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042081
大小:2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4-15
《小议《孟子》辩论中的疏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小议《孟子》辩论中的疏漏11210120001陈静文外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孟子》箴言,纵贯千古,妇孺皆知。然而从古至今,不乏研究者认为孟子的文章逻辑不严,孟子的论辩中存在着诡辩倾向。东汉王充的《论衡》分析了孟子言行前后矛盾的地方,同时也指出了孟子惯用的诡辩法。浏览网络,调侃孟子诡辩艺术的文章也是比比皆是。限于篇幅,本文无意对古今分析孟子诡辩技巧的文章作系统梳理,仅从个人视角出发,罗列本人阅读过程中觉得有趣的细节。孟子这样的雄辩家,《孟子》这样的儒家经典,也有许许多多的疏漏。这些疏漏之处,无论是对手一时木讷无心发现,还是后人出于尊敬规避不谈,都值得今天的读者玩味细品。在《梁
2、惠王章句上》1.1中梁惠王问孟子关于利的问题。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而国危矣。”孟子的意思是若举国利益熏心,后义先利,不夺不厌,则国家危亡了。这里有一个明显的漏洞,就是利国,利家,利身难道是矛盾的吗?显然不是啊。君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身,家,国,天下之间只有利益单位的大小之别,并不存在相互对立排斥的关系。个人满足了家庭才美满,家庭和睦了国家才和谐,国家富足天下才太平。更何况管仲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孟子自己也说:“无恒产而有恒心者,唯士为能。”孟子所
3、谓的仁义,也是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的。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只要不相互争夺,尔虞我诈,举国共同富裕也未必就一定与仁义相违背,反而是给仁义的弘扬提供了物质保障。在《梁惠王章句上》1.3的"以五十步笑百步"里面,孟子暗示梁惠王不要和邻国比来比去,你和邻国都做得不够好,只不过是程度的差别。由此可见,孟子对梁惠王的执政效果是持否定态度的。其实,国家面临饥荒,当务之急就是移粮草救济饥民,或者移饥民到粮食充沛之地。可以说梁惠王的做法无可厚非,是仁义的第一步。至于如何使民养生丧死无憾,黎民不饥不寒,那要从长计议。孟子否认了梁惠王做得对的地方,反而180度转弯讽刺他治国不力,犹如逃兵败
4、将。个人觉得孟子也有失公允。如果把劝辞改成“以百步笑五十步”,先肯定梁惠王应急策略的正确,再提出治国犹如行军,在部队前进过程中,行了百步的士兵嘲笑行了五十步的士兵太慢是不对的,因为两者都离目标还很远。这样一来,也许梁惠王会备受鼓励,就会悦纳孟子的治国策略。可惜这只是我的假想,如此温和劝谏的也就不是孟子了。《梁惠王章句上》1.7中孟子说:“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孟子以此扭转话题,从齐宣王关注的霸道转到他想要讲的王道上来,牢牢抓住了论辩方向和主动权。为了推销自己的“仁政”主张,孟子其实是歪曲了事实。单查《论语》即可知,孔子论及齐桓
5、公就有4次,论及晋文公有1次,论及桓公股肱之臣管仲的也有11次。孔子不但阐述过桓文之事,而且对桓文之事有着深刻的认识。而作为“信而好古”的儒家学派代表,孟子不会不了解齐桓晋文之事。《孟子。告子下》中平允的断语:“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五霸,桓公为盛。”就是孟子深悉桓文之事的有力证据。正是看准了齐宣王属于“原来刘项不读书”一类的人,孟子才轻而易举地用一个小谎抢占了论辩的制高点,赢得了主动。孟子喜欢偷换概念来忽悠国君。关于“乐”这个话题,梁惠王和齐宣王都上过孟子的当。《梁惠王章句上》1.2梁惠王立于沼上曰:“贤者亦乐此乎?”是想和孟子聊聊“休闲娱乐”之乐,而孟子话锋一转,把它
6、提升到了“与民同乐”的政治高度,开始推销他的“与民偕乐,故能乐也”。在《梁惠王章句下》2.1里面,齐宣王坦言“直好世俗之乐”,也没能逃脱孟子一句“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今之乐由古之乐也。”的圈套,由此孟子得以展开“独乐乐,与人乐乐”的对比论证。其实君王关心的不过是一时之乐,一己之乐,但孟子上纲上线地把君主的小我之乐提升到万民之乐。这其实和绕开霸道,强论王道是一样的诡辩,是孟子政论中霸道的一面。甭管你一开始说的什么,我都能扯到我要说的上面来。然而,与民同乐和仁义王道一样是个持久战。仁政学说虽然有周全的道理,但毕竟“迂远”,施行起来见效不大,在弱肉强食的环境里,最管用的当
7、然还是法家学说。难怪齐宣王会嘟囔着:“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也。”似乎在规避和孟子谈论那些大道理。但是齐宣王毕竟不是孟子的对手,几句来回,齐宣王就乖乖就范曰:“可得闻与?”孟子发表完一连串“与民同乐”的宣传,但不论梁惠王还是齐宣王的反应都没有被记载,猜测他们应该是“无语了...”。也许在他们听来,孟子的理论大而空,孟子的“与民同乐”实行起来太有难度,见效太慢。他们的沉默是无声的否决,孟子理论在当时的落空也是注定的结果。《梁惠王章句下》2.6孟子问齐宣王:“托妻于友,友冻馁妻”怎么办,齐宣王说:“断交。”孟子又问:“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