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民办高职院校发展的制度优化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民办高职院校发展的制度优化研究民办高职院校发展的制度优化研究民办高职院校发展的制度优化研究民办高职院校发展的制度优化研究【摘要】:我国民办高职院校正处于“矛盾凸显期”和“发展转型期”,各种矛盾已经充分暴露,各种问题急待解决。归纳起来,民办高职院校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无外乎有两个:一是外部公共制度不完善,二是内部治理制度不健全。内外制度相互影响、互为因果,从战略上创新优化民办高职院校的制度环境,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论文从两个角度进行研究。第一个角度是国际比较。鉴于西方国家的私立大学起步早,外部、内部制度均具有较为系统的理论、实践模式,因此本论文将对西方主要国家(美国、
2、英国、日本),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私立高等教育的制度环境进行研究,以资借鉴。第二个角度是对现状的把握。通过调查上海、乃至全国民办高职院校目前制度环境的现状,总结问题,分析根源。在此基础上,如何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根据成功的实践总结,运用制度经济学等理论工具,从外部宏观环境和内部微观层面的制度优化入手,抓住民办高职院校持续发展的制度这一关键问题,进行理想的制度优化目标设计,揭示民办高职院校的特殊性制度安排,提出现实可行的优化建设操作性建议,是本论文研究的基本思路。全文分为六章:第一章,导论。主要提出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并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和框架进行阐述。厘清本文的一些基
3、本概念,包括对“民办高职院校”进行界定,对“制度”、“制度优化”进行诠释。同时介绍本文涉及的研究方法、理论工具和技术路线。认真分析民办高职院校制度建设所依赖的因素,力求建立起这些自身变量与制度目标的关联度,通过条件的改善以达到制度的优化。第二章,历史回顾和制度变迁。回顾我国私学的兴起、发展和结束,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民办高职院校的发展历史,着重研究我国民办高职院校制度的演变,从发展规律和历史阶段中把握民办高职院校发展的特殊脉络,寻求制度建设与时代发展的紧密关系,力图为制度目标的设计作必要的铺垫。第三章,制度比较与优化目标。以比较视野,借鉴西方著名私立大学的成功制度、台湾地区私立
4、技职教育的发展经验,进行法律制度、经费投入制度和管理治理制度的目标构建,运用准公共产品、成本分担、公共政策等理论工具,从而提出理想化的制度目标假设,构建目标制度所需要的实现条件,分析民办高职院校制度优化的民办体制、高职类型和新建院校等有利条件,阐述民办高职的制度优化功能及模型。第四章,民办高职院校的外部制度分析。揭示民办高职发展与制度环境的互动关系,政府宏观政策与学校微观教育活动的关系,政府和学校是一对相互关联的利益共同体,对理想的制度安排都充满了期待,双方在利益博弈互动均衡过程中,培育起各自的责任意识,达到制度目标的统一。目前民办高职院校外部制度缺陷,主要表现在法律制度的重
5、复与缺位、产权制度的界定与模糊、监管制度的扶持与制约、同等制度的认可与看轻及市场制度的贴近与距离等方面。外部制度亟需优化的背后是体制限定、文化制约和教育属性等根源。第五章,民办高职院校的内部制度分析。民办高职院校具有内部制度的竞争力特征,可从资源效率机制、文化稳定机制、市场契合机制、供给优质机制等方面进行描述。然而事实上民办高职院校的内部制度局限严重制约了其自身优势的充分发挥,主要表现在组织治理制度、人才培养制度、教师聘用激励制度、质量保障与控制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和文化积淀制度等方面,尚未健全的委托代理、难以摆脱的路径依赖、不够明确的使命管理、相对短期的价值选择是民办高职院校
6、的内部制度亟待优化的根源。第六章,民办高职院校的制度优化路径。民办高职院校制度优化需要遵循公共教育政策均衡性、制度竞争环境公平性、资源配置制度效率性、内部运行制度激励性等一系列原则。为实现假设的理想化制度目标,必须进行外部和内部制度的优化路径设计,并作必要的制度优化实施策略和评估研究。对政府来说,要实现角色转变,框定管理边界、降低管理成本、转变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效率,实现从政策治校到依法治校、直接干预到间接调控、充分尊重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对学校来说,必须将政府的普遍性制度要求,和自身的实际制度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积极探求特色,并使之具备文化的内涵,保持制度的持久性和稳定性。对社
7、会来说,则需要积极培育中介组织,建立共同参与和评价的功能。本章还选择一个成功内部制度优化的案例进行实证分析,力求破解制约民办高职院校发展的制度障碍,发现具有指导全局意义的学校内部制度优化价值。【关键词】:民办高职院校公平环境激励机制制度优化【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学位级别】:博士【学位授予年份】:2010【分类号】:G718.5【目录】:论文摘要6-8ABSTRACT8-15第一章导论15-37第一节研究背景和意义15-17一、民办高职院校发展问题15-16二、研究的宏观意义和微观价值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