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规范与内心自觉之间析《论语》中礼与仁的关系

外部规范与内心自觉之间析《论语》中礼与仁的关系

ID:9039865

大小:55.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4-15

外部规范与内心自觉之间析《论语》中礼与仁的关系_第1页
外部规范与内心自觉之间析《论语》中礼与仁的关系_第2页
外部规范与内心自觉之间析《论语》中礼与仁的关系_第3页
外部规范与内心自觉之间析《论语》中礼与仁的关系_第4页
外部规范与内心自觉之间析《论语》中礼与仁的关系_第5页
资源描述:

《外部规范与内心自觉之间析《论语》中礼与仁的关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外部规范与内心自觉之间析《论语》中礼与仁的关系颜世安本文系作者2006年11月提交台湾大学人文社会高等学院"体知与儒学"学术研讨会论文内容提要《论语》中礼与仁的关系是外部规范与内心自觉之间的关系.学术界主流意见一直认为在这对关系中仁居于主导地位.这种意见始终忽略一个起点处的问题,孔子为什么无条件地相信礼应该是人生的引导规范?本文由追踪这个起点问题入手,一步步探讨在孔子之前就已经发生的观念运动---礼如何取代神成为精神支柱,这种取代的意义是什么,孔子如何继承这个观念运动并加以改造.以此思想史背景的梳理为依据,本文指出礼与仁之间一种特别的

2、双向关系.关键词礼精神支柱古典教育仁《论语》中礼与仁这两个概念的含义及相互关系,学术界已有许多讨论.这个问题之所以还值得进一步研究,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以往的讨论充分注意了仁的内涵的丰富性,对礼的理解则过于简单.由于礼的内涵不能充分理解,礼仁之间关系的真实涵义,并未被我们完全认识.从最基本的意义上说,礼是外部规范、行为准则;仁是内心自觉,成德的志愿.多数学者相信,在礼与仁之间,孔子更重视仁.因为孔子虽然尊崇礼,却反感礼的虚文化和形式化,要追求礼的实质,仁就代表了追求礼的实质的态度,也代表了礼的实质的体现.对于仁体现了礼的实质本文并无异议,

3、但认为在礼仁关系中,有一个本来应该在起点处的问题一直被漠视了,这就是礼作为外部规范为什么是必须遵守的.这个问题从"仁"的观念求不到答案,仁是要揭示和履践规范中的本质,这个态度已经预先确定了礼是好的,问题只是要把礼中虚浮的东西抛掉,把好的东西提取出来.可是,孔子为什么相信礼是好的,这就是起点处的问题.事实上,孔子对礼的信念有另外的渊源,这渊源先于仁观念.这另外的渊源深刻地影响了礼仁关系.仁固然是实质,礼却是一个"先验"(先于个人体验、知识、意愿)的尺度,在礼仁关系中,不仅有仁体现礼的本质("人而不仁如礼何"),而且有礼规定仁的方向("克

4、己复礼为仁").正因为漠视了"礼为什么是必须遵守的"这个起点处的问题,礼仁之间相互支持相互制约的双向关系,长期被主流观点理解为以仁释礼的单向关系.一、起点处的问题在礼与仁关系中,礼处于某种"前定"的位置.礼先于我而存在,是历史积累而成的规范.礼仪规范既有组织社会秩序的效用,又有训练个人品行的功能.礼仁关系主要涉及个人品行的训练与修养.关于个人品行的修养,《论语》有一个态度是人所共知的,就是主张以礼为准则和前导,一个人开始学习做人时,他还没有学识作为判断的基础,先要无条件地遵循礼的规范.孔子相信礼仪规范是引导人成就德性的正确道路和衡量尺

5、度,这个信念逻辑上处于"仁"的意识之先,仁是要防止礼的虚浮和外在化,要追寻礼的本质,让我的内在生命与这个本质一体.这个意识的前提就是预先肯定了礼是正确道路和衡量尺度.这样,我们在研究《论语》中的礼仁关系时,首先就要面对一个起点处的问题:孔子为什么认定礼是修身的正确道路,为什么相信礼代表了最根本的人生价值?这个起点处的问题表现为孔子师生对话中随处可见的一种信念:相信古典礼仪提供了人生的意义基准.这里我们要注意一个以往从未被提到的问题,这种对礼仪的信念,是一个很特异的精神现象,历史上并不常见.礼仪准则是常见的,礼仪准则受到尊奉,能或深或浅

6、地介入人类生活,这也是常见的.可是人们观念上把礼仪视为人生的意义根据,视为精神支柱,这情形却十分罕见.《论语》中对礼的信任就是这种自觉以礼为精神支柱的情形,而不是一般提倡尊奉礼仪准则.孔子何以会形成这样对礼的信念呢?如果不回答这问题,我们就无法理解礼观念的真正含义.也无法真正深入探讨原始儒学中外部规范与内在自觉之间的关系.然而如果要回答这问题,就不能不追溯到孔子之前.如果孔子之前只有礼的制度尚无礼的观念,那我们就要探究,孔子何以会形成这样的观念?如果孔子之前礼的观念已经形成,那我们就要研究,这种观念为什么会形成,它的意义是什么?孔子的

7、礼观念与这个此前就已经形成的观念之间是什么关系?总之,《论语》中对"礼"的前定地位的信念不能只作为无需讨论的事实,这信念的起源和意义是要探究的,只有先解决这起点处的问题,礼仁关系的研究才可望真正深入.有一种流行意见,把"礼"的渊源追溯到西周,这不能算错,却没有能区分开礼的制度和礼的观念.《论语》中尊奉的礼确实来源于西周$!%,但以礼为精神根据这种态度和信念,却不见于西周.西周有礼仪制度,西周中后期是礼仪系统建设的时期,西周贵族当然也有尊奉礼仪规则的习惯,但是直到西周后期,我们在可靠文献中仍然找不到礼的观念,也就是说,找不到以礼为解决政

8、治和人生问题的根据的说法.西周的观念是信神的,天神祖神以及山川百物之神是贵族精神世界中的支柱.那么,相信礼仪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以礼仪为精神支柱的信念是何时形成的呢?如果《左传》所记材料可靠,那么我们可以明确回答,这种历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