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新形势下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与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新形势下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与对策邓启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情报研究所,福建 福州 350003)摘 要:分析了新形势下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提出了当前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应注意的几个基本问题,着重就当前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方向及应采取的措施进行初步的探讨。关键词: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农村;农业中图分类号:F321文献标识码:AThinkingandcountermeasuresforadjustingtheruralindustrialstructureinthenewsituationDENGQi2ming(Ins
2、titueofScientificandTechnologicalInformation,FujianAcademyofAgriculturalSciences,Fuzhou,Fujian350003,China)Abstract:Thenecessityofadjustingtheruralindustrialstructureinthenewsituationwasanalyzed.Theguidingthought,basicprincipleandnoticeableproblemsinthepresentadjustmentandoptimiza
3、tionofruralindustrialstructurewereputforward.Thepreliminaryexplorationwiththefocusonthedirectionandusefulcountermeasuresintheadjustmentandoptimizationwasconducted.Keywords:Industrialstructure;Adjustment;Optimization;Ruralarea;Agriculture1 新时期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家庭承包制的推行和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
4、,我国和我省农村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呈现出三次产业都得到发展并协调并进的良性态势。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矛盾。表现在农业上,主要是:(1)农产品供求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农业生产的任务由解决温饱的需要转向小康的需要,对农产品的品种和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2)农业的发展已由资源约束变为资源与市场双重约束,但区域性结构差,不能充分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更难以适应加入WTO后所面临的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在农村工业方面,则表现为乡镇企业发展速度减缓,吸纳
5、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减弱,难以再继续支持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此外,按照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工业化和城镇化是农村现代化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城镇化水平却明显滞后,而且近年来还有放慢的趋势,这就不可避免地阻止了农村劳动力在更大范围内得到合理开发、利用,限制了农民收入的增长。农产品供求格局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变化,正是农业和农村发展新阶段到来的本质反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00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指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实际上就是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的阶段。并认为,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
6、,不仅是解决当前农产品销售不畅、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困难的客观要求,更是提高我国农业、农村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的有效途径;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新阶段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1]。2 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及应注意的问题211 指导思想 按照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基本规律,新形势下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基本指导思想应该是:紧紧围绕指导思想的“两个根本性转变”,高举“质量和效益”这面旗帜,以国内外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目标,加强和稳
7、定第一产业,调整和提高第二产业,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从更福建农业学报15(增刊):117~120,2000FujianJournalofAgriculturalSciences高层次和更广阔的空间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逐步建立起规模经营、技术先进、结构协调、布局合理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农村市场经济体制。212 基本原则 新形势下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应主要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综合效益原则。具体地说,主要是:(1)以农业为基础,全面发展农村经济的原则;(2)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和合理配置资源的原则;(3)依靠科技进步的原则;(
8、4)可持续发展的原则;(5)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