教育领域,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