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手册(家长攻略)

家长手册(家长攻略)

ID:9040108

大小:112.50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8-04-15

上传者:U-5734
家长手册(家长攻略)_第1页
家长手册(家长攻略)_第2页
家长手册(家长攻略)_第3页
家长手册(家长攻略)_第4页
家长手册(家长攻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家长手册(家长攻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焦虑家长有四种“外衣”七妙招帮考生减负1过高的期望,带来孩子的无望3高中生与父母间的沟通问题4高中生的心声7高中生家长如何教育孩子7给家长的赠言9当今家庭教育的“四多四少四过分”误区10怎么帮孩子考上他理想的大学?11高三家长要扮好五种角色13高三家长陪考最易陷入的三大误区14高考专家指导:寒假生活安排要张弛有度16面临高考,家长须知的“要与不要”17高考前孩子最不希望听到的十句话19考前必知:家长帮孩子调整心态要做的十件事21高三家长应做的寒假作业——帮孩子分析一下专业兴趣23焦虑家长有四种“外衣”七妙招帮考生减负文/周隽(格致中学心理老师)  常常有不少高三的同学来向我抱怨,说他们正经历着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这个重除了学业负担和高考压力以外,还有很大部分来自我们的父母加在他们肩上的重负。  焦虑家长有四种“外衣”  在和高三学生、家长的谈话中,我发现不少家庭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利于孩子备考的氛围,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焦虑监工型——把高考同孩子的终身前途紧紧连在一起,有的家长还把它视之为对自我发展失落的一种弥补,孩子的成功就等于自己的成功,于是不停地唠叨一定要好好考,不要偷懒,借着送咖啡点心的名义察看孩子是否在埋头苦读。  口非心是型——表面上让孩子要放松,不要紧张,可自己的表情、语气和神情又将焦虑表露无疑。  声东击西型——不直接对孩子提要求,但总是谈论东家的女儿考得怎么样,西家的儿子又在哪所名牌大学读书,某某大学出来的学生又如何如何等等。  小心翼翼型——一切都为考试让路,电视机关掉了,说话的声音也变轻了,无论做什么事说什么话,都要看孩子的脸色,家里变得特别沉寂。  教育七妙招帮考生减负   当孩子面临着成绩不如意、学习动力不足、缺乏自信心、和父母难以沟通等问题时,我们家长可以做些什么来帮助孩子减轻压力,和他们一起面对呢?最重要的是为孩子创造一个轻松、平和、具有支持性、成长性和促进性的家庭氛围。  首先,家长自身应对高考持有正确的态度。  有研究表明,要想获得成功,首先应拥有一颗平常心。平常心并不意味着不求上进,而是让人以平和的心态看待自己的成绩和他人的优秀,冷静、客观地分析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抛弃不切实际的过高的自我期望和目光短视的自卑,进而提高成功率。家长应让孩子明白,高考只是人生若干考试中的一种,它并不是一个人成功的终结,是否拥有名牌大学的背景,丝毫不阻碍他们在各个领域取得成功。  其次,家长要学会察言观色,关注和倾听孩子的感受,体会他们在埋怨、不用功后面隐藏着的诸如自卑、压抑、觉得不被重视和理解等潜在危机。不要以忙碌为借口而心不在焉,也不要急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而打断孩子的话语,或是觉得与学习考试无关而漠不关心。家长应给孩子充分的时间、适宜的场合,让他们倒出心事和烦恼,宣泄压抑的情绪,减轻压力。  第三,家长可以学一点帮助孩子缓解压力、健康成长的心理辅导方法和说话技巧,经常和孩子交流,给予及时的引导、欣赏、鼓励和支持。  例如,当孩子表现出某种消极情绪时,爸爸妈妈可以这样说:“你看上去好像不太高兴(有点沮丧、有些生气……),能给爸爸妈妈说一说吗?让我们一起来面对。”当孩子欲言又止或吞吞吐吐时,家长不要急着追问:“你快点说呀。”这样只会让孩子更加紧张,因为这时孩子可能正在考虑该不该说、该怎么说、说了后父母会有什么反应等,家长可以采取积极的非言语行为(如面带微笑看着孩子、握住孩子的手、搂搂孩子的肩、给孩子一个拥抱等)来鼓励孩子,让孩子感受到父母与她/他同在,愿意和自己共同应对。  第四,家长不要对孩子提过高的要求,应该从心底里相信孩子,他们已经尽力了。如果孩子能从父母那里感受到理解与支持,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缓解压力的途径。闭口不谈或过多地谈论考试,这都会产生压力,适当的谈论并不是要求孩子考多少分,而是了解孩子对考试的看法,存在的问题,打消他们的顾虑。  第五、抛弃那些让孩子觉得羞愧、失望、自卑、疏远的“教子口头禅”。你没救了;你不是读书的料;这辈子你是没指望了;我怎么会生了你这样一个不争气的孩子;你怎么就是不如人家某某呢……。没有谁喜欢被指责。如果你对孩子有不满意的地方,你可以用鼓励的方式引导他向可以改进的方向行动。例如,“虽然成绩暂时还不够理想,但比起上一次你有了不小的进步。我相信通过努力,你一定会有更大的进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次你是怎样取得进步的?”  第六,创造轻松自然的家庭气氛。家长应有意识地注意协助孩子休闲放松,家里经常放放音乐、看看新闻,聊聊时事话题,出去散散步、活动活动,帮助孩子调节紧绷的神经。适当地增加营养是必需的,但没必要过分依赖保健品,而且饮食的调整要以孩子适应为准。  最后,别目不转睛地盯着孩子。请给孩子一个自由的时间,让他们去发泄、放松,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过高的期望,带来孩子的无望作者:卢 勤  儿子上大学时,我曾请教过全国著名大学的一位女教授:儿子应该报考哪所大学?这位老教授语重心长地告诉我:期望值不要太高,太高了就会失望。她说,偏远地区有一个女孩子,学习特别好,人称“三脑袋”,物理、数学、化学都能考满分。高考时,父母让她考我所在的这所全国重点大学,她不想考,可父母逼她报考,说是让她为祖宗增光;老师也劝她报考,说是为学校增光。她违心地上了我们学校,情绪一直不稳定,妈妈在校园里陪了她很久。妈妈回去后,学校进行了三次考试,她的成绩都名列中下。过去,她一直是当地的“状元”,这样的结果给她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入学仅三个月,她便跳楼自杀了。她的母亲到学校来“接”她,欲哭无泪,一声接一声地喊:“是我害了我的女儿!是我害了我的孩子!我当初为什么要逼她?!”  教授讲这番话时,情绪很激动:“为了进军清华、北大……,牺牲了多少孩子?你不是'知心姐姐’吗,请你转告那些对孩子期望过高的父母,心理素质不好的孩子,最好不要上重点大学。”在漫长的人生路上,每个人都会有许多事不能如愿以偿。心理素质好的豁达开朗,沉着应对,于是成功了;心理素质差,烦恼缠绕,难以自拔,于是倒下了。就像一个木桶,它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智商),而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情商)。进入重点大学的学生却要面临同样的考验,从高考状元到成绩平平,从备受关注到默默无闻,心理落差之大,是一般人难以承受的。  一些在“重压”下长大的孩子,虽然上了大学,但内心世界仍然被自卑感笼罩着,不能自拔。  “是知心姐姐吗?我现在是全校最自卑的人了。我想和你谈谈……”一位靠自学考上北京一所高校的女孩给我打来电话,电话里,她一边哭一边诉说,整整讲了一个小时!这个女孩学习成绩优秀,在班里排名第六,她为什么还那么自卑呢?“我是在父母的打骂中长大的。我成绩下降时,父亲就让我脱掉裤子,用皮带的铁头抽我,直到流血。他不许我哭,我只好忍着。我心里充满了恨!最恐怖的一次,母亲捂着我的嘴,让父亲打我的身子……”女孩边哭边说。我的眼前出现了一幕幕恐怖的场景。我的心在颤抖。  “后来,我考进了北京的这所大学……可我不适应,经常和同学发生冲突……我不能体会别人的感觉,心里一片灰暗。我上大学后,亲朋好友提起我,母亲很骄傲。我打电话告诉他们,我很压抑。母亲让我把过去的事忘掉,可是过去的经历像大石头一样压得我喘不过气,在别人面前,我常常有羞耻感。我心理很脆弱,一个人常用小刀割手腕……”  听到这里,我的心在滴血。  "快毕业了,你在想什么?"  “我想摆脱心理障碍。”  “你想改变自己吗?”  “想。可我不知道怎样改变自己。”“有一句话叫'境由心生’ 。很多时候,人的痛苦与快乐,并不是由客观环境优劣决定的,而是由自己的心态、情绪决定的。你看路边的小草,被人踩来踩去,可它还是活下来了,它拼命地站起来,接受大自然给予她的阳光、雨露,所以,它比温室里的花朵更有生命力。你就像那小草,你很有生命力!”  当我知道她是学幼教的,便鼓励她:“我不知道怎么称呼你,我叫你小草吧!小草,度过严寒的人最知太阳的温暖,走过沙漠的人更知水的甘甜。我相信如果你做了老师,一定会爱孩子,尊重孩子;知心姐姐希望你能做一个阳光老师,努力把心中的乌云驱散。”  “谢谢你,知心姐姐,我一定努力!我心里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舒服!”  冷静地想一想,有这样遭遇的孩子远远不止这一个“小草”。每当接到这样的电话,我的心情都特别沉重。我真的想对他们的父母说:你们到底想要什么?是要分数,还是要孩子?是要成绩,还是要成长?你们的心中只有“大学”,孩子考上了,你们满意了,可你们知道吗?你们给孩子童年带来的伤害,至今还深深地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你们辛辛苦苦把孩子养大,日夜操劳挣钱供孩子上学,究竟为什么?  不要以“爸爸妈妈都是为你好”为理由去逼孩子。逼子成龙,龙就会变成虫。正像法国诗人海涅所言:“即使种下的是龙种,收获的也可能是跳蚤。”高中生与父母间的沟通问题高中生正处在心理上脱离父母的心理断乳期,随着身体的迅速发育,自我意识的明显增强,独立思考和处理事物能力的发展,高中生在心理和行为上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迫切希望从父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而他们的感情变得内隐,即内心世界活跃,但情感的外部表现却并不明显。这些特点常阻碍着父母与子女的相互了解。亲子关系是个人一生中最早接触的人际关系,也可说是一切人际关系的基础。具体来说:高中生的原因: 1.高中生的反抗性:内心逐渐产生一种要自主支配生活和学习的欲望,逐渐有成人感,希望自己的事自己做,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尊重和帮助,也想有自己的小秘密。渴望参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期待体验个种时髦的东西,难免会与父母对着干,产生反抗意识。但是,同时他们的内心也是脆弱的。他(她)在这一阶段上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他们希望有人能帮助他们分析、解决问题,能够在困难的时期有人帮助他们支持他们。 2.高中生的年代性:正在接受高等教育,处在信息发达的时代,我们普遍认为父母没有受到教育,他们所处的时代与我们的不同,思想方面与我们不同,还可以说是他们的思想有些陈旧,潜意识里有独立意识的我们认为与父母说出心中的想法和感受是不可能的,虽然潜意识里有一种想与父母一吐为快的感觉。但是,在高中生看到听到父母的处事方式,思想看法时,就会认为自己的想法与父母的想法不一样,在说与不说之间,大部分的高中生会选择把话埋进肚子里。 3.高中生的 自尊性:高中生自尊心也在不断的壮大,他们害怕别人去讥笑自己,他们想把内心的想法与父母去说明,但是又害怕父母的想法与看法与自己的不同,会说自己的想法与看法是无稽之谈。在这种情况下,子女的自尊心受到挫折,他们的心思在这个阶段是最细腻的,最敏感的,也许父母一个不经意的动作,一句不经意的话,也会伤害到他们的自尊心。在孩子的自尊心受到打击后,他们便会有意的隐藏的情感,自己的想法,有意识的远离父母,逐渐拉开了自己与父母的距离,沟通也就谈不上了。  4、高中生的独立性:现代高中生普遍具有强烈的独立性,他们认为自己的事自己就能解决,根本无需别人插手,即使是自己的父母,他们想要证明自己已经长大了,自己的事情自己能做主了。而且,他们认为没有一个人能比自己更了解自己,自己想出来的解决办法才是最适合本人的。而他们也认为自己不再需要父母的指引与保护,想要到更广阔的天空,吸收有利于自己的知识。 5、高中生的叛逆性:处在青春期的高中生潜意识里就有一股叛逆性,他们希望自己能别人所重视,但又不想按照以前的规矩来改变自己,来衡量自己,他们越是见你这样要求,他们就越不做,越不听你的话。他们想要自己的感觉,想要属于自己的天空,而越是这样,就越难与父母沟通,两代人之间更难沟通的话,隔阂也就逐渐加深6、高中生的标异性:大部分的高中生都不希望自己与别人相同,他们想要有属于自己的风格,想要证明自己与别人的不同。于是,他们穿着奇装异服,说话一股"潮流味''。可是,在思想上比较保守的父母眼里,他们的这种标异性只是一种"坏'的象征,认为这是不良少年,他们反对自己的孩子打扮这样。而越是这样,孩子就越想去做。他们认为穿着打扮是自己的自由,而不需要别人即使是父母来管教。这样,也就拉开自己与父母的距离,产生隔阂而导致沟通的困难。父母的原因: 1、父母的权威性:大部分的家长认为自己是一家之长,所以你便要听我的话,你要服从我的命令。于是,在孩子的不情愿下自己去改变孩子,去命令孩子。久而久之,孩子就不愿服从父母的安排,就会有所反抗,而父母认为孩子反抗自己都是因为孩子变坏了,很少有想到是自己的原因所造成的,孩子越是反抗,父母越是加紧管束,于是就形成一种恶性循环。2、父母的繁忙:家庭收入低下,且子女众多的家庭,父母都是拼命赚钱的人,他们很少注意到孩子的变化,很少关心孩子。他们只知道赚钱养活他们,供他们吃穿,上学,已经是最好的表达方式。殊不知,在孩子们的眼里,这是不爱他们的表现,哪个家庭不是供子女吃穿用,上学的.这在子女眼中成了一种普遍现象,很难从中发现父母是爱自己的,关心自己的。于是,内心有什么东西有什么想法,都很少或根本不与父母讲。建议和措施青春期变化之大,时间之短,矛盾之多,影响之长久,是人的一生中其它时期不可比拟的。父母、子女之间应互相理解,互相尊重,顺利度过这一过渡时期,尽力消弭“代沟”。要达到这一目的,关键是双方共同的努力。具体来说:作为父母:第一,要相信子女,保护子女的自尊心,理解他们的愿望,看到他们的努力,称赞他们的成就,倾听他们的诉说,把他们作为一个有思想、有需求、有情感的青少年来看待,要让他们觉得父母是关心和爱护自己的。亲子之间如果能做到经常交流,彼此诉说,问题便会减少很多。 第二,应正视自己的年龄特点,正视自己与子女在生理、心理和需要等方面的差异。不要等他们主动向自己汇报思想,而要主动去接近子女,利用假期等时间与孩子共同活动、交流。比如带子女到大自然中去,有条件的可以外出旅游,也可以周末到郊区让子女亲近自然,这不仅有益于子女的健康,培养子女热爱生命的情感,增长子女的知识,也增加了亲子沟通。同时,我们建议在每个月中找一天作为“亲子沟通日”,父母和子女能够坐在一起谈谈心,聊聊近况,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第三,尽量多听听子女的倾诉,尤其是在子女高兴的时候、遇到困难的时候、伤心的时候,不要错过倾听子女诉说的机会。父母应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不要以一个教育者的姿态出现在子女面前,对任何事不要急于发表意见,遇到不赞成的观点时,也不要马上表态,对子女作的事情不满意时不要唠叨、埋怨、指责、甚至打骂,而应提出问题让子女思索,允许他们保留自己的观点,正确疏导子女。第四,要会学调试自己的情绪,注意自身的言行和树立榜样的示范作用。应正确把握家庭的教育功能,重视子女出现的独立意识,允许他们自我摸索,也允许他们犯错误,关心而不管死,尊重但不放纵,疼爱但不溺爱。同时,父母也要重视教育,让子女理解、孝敬父母,培养子女自理、自控、自立的能力。作为子女:第一,要自觉地尊敬父母,深刻体会父母生儿育女的不容易,重视父母真实而宝贵的人生经验,虚心地听取他们的教诲,接受他们正确合理的建议和要求。即使他们的意见有错也不要公开顶撞,而要用温和而委婉的方式表明自己的看法,使他们在得到尊重心理的满足的同时,平心静气地分析并最终愉快地接受你的意见。第二,多与父母谈心,缩短感情距离。如上所述,父母和我们由于在生活环境、社会责任、社会地位上的差别,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方面有较大的不同。上代人往往较传统、实际、保守,原则性强,思考全面,顾虑多;而年轻人则较多地与时代接轨,开放、易接纳新事物。作为子女,我们应主动地与父母沟通,可通过谈心、讨论等方式,增进彼此相互了解,取得信任,达到感情和心灵的融洽,代沟也就可以彼此跨越了。第三,三思而后行。青年人思想开放,敢做敢为,勇于冒险,这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有积极作用。但在与父母的沟通中不可如此“血气方刚”,相反的要学会冷静,遇事三思而后行,并善于反思反省。这样不仅可避免因冲动产生的不愉快,而且还可以博得父母的信任而尊重你的意见,从而产生亲密、和谐、轻松、融洽的家庭气氛。第四,技巧、艺术化地处理分歧和矛盾。当与父母在某些问题上产生了分歧时,不要一味地责怪自己的父母不理解自己,不了解当代孩子的心理特点和需求。应该客观、公允地分析、评价自己与父母双方面的观点与出发点,心平气和地承认自己的不足与错误,欣然接受父母的合理化建议。即使自己的要求是合理的,意见是正确的,也不要和父母进行言语的冲撞,强硬指责父母不理解自己、不信任自己或是不讲道理,而是要学会“换位思考”,尽力站在父母的角度理解父母,并通过协商、冷处理等方法技巧性的解决分歧和冲突,尽可能缩小与父母之间的代沟。 高中生的心声爸爸妈妈请听听我对你们的期望——选自调查问卷,高中生的心声l1.思想能贴近我们现代高中学生的观点l2.赚钱越来越多,对我越来越好l3.尊重我的隐私,尊重我的社交,我的一切l4.希望父母坦诚地跟我讲自己的事l5.多抽空陪我,通过交流能成为朋友l6.要善于听从我的意见l7.多一点关心,少一点责备l8.对我要求不要太严格,多鼓励我l9.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不要为我操心l10.不要太罗嗦,多支持我l11.能站在我的立场考虑l12.想我一切我想要的l13.多给自己一点私人空间l14.无论何时,请相信自己的子女l15.父母间少争吵l16.不要总是自以为是,请多想想我的感受l17.少管我一点,对我更好一点l18.若为学习故,切勿乱翻脸l19.期望父母多关心我的学习,多提醒,多督促l20.就算是为了我好,也不要总是生气打人高中生家长如何教育孩子我认为,高中阶段的家庭教育是一个薄弱环节,有必要加强。现在的高中生大都是住校的寄宿生,实行月假制,也就是每月只放一次两三天的假。由于学习忙,寒暑假也比小学初中的短。家长与孩子相处的时间也就相对较短,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时间短,效果也就会大打折扣。而高中生正处在“心理断乳期”和性格定型期,家庭教育对他们来说犹为重要。而高中的家长都是三十多岁到四十多岁,正处在事业的高峰期,花在家庭教育方面的时间和精力也相对较少。其实教育孩子也是这个时期家庭的一个重要任务。正如一个家长所说“我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教育好我的儿子,让他成材。”事实上,孩子的成材也是家长成功的一个重要体现。那么,高中阶段的家长怎样实施家庭教育,更好的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呢?我想,家长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思考和努力:一、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付出和爱,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 很多孩子认为家长的付出和爱是理所当然,不存在要感激和回报。没有对父母的感恩意识,是孩子不听话的一个重要原因。我认为,很有必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付出和爱,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是很有必要的。一方面,让孩子学会理财,养成记录收支的习惯。前美国首富、美孚石油公司的总裁,洛克菲勒,每个星期给孩子的零花钱只有三十美分,相当于人民币2.4元。而且他要求他的孩子们每周把自己的每一笔支出都记录好,下周领零花钱的时候交父亲检查。后来,他的儿女,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劳动,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而不要依靠亿万富翁的父亲。新时代要求我们在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的同时,也应该学会理财。养成记录收入和支出的习惯,就可以将自己的财富用在“刀刃上”,把自己的生活规划得井井有条,而不会由于金钱问题而时时捉襟见肘,疲于应付。学会理财,也就是学会规划人生,会理财将会使你一生受益无穷。一段时间过去后,要让孩子算算账,一个学期,一年要用去父母多少钱。另一个方面也要让孩子参加一些劳动,尝试去赚钱,了解金钱来之不易,而且必须通过劳动获得。这样有利于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有一颗感恩的心,是家庭教育取得理想效果的有力保证。二、宽容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培养孩子的责任感。“严是爱,松是害”是中国的一句古话。千百年来,家长教育孩子,老师教育学生,说的最多的也是“严格要求”。的确,严格要求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能够使孩子按照成人理想的模式发展,少走弯路,这方面有不少成功的范例。但是对“严格要求”的负面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它使孩子习惯接受,不会批判的思考,个性丧失,创新意识淡薄,甚至有的孩子心灵压抑,性格孤避,过早地失去了童真。中央电视台科学教育频道,在今年6月末日报道的,13岁考上大学的天才儿童曾永康的悲剧就说明了这一点。所以我认为对孩子的教育,应该严格,更应该宽容。严格不是苛责,苛求,应该严而有度,严而有序,严而有理,宽容不等于放纵,放任,不等于对孩子的问题视而不见,不等于可以原谅孩子的所有错误,宽容更多的是对孩子感情、心灵上的宽容,让孩子有健康的心态在宽松的环境下接受严格的教育。家长要处理好要求的严格与环境的宽松,过程的严格与结果的宽容的关系。宽容是对孩子的信任,使孩子有信心,有勇气,严格要求是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有利于培养孩子做事严格要求自己,善始善终良好习惯。三、民主平等的交流,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意识进入青春期前后的青少年,显著的特点是“变”。孩子开始发育了,生理上在变,心理上也有变。家长会发现,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孩子不听话了,你要东,他偏要西。这种现象,心理学上称之为“逆反心理”。这个时期,心理学上称之为“心理断乳期”。 这个时期的孩子,最主要表现是独立活动的愿望变得越来越强烈,但由于缺乏生活经验不能正确理解自尊,只是强烈要求别人把他们看作成人。如果这时家长还把他们当孩子来看待,他们就会厌烦,就会觉得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就会产生反抗的心理,萌发对立的情绪。这个时期的孩子,尽管自我意识发展了,但自我控制能力还很差,常会无意识地违反纪律。他们喜欢与人争论,但论据不足;喜欢发表见解,却又判断不准;喜欢批评别人,但又容易片面;喜欢怀疑别人,却又缺乏科学依据。因此,家长光满足于表面上了解孩子是不够的,家长必须学习一些心理学的知识,必须了解“心理断乳期”的实质。心理断乳期,实质上是青少年们随着身心的成长发育,逐渐从依赖于父母的心理状态中独立出来,自己判断、自己解决所面临的新的问题的时期,这是一个人的社会化过程,要与他们建立一种亲密的平等的朋友关系;要相信孩子有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这是一个人从幼稚到成熟的转折时期。因此,家长要尊重孩子的自尊心,要尽可能支持他们,尤其在他们遇到困难、失败的时候,和他们平等交流,帮助他们分析事物、明辨是非,正确处理。另一方面,家长又不能过于迁就孩子的不合理的要求和不良的行为,以防孩子以后总是用反抗的方式来要挟父母,达到自己的目的。对于比较严重的反抗行为,家长可以采取奖赏训练的方法,强化孩子的顺从行为。四、帮助孩子认识自己,打造孩子的核心竞争力。新教育理念认为:“人人有材,人无全才,因材施教,个个成材”。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成材,而因材施教,扬长避短,是成材的必由之路。家庭教育的目的也是让自己的孩子成材,成材的道路千万条,条条道路通罗马。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孩子并非无材,而是他们的材被小学到高中的模式化教育所扼杀,所泯灭。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是发现孩子独特才能的“伯乐”,也应该是孩子成长的策划大师,发现他们的长处,放大他们的优点,打造他们的核心竞争力,成为一名别人无法替代的人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在某方面取得的成绩,往往会成为他重拾自信,努力奋进的动力。给家长的赠言如果儿童生活在批评的环境中,他就学会指责;如果儿童生活在敌意的环境中,他就学会打架;如果儿童生活在嘲笑的环境中,他就学会难为情;如果儿童生活在羞辱的环境中,他就学会内疚;如果儿童生活在宽容的环境中,他就学会大度;如果儿童生活在鼓励的环境中,他就学会自信;如果儿童生活在赞扬的环境中,他就学会抬高自己的身价;如果儿童生活在公平的环境中,他就学会正义; 如果儿童生活在安全的环境中,他就学会信任;如果儿童生活在赞许的环境中,他就学会自爱;如果儿童生活在互相承认和友好的环境中,他就学会在这个世界上去寻找爱。——(美国)黛安.E.帕普利萨利.W.奥尔兹当今家庭教育的“四多四少四过分”误区四多四少:(1)满足物质多,灌输精神少“再苦不能苦孩子”是众多家长的共识。这类家长往往希望把自己失去的在孩子身上加倍地补偿回来,于是,对孩子的物质要求总是尽量满足。但是,他们在平时却忽视了对孩子的各种好的精神的灌输,如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精神等。(2)关心身体多,关注心理少在家里,孩子没有独立的人格尊严,得不到父母的尊重,禁锢着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孩子因伯父母吵骂,在成长过程中遇到心理烦闷、学习困难、与同学老师间发生矛盾,都不敢向父母坦言,于是就把它们通通埋藏在心底,逐渐变得孤僻、古怪、自私。(3)创设顺境多,逆境锻炼少孩子很少经历生活中的风风吹雨打,更不用说遭遇“磨难”了,结果,孩子心理脆弱,受不得委屈。他们在学习上。生活中一遇到丁点挫折使承受不了,缺乏勇气去面对困难,缺少信心去战胜困难。(4)关注孩子个体多,关心群体活动少孩子回家家长询问都是小孩本人怎么样?很少问及班上的学风、班风、同学关系等。无形中给了孩子错误导向,孩子不能很好的养成人际交往和关心他人的习惯。四过分:(1)过分的爱,已经使这一代不懂得什么是爱,什么是关心,什么是感谢。(2)过分的关照,使孩子失去了独立生存能力,能干的母亲培养出不能干的孩子。郑板桥临死的时候、让儿子给他做馒头。并给儿子留下一句话:倘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父母不算是好汉。值得我们借鉴。(3)过分的干涉,使得孩子无所适从。(4)过分的严厉,使得孩子的人格扭曲。不知道我们是否说过类似这样的话:“你再踢球就打断你的腿!你真差,你怎么不如人家?人家考试能考前三名,你为什么不能?期末考不到前十名我就打断你的腿。反正你是我生的,打死了也没关系……”正是这些话才使徐力,一个17岁的好学生,拿起榔头砸向了母亲。 怎么帮孩子考上他理想的大学?第一步:建立一个标准我们怎么样让孩子有这样的动力的能量,就是让他建立一个标准。如果他有标准了,他内心当中的潜意识自然会给他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跟能量,让他不断的够那个标准。但是如果他没有建立一个标准,或者是他的标准很低,你会发现他没有动力和能量了。各位不妨和孩子一起分析几个问题,就是你理想分数的标准是什么。那是他内在的声音。不要听他说口头上的宣誓,那个不是重要的。你想的理想生活标准是什么?用这些标准来启动他内在的那份力量。所以我们可以跟孩子一起带他们去他们想象的学校去转一转,这样他的标准就会变得更加切实了。另外也可以看到未来孩子通过这个大学可以看到什么样的生活。所以不妨带着孩子到燕莎、赛特这样的地方去逛逛,看看那边的人在过着什么样的生活,那边的衣服是多少钱,也可以带他们去漂亮的写字楼看看。当我们带着他们看到这些的时候,他们从心理也会对大学有一个新的标准。第二步:启动格式塔一旦帮助他建立了这样的标准以后,我们就启动了他的“格式塔”。怎么去做?让他去亲眼的感受一下更高的学校标准是什么样的。好的大学和不好的大学是不一样的,无论是从学校的建设还是学校的学风,包括学校的树都不一样。我是南开大学毕业的,学校里古木参天,但是有的大学的树给我感觉就是不一样的。所以要激发他内心的标准,激发出他的驱动力。有了这样的标准,他就有了动力和能量了。有了动力和能量就可以完成他考到重点大学的结果吗?未必。第三步:打开网络激活系统实际上我们在大脑当中都有一个网状激活系统,它在开始帮我们搜索我们所注意的内容。因为在这个世界上,资源是无限的。但是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比如:在座有很多位妈妈,在怀孕之前有没有感觉到大街上有那么多的准妈妈。没有。可是有一天你怀孕了,你会发现怎么这么多人怀孕。如果你的家住在火车道的旁边,火车晚上路过你们家的时候声音其实是很大的,但是你根本就听不到。但是如果你的孩子在隔壁,发出了一点点的声音,你立刻就会醒来。为什么?因为这是你的注意力开始打开网状激活系统搜索跟你的目标有关联的内容了。 如果我们去一个地方下了飞机,会有朋友来接我们。到那个路口的时候你会发现100多个人在那里接人。这100多个人你都看到了,但是你只留意到了接你的那个人。这就是网状激活系统。所以你应该多跟孩子去交流,只要你有了目标之后,实际上我们的潜意识会帮我们去创造出很多的条件。如果他现在的成绩不是很好,他不敢去定义一个目标。我们讲的目标是要跳起来才能抓到的苹果,如果随随便便就可以抓到,这个目标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所以这个时候,孩子可能面对目标没有力量,没有信心。你给他讲这个部分,所有真正成功的人是先有目标后有条件的。但是很多人实际上是先看条件的。我现在在学校里面的名次是多少,看我现在的条件再去确定目标。我在初二的时候英语考试曾经是38分。但是我曾经在中国驻孟加拉国的使馆里面做翻译的工作。我先设定了目标,然后自然就给自己创造了条件。当时为了补习英语,我做了很多的小纸条,英语单词和音标都写在上面,一边跑步一边拿着纸条,看两眼之后慢慢的背,之后再接着跑。其实是因为我设定了一个目标之后,我自然就发现了很多达到这个目标的条件。所以在这里面,在这个世界上弥散着大量的条件跟资源,问题在于你要注意,如果你注意力在那儿就可以用到它,如果你的注意力不在那里,它对你来讲没有任何的意义。现在离我们中考高考大约还有3个月的时间。当他真的设定了一个比较高的目标以后,他内心真的设定了这个目标,他自然会从这个环境当中找到能够达到这个目标的条件和资源。怎样去制定目标?怎么样去制定目标呢?辅助孩子去按照这样一个“SMART”的原则帮助他设定高考和中考的目标。具体的,可以计量的,可以达到的。如果这个孩子的成绩真的不是很理想,你让他考北大和清华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要合理的,有时间性的。如果英语不好的话,你在一个月之内还是两个月之内把它提高到什么样的程度。这就是一个时间性。实际上你这段时间在陪伴他的时候,要帮助他做好这个计划。最终的目标是数学要考多少,英文考多少,语文考多少。设计一个大概的分数在那里。我现在离那个成绩还有怎么样的差距。哪方面需要去补充。这个时候帮助他列计划。三个月的计划,两个月的计划,一个月的计划,甚至把这个计划分解到每天的计划中。事实上我在很久以前就有这样的习惯了,包括我自己在工作当中,每天兜里面都会有一张纸条,列着我的工作计划,这些工作计划可以让我非常有效率的工作。同样是那么多的资源和时间但是我可以让自己成长和成功的更快。千万不要让孩子觉得他高考是为了家长大家想一想,如果有一天你回到家,看到家里面屋子不太干净。你想打扫一下房间,你边打扫边想象打扫完之后欣赏房间的感觉,可能你哼着小曲没有觉得任何的疲劳就把整个房间打扫干净了。再想象一下,有一天你回到家有点累了,躺在沙发上。这个时候太太或者是先生回来了,说这么脏你还不打扫。我做饭你打扫屋子。但是这个时候你打扫,内在的状态和效率有什么不一样吗?边打扫边骂。可能只是做一些表面文章,并不会打扫的那么干净。各位,这就是自我动机和外部的动机。当一个人有外部动机的时候,叫做“我不得不要”。 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可能你们就更清楚了。有一个年轻人身材比较丰满,他有一天看了一个广告,那个广告上讲,有一个瘦身训练营,一个星期可以让你减10公斤,如果减不了的话我们可以赔钱。这位朋友很高兴,去了之后到了一个房间,这时候看着一个非常漂亮的女孩儿过来,穿着三点式。他跟这位先生讲,从今天开始,我在前面跑,你在后面追,你追到我我就是你的。这个减肥的男子很高兴,就一直在后面追。但是这个女士是一个长跑运动员。当这个男士马上抓到她的时候,她立刻跑的快了。当这个减肥的先生觉得力不可支的时候,这个女孩子就停下来了。当这个男的马上要抓到这个女孩的时候,女孩转过身来说,“对不起,先生,今天时间到了,明天再追吧!”最后这个减肥的男人终于成功了。后来他的一个朋友知道有这么好的事也去了,结果进到房间里面看到了一个彪形大汉的男的站在那里,那个男人说,“从今天开始你在前面跑,我在后面追,如果我追到你,你就是我的了。”那个人就赶快跑。那一个星期他就是在恶梦中度过的,但是最后也是减肥成功了。所以有的时候你会发现,你可以给孩子一个萝卜,让他很乐意的做一件事情。也可以给他一个大棒子,在后面打他,说你必须要往前走。各位,什么对孩子最好?其实就是跟他正面的价值。让他真正挖掘出自我的动机,而不是我们的动机。如果是我们的动机,我们不断的跟孩子说一定要考大学,考重点大学,这样会光宗耀祖,我们会怎么样,我们的家族会怎么样。这样就好象你的孩子被一个彪形大汉在后面说一定要抓到你,千万不要被抓到。你要把他内在的动机挖出来,如果他觉得读这个大学对他会有什么好处,那他肯定很乐意去学。进入了目标就是打开了网络激活系统了。他自然的会从资源中找到一些可以达到目标的条件。高三家长要扮好五种角色学习方法上的助手家长要把自己定位成学习方法上的助手,但不要盲目指导高考,也不要指导孩子学这学那。家长可以鼓励孩子找到各科的学习方法,也可以上网整理成功的高三学习和复习方法,打印整理出来供孩子参考。家长还要引导孩子总结、调整、检验、改进方法,同时也要明确“最好的方法就是刻苦”,只讲方法不可能取得好成绩。学习过程的秘书家长做好“秘书”工作对高考生大有裨益。每次考试后,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总结经验教训,找到出错原因,制定查漏补缺的行动方案。家长还可根据试卷错题,剪辑制作错题本,供孩子复习时使用。时间管理的行家时间管理的成功,意味着高效率和高收益。高三学习总体上要劳逸结合,文理交替,背写轮换,强弱科相间。家长尤其要关注高三的寒假、周六日和放学后的时间。如果孩子状态实在不好,不如让他们索性痛痛快快地玩半天或睡一觉,或者出去游玩放松心情。后期复习要和高考考试科目及时间同步,比如每天上午9点到11点可复习语文。 危机管理的专家危机管理重点在于防范,家长要制定好三个应急预案。一是考试期间生活应急预案,比如考试时发烧、拉肚子、感冒、失眠等该怎么处理?家长要提前演练。二是考前应急预案,比如上考场心理紧张怎么办,进入考场迟到怎么办,被监考老师批评怎么办,考试用具没带怎么办。三是考试应急预案,比如第一题不会做怎么办,连着好几道题不会做怎么办,做完的题不放心老想再查一遍怎么办,试题做不完怎么办,第一科没考好怎么办等。实际上,有了应急预案,出问题的可能性反而会变小。饮食上的营养师整个高三包括高考期间,家长都应该注意孩子的营养均衡搭配。营养供应要讲长期性和稳定性,切忌平时不在意,高考期间突然大鱼大肉。一般不必进补各种补品,日常饮食调整好即可。高三家长陪考最易陷入的三大误区  很多家长提出的问题关乎自己的定位,也就是说,很想搞清楚自己在高三陪考过程中究竟该扮演怎样的角色。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话题。很多人都认为高考是学生的事情,家长只是一个陪衬,但实际上,家长在学生高考中伴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但往往有的家长过于冷漠或者越俎代庖,这个度总是很难把握好。于是,在高考这个过程中,家长往往最容易陷入以下三大误区:  1、认为直到三月才应开始着急  现在并不是高考的旺季。这届学生进入高三也没多少时间,目前正在进行第一轮复习。学生没有非常大的压力,家长也没有。像一些从现在就开始紧张的家长很少。很多家长认为,高考从三月才开始紧张,现在自己基本没有什么可以做的事情。这实际上是一个误区。  想想看,高考从某种角度上说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基本知识掌握情况。基本知识的梳理与复习是从第一轮复习开始的,在这个阶段中,学生的学习习惯、方法等是是否能够夯实基础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这个阶段中,家长应该广泛收集优秀学生的好的学习方法,能够茶余饭后时不时的讲给学生听。正因为目前学习压力不是很大,学生才有心情去听这些方法类的东西。这个时候是学生转变自己过去学习方法,尝试新方法学习的最佳时期。   并且,很多当年的高校录取信息已经统计完毕并发布,目前开始着手整理这些高校信息会更加从容。很多内容也可以抠得很细致。等到明年报考的时候就可以成竹在胸。而如果等到明年三月才开始准备这些内容,那就会很仓促。  2、认为自己只应做好助手工作  很多专家学者都希望家长在重大升学决策时让学生自己做主。专家学者的出发点是,学生对目前自己的学习水平,报考形势、个人兴趣等判断更加准确,他们能够做出最适合自己的决定。这个出发点是好的,但是被一些家长给解读错了。很多家长认为,既然要把决策权交还给学生,那么自己就做好助手的工作就可以。帮助其收集学习方法、学习资料,帮助其打听升学信息、讲座信息,帮助其购买学习文具、参考资料……这看似大度的做法,反而更加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和不安。他们会担心家长会不会私底下到处打听自己的情况?对自己考学究竟是个什么态度?到底关心不关心自己?……无数问题就出现了。  那么,家长在高考陪考过程中应该扮演什么角色呢?我看应该扮演好参谋员、教导员的角色。一来确实需要收集整理一些细小琐碎的资料,为学生节约大量的宝贵时间,二来也有必要在关键时刻给予把关指导。要知道,家长毕竟有更加丰富的社会经验,有更加成熟的判断力。当发觉学生角色出现偏差的时候,应该在合适的时间和合适的地点向孩子提出自己的建议。在牵扯到自己终身大事的事情上,每个人往往都是谨慎的,都是愿意听取各方意见的,于是,家长的建议在这个时候很容易奏效。当然,要以理服人,要用自己详实的资料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同时也要注意从身体健康、心理状态等各方面去观察和协调,确保这些非智力因素能够使得考生更上一层楼。  3、认为没有技巧的沟通总会弄巧成拙  曾经经常听说学生不敢和家长沟通,害怕家长实施“暴力”。现在情况变了,成了有很多家长不断的抱怨,不敢和孩子进行沟通,非常担忧因为因为没有技巧而使得沟通弄巧成拙,还不如不沟通。家长的这个苦恼也有其道理。当代90后更加独立,他们沟通的方式和平台更加新颖,他们渴望得到认可,但深知社会竞争压力巨大……这一切都成为家长和学生之间沟通的潜在危险。但是,作为家长,不能因为这些潜在的危险就不再与孩子去沟通,特别是在升学的关键时期。  要理解学生的一些反常情绪往往是因为压力过大造成的,其两大主要症状为极度紧张和过分倦怠。针对这种情况,应该拿出着有成效的解决办法去积极尝试。要很清楚的知道哪些话不该说,哪些话要多说。要学会在合适的时候出现,这样才会不引起孩子的反感。而且,还是要巧妙的与学生的老师进行沟通,在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下,帮助其顺利走出心理阴霾,顺利度过考试。 高考专家指导:寒假生活安排要张弛有度古语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学知识,更要学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使学生在学习中事半功倍。寒假给了学生广阔的成长空间,让学生在接受学校统一部署的学习任务以外,还可以自由的选择课外活动。然而,如果缺乏合理安排,就可能导致做许多无用功,耽误宝贵的时间。更有甚者,有些家长或者放任自流,让孩子欢乐无度,或者是看管过严,加重学习负担。这些做法都会引发学生“寒假综合症”。寒假综合症具体表现如下:一、贪吃导致肥胖有些家长认为,平时孩子学习紧张,营养不好,放假了,应好好补补身体,给孩子准备了大量补品和高蛋白食品放在家里。由于孩子缺乏自控能力,进食过多,便引起消化不良,产生腹胀、腹痛、腹泻,人体消耗不了的脂肪就会储存起来,久而久之,便会肥胖。二、贪睡导致精神萎靡寒假,大部分孩子睡眠过多,早晨贪睡不起,几乎很少有人参加晨练。过多的睡眠,会使人体内部生理节律发生紊乱,容易造成食欲减退、偏食、营养不均衡、精神不振。三、贪玩影响身体健康一到假期,有的学生过多地看电视,长时间玩电脑、打电子游戏,平均每天要玩3个多小时,最多的达到6至7个小时,不仅影响视力,而且会使身体的运动失衡,造成与人体长高密切相关的脑垂体分泌生长素不足,影响身高。四、学习内容过多,导致记忆力减退寒假来了,一些家长就为孩子精心安排名目繁多的各种学习班,这就增加了孩子新的学习任务,使学生无喘息之机,这样容易引起孩子头脑发昏、发胀、记忆力减退等现象。为避免“寒假综合症”,学生应该注意作息时间,不宜熬夜或贪睡,饮食要营养均衡保证健康,学习和休息要张弛有度。适度安排一些积极的休息方式,例如户外运动,多接触大自然,多接触生活百态,更须注意安全。使学生度过一个真正有意义的假期。 面临高考,家长须知的“要与不要”●要稳定情绪有位家长在孩子一次摸拟考试成绩优异的情况下欣喜异常,逢人就夸孩子成绩如何如何好。但在第二次考试孩子发挥不佳时,她马上又垂头丧气。 ●家庭环境要温馨作为家长要为高考营造一个安静温馨的环境,给孩子一个宽松和谐的氛围。 ●要告诉孩子只要尽力就行一名考生说,当我爸爸对我说“不要太在意考试结果,只要你尽力了就行”时,我心里一下子踏实了。 ●要搞好饮食卫生工作高考期间,考生的饮食最好和平时一样,但要注意饮食卫生。 ●要做好必要的督促检查考前家长可以督促孩子准备好考试用具,但绝对不能包办代替。 ●要相信孩子有把握不要去过多地渲染考前的紧张气氛,尽量让孩子保持平静的心情、稳定的状态。面临高考,孩子已经有沉重的心理压力了,千万不要反复叮咛。 ●要指导孩子重温基础将主要精力集中到教材的基本概念上去,把基础分拿牢。再者应让孩子重温平时的练习试卷、笔记,重温以前做错的地方。 ●要有意识地安排好起居饮食做好考试当天的必备工作。保证孩子有足够的睡眠,饮食应清淡、可口、不油腻。家长还要注意看学校发的“考试须知”。 ●要防止对孩子的过分关注这种过度关怀孩子的做法使孩子产生压力,心想,一旦考不好,怎么对得起父母对我的关心。 ●要准备一个小药箱高考前,孩子在家备课期间有可能身体上出现一些小毛病,比如感冒、胃肠的不适等。孩子复习很忙,这些小毛病他顾不得上医院去看。  ●要督促孩子做好考前物质准备高考前几天家长要督促孩子做好考前的物质准备,把橡皮、小刀、格尺等准备好,把准考证等准备好,最好都放在一个口袋里。●不要给孩子定分数指标每年高考题目难易程度都是不一样的,家长不要硬性地给孩子制定一个分数目标并让孩子去完成,应让孩子在一种良好的心态下学习。 ●不要规定孩子一定要考哪所学校例如有位家长因为向往北大但因种种原因没有读成,所以就硬性规定孩子非北大不上。这样无形中给了孩子极大的压力。 ●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历年都有些考生的志愿完全由父母一手填写,孩子只是照抄一遍而已,可真正上了大学之后才发现自己对这个学校这种专业并不感兴趣。 ●不要执意送孩子上考场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家长千万不要送孩子上考场。一位落榜的考生说,想起爸爸妈妈站在烈日下等着我,我的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 ●不要问孩子考得如何任何一名考生,哪怕他平时成绩再好,高考时也难免有发挥失常的可能。所以三天高考期间,无论孩子考得如何,都不要问他。 ●不要如临大敌进入高三后,家长身上表现出的“考试焦虑症”,不仅会直接感染学生,而且会使家长自己失去冷静。所以家长们必须首先保证自己情绪的稳定。 ●不要唠叨不休不要整天把高考挂在嘴边,更不要用“要为父母争口气”等言语刺激孩子。 ●不要照管过度过分的关照会给孩子更大的压力,精神上的关心和物质上的关照都要适度。 ●不要期望过高要了解孩子的实际水平,不要给孩子过高的预期。 ●不要盲目攀比不要对孩子说其他学生学习如何好如何勤奋的言语,这样反而会增加孩子的逆反心理,而要多进行纵向的比较,努力发现孩子每时每刻的进步。 ●不要反差太大 家庭环境或氛围的改变不宜过大,衣食住行都保持原样未尝不可,可以让孩子适当地看看电视、听听音乐或逛逛街。高考前孩子最不希望听到的十句话高考临考前,作为考生家长,您知道考生最不希望听到家长说什么话吗?我们不妨来听听部分考生的心声。忌语一:“加油!爸爸妈妈等你成功归来!”家里有个孩子考试,全家出动是很常见的事情了。很多考生家长一直把孩子送到考场外,还要不停地嘱咐。其实,孩子都想考出好成绩,可高考是一种能力考试,如果家长不切实际地乱嘱咐,反倒让孩子心里更没有底气。忌语二:“祝你成功!”尤其是对那些不要家长送的考生,家长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对孩子的关心,喜欢叮咛这样一句,其实没有必要。与其祝愿成功还不如换成“注意安全”“一路小心”等关心考生安全的话语,因为这样一句话传达的信息是“爸爸妈妈关心我,而不只关心我的成绩”。忌语三:“记住你的目标,成败在此一举!”有些家长喜欢给孩子定目标。而且往往把高考看得过于重要,过分强调高考在人生中的作用,认为孩子如果考不上,或者考不到一个好的高校,会直接影响到今后的前途。忌语四:“我们家孩子模考成绩回回棒,老师都说这成绩考清华北大没有问题!” 高考是能力考试,模考成绩好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孩子的确学得不错,但模考毕竟不是真枪实弹的考场,模考成绩好,但由于适应不了真实高考考场的氛围,影响考试发挥的考生不在少数。提醒家长,千万不要给孩子不切实际的高期望值,这样无形中给孩子增加了压力,到时候很有可能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正常发挥。忌语五:“把题看仔细,认真答题,千万不要有任何大的疏漏,争取多拿分。”高考前老师已经反复叮咛了,希望考生掌握一些考试技巧,能多拿一分就多拿一分,这时家长就不要再多说什么了。因为,任何一个考生都不愿意在自己已经掌握了的知识点上丢分。忌语六:“现在检验你复习好坏的时刻来了,你要好好把握。”如今的孩子都知道高考的重要性,大部分考生都能认真复习、备考,他们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把握住机会,开始人生的下一个旅程。家长说这样的话,多半会让孩子那本来就容易波动的情绪更加难以平静。忌语七:“再坚持一下,好好把试考完,你和爸妈就都解放了。”孩子听到这话,就会感觉到自己是家长的负担,好像爸爸妈妈这么辛苦都是自己造成的,如果碰到那些倔强、任性的孩子,可能会顶撞,以至于伤害双方感情,直接影响到孩子考试情绪的稳定。严重的,甚至可能会导致孩子憎恨考试。忌语八:“同样是人,我就不相信我家孩子比人家的差。”现实生活中,往往有一些家长喜欢拿孩子来相互攀比,一个正确的心态是,不管人家的孩子如何,只要自己的孩子身心健康,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父母就应该有所满足。忌语九:“爸爸妈妈这么辛苦都是为了你,你一定要争气,要有出息。”现在的家长为孩子付出很多,他们也希望能得到孩子的回报。很多家长都认为,在孩子没有成人之前,孩子学习优秀、自觉、求上进就是对父母悉心栽培最好的回报。而很多家长也一厢情愿地把孩子能否考上大学、能否考上好大学与孩子未来的命运挂钩。忌语十: “考不上爸爸妈妈也不会怪你,明年我们再重新复习。”很多家长希望用这样的话来给孩子减压,帮他们宽心。其实,大部分考生对这句话非常反感,他们觉得还没有高考就说这话,就是家长对他们能力的一种否定。考前必知:家长帮孩子调整心态要做的十件事家长情绪力求稳定  在高考前,特别是孩子在家备考期间,家长要摆脱各种外界的干扰,经常保持比较平和的心态,这对孩子能以稳定的情绪、平和的心态去对待考试是很有意义的。高考前,家长也会对高考的各种动态有所反应,但是,要冷静对待,要有分析地对待,更不能把一些小道消息随便传给孩子。  家长心情要愉快  高考前,家长心情好,家里气氛好,就会有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这对孩子的备考是很有好处的。  有些家长在高考前担心孩子考不好,整天愁眉苦脸很少说话,其实,孩子一看就知道父母紧张,父母害怕,而这种情绪或多或少会传染给孩子。因此,高考前家长一定要保持愉快的情绪、平和的心态,因为感情的力量是巨大的,温馨的心理气氛将融化孩子心中的抑郁、苦闷、焦虑,有助于孩子调整心态,对孩子高考复习是有帮助的。为了使高考前家庭保持一个温馨的气氛,父母之间有什么不同的意见不要发生口角,确实有什么问题要解决也要等到高考后再说。父母少一分争论就会给孩子多一分温馨。  只要尽力就行了  我调查了很多高考状元,问他们的父母在高考前是如何要求他们的,他们很多人告诉我,父母只说了一句话:只要尽力就行了。   父母说了这句话自己感觉有定心丸,自己肯定会尽力的,这样减少了不少心理压力,就会从容地应对高考。但也有些家长高考前唠唠叨叨,反复嘱咐孩子,考试要认真,不要马虎,一分之差,千人之后,你一定要改变马虎的习惯,现在可不能丢分了,你可要注意呀。其实,这样的话家长已经讲了多少遍,在高考前再讲、反复地讲会增加孩子的心理压力。高考前,孩子和父母发生口角对情绪的稳定会起很大的破坏作用,这对考试的影响是不能低估的。  创造安静的复习环境  安静的复习环境有助于孩子平心静气、情绪稳定地进行复习。吵闹的复习环境将使孩子心情烦躁,注意力不能集中,影响复习效果。在这里我特别提示家长,在孩子高考备考阶段尽量少会客,最好不会客,如果实在不得不会客则最好在家庭以外进行,不要在家里进行。在这个时间家长尽量不要与外界通电话,如果有重要的事情非打不可,也要简明一点,说起话来简单扼要,不要无边无际地拉家常、聊闲天。  督促孩子娱乐与运动  高考前夕孩子在家复习大都是非常用功的,一做题就是一个上午或是一个下午或是一个晚上,有时搞得精疲力竭,头昏脑涨,不仅影响心情,也影响复习效率。在这种时候,家长就要适当地提醒孩子做必要的轻度运动,例如,做俯卧撑,跳跳绳,打打羽毛球等,有助于孩子消除疲劳,焕发精力。也可以提醒孩子听听轻音乐,看看电视里轻松的节目,也有助于孩子调整心态,消除疲劳。在高考前夕提示孩子不要看武打片,不要看那些电视连续剧,分散孩子的精力。  确保孩子健康  有些家长误认为高考前应该给孩子加强营养,给孩子吃大鱼大肉。我觉得,其实那没有必要,孩子平时吃什么就吃什么,孩子爱吃什么就吃什么,只要孩子食欲好,在一般情况下孩子的营养都会得到满足,关键是要做到营养平衡,合理。不在于说给孩子增加什么蛋白质就能提高什么记忆能力,这种增加蛋白质和提高记忆力的关系我们暂且不说,就算真的吃了富含蛋白质的东西短期内也不可能提高记忆力。  帮助孩子调整心态  我建议在高考前家长经常跟孩子聊聊天,谈谈心,利用吃饭后的时间散散步,相互沟通,让孩子把心里的压力、心里的话、心里的苦恼说出来,说出来就是做好心理调节成功的一半。当然,高考前家长和孩子的心理沟通要讲究时间、地点和条件。不能是孩子正在复习功课时进去就聊上几句,要在孩子休息的时候,他比较放松的时候去做,要见机行事。不过聊天的内容不要过多涉及高考,找些比较轻松的话题去谈,这样,有助于放松孩子的心情。  防止对孩子的过分关注   高考前,有些家长过分关注孩子,孩子在那复习功课时一会儿过去给孩子冲杯热牛奶,再一会儿过去给孩子送块西瓜,有的家长甚至在孩子旁边陪读。这种过度关怀孩子的做法使孩子产生压力,心想,一旦考不好,怎么对得起父母对我的关心。  准备一个小药箱  高考前,孩子在家备课期间有可能身体上出现一些小毛病,比如感冒、胃肠的不适等。孩子复习很忙,这些小毛病他顾不得上医院去看。其实,只要家里准备一个小药箱,孩子一旦出现什么身体上的不适,服点药就可以解决了,没有必要往医院里跑。  督促孩子做好考前物质准备  高考前几天家长要督促孩子做好考前的物质准备,把橡皮、小刀、格尺等准备好,把准考证等准备好,最好都放在一个口袋里。而且要督促孩子看看考场,讨论一下一旦在去考场的路上发生交通堵塞采取什么样的解决方案。高三家长应做的寒假作业——帮孩子分析一下专业兴趣前些时候看到麦可思公布的2009级大学新生月度跟踪调查结果:有近60%的大一新生对自己所就读专业不满意。这个数据是否靠谱我不知道,但这个现象肯定是存在的,并且不在少数。另据一些复读学校提供的数字,每年有相当部分复读生是从大一退学回炉的,他们退学的原因很多,其中主要的一点就是对所学专业严重缺乏兴趣。所以现在大家已不像前两年那样,仅对“选学校重要还是选专业重要”问题争论不休,而是达成了一个共识:高考报志愿,一定要结合孩子的专业兴趣全面考虑。平日私下里与朋友们聊天,经常有人问:“你看我家孩子学什么专业好?”一般我都会反问:“孩子自己喜欢学什么专业呢?”得到的回答大多是:“他(她)自己也不知道喜欢什么专业……”再问:“那孩子毕业以后打算怎么发展?”回答仍然是“搞不清楚,还没想过……”我觉得这就不能怪孩子了,是家长的参谋工作没有做好。去年报志愿前,曾有一个朋友跟我发牢骚,说他们两口子帮孩子挑了十几个好专业,让孩子从中选,可孩子愣说都不喜欢、懒得学。眼看着就要填表了,全家达不成共识,心里非常着急。朋友还非常委屈地说:“孩子一点也不体谅我们的心情,这些专业都是我从网上看到的热门专业!”我从这位朋友的叙述中想到了三个问题。第一,网络上盛传的“热门专业” 是否是孩子感兴趣并适合学的专业。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对高校开设的专业缺乏了解,不少家长替孩子选择专业时主要看两条:第一,是否好就业(读研或出国);第二,孩子的分数能否够得上。当然这些考虑的确很有必要,但往往忽略了一点,就是对孩子的个性特点及兴趣爱好没有给予足够重视,让孩子最终去了不喜欢或不适合学的专业,导致孩子从迈进大学校门起就产生了厌学情绪。第二,是否就自己推荐的专业与孩子做过深入交流,使其对这些专业有比较详细的了解。临到报志愿时,让孩子面对一张清单,回答喜欢哪个专业不喜欢哪个专业,实在是有些难为孩子,因为没有人能够对不了解的东西坚定地做出选择。目前我国本科专业是按“学科门类”、“学科大类(一级学科)”以及“专业”(二级学科)这三个层次来设置的,其中二级学科涉及几百个个专业。高三学生由于课业负担重,加之缺乏生活阅历,不可能明白这么多专业都是学什么、出来后将要干什么。第三,做为家长是否真的对孩子的志向、兴趣和爱好了解得很清楚。我周围有朋友几年来一直把所有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在孩子的文化课学习上,基本没有花时间分析过孩子这方面的情况。很多家长快到报志愿时,赶紧找测评机构替孩子做性格测试及专业建议。我个人认为这些东西可以用作参考,但绝不能替代自我认知和分析,更不能据此直接决定报什么志愿。况且不少评估报告一般会给出非常宽泛的结论以保证其“准确”,家长拿在手里还是不知如何挑选专业。其实专业方向是可以提前规划的,至少可以利用寒假先帮孩子做个分析:有哪些专业是喜欢学的、哪些专业是可以有条件接受的、又有哪些专业是绝对不想学的……这样真正到了报志愿的时候,就能够较为从容地依据孩子的成绩,在学校、专业和兴趣志向这三方面找到很好的结合点。在中国,高考不是孩子一个人的事情,它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生、老师、家长合力完成,其间孩子负责学习、老师负责教研、家长负责搜集志愿情报,各司其职才能得到满意结果。在高考前最后的这个寒假,学生和老师不用说,一定非常忙碌,那么家长们是否也应抓紧时间去完成自己的这份寒假作业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