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037098
大小:30.00 KB
页数:0页
时间:2018-04-15
《智者的启迪(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有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智者的启迪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我是来自***小学的***,很荣幸站在这里与大家一起分享读书的乐趣。非常感谢县局领导搭建这样一个学习的平台,使我得以有如此珍贵的机会充实和完善自己。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主题是《智者的启迪》。曾经的我,心田一片芜荒,雨露不曾光顾,琼浆更未轻扬。我背着空空的行囊游走在小小的三尺讲台之上,灵魂无处停靠,更不知路在何方。我累了、倦了,怨过、悔过。彷徨困惑之时,不经意间翻开尘封已久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丝幽幽的墨香浸润着我,顿如醍醐灌顶,视通大开。“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穿行于渗
2、透着深邃哲理的字里行间,如同完成了一次耐人寻味的神圣之旅。拜读着大师的建议,聆听着智者的教诲,我徜徉在情感的无边原野,飞翔在思想的万里晴空,品味着一首首灿烂的教育诗篇,观赏着一片片绚丽的人文风景。这本书带给我的,不是高山仰止的惊叹,而是心有戚戚的同感。 书中一个个鲜活的案例所折射的教育哲理,仿佛是一泓荡涤精神的清流,又如丝丝滋润心田的细雨,温暖于心,久久不散。苏霍姆林斯基,一位在52年的短暂人生中,却把35年的光阴奉献给家乡中小学教育的教育家,生前留下了40多部专著、600多篇论文、1200多个童话故事。他的教育思想历经千锤百炼,
3、浮现如玉瑰宝,深深植根于我的内心世界,他的名字在人们心中无疑是一座不朽的丰碑。他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从教师职业中走向成功的典范,一个人格的典范,一个普通教师开发自己资源的典范,一个站在教师的立场思考问题研究问题的典范。当我们乘着新课程的航班,再一次拂去岁月的风尘,轻轻靠近他时,我们惊喜的发现历史的重现,对于今天的时髦话题都有了简单明了的答案。第一次听说《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部著作,还是11年参加国培时一位教授推荐给大家的。刚拿到这本书时,我心里一阵疑惑:这都什么年代了还看苏联时期的书?这书符合现代素质教育吗?出于一种猎奇心理,我潜心
4、阅读,细细品味,从中感受到了苏老对教育事业的拳拳之爱、殷殷之情。读完之后,不禁赞叹:苏霍姆林斯基不愧是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理论令人折服,他的教育思想是永恒的经典。他真的是用一生在做教育啊!苏老的建议是他在三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用心血和汗水换来的,都凝聚着他的聪明与智慧,彰显着他的热情与博爱,寄托着他的梦想与希望。尽管今天的教育形式比之苏霍姆林斯基写书的年代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但那些关于教育的真知灼见,对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仍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一颗颗干涸的灵魂。读着《给老师的一百条建议》,就宛如和一位智者谈话。这
5、位智者循循善诱,为我排忧解难,给我指点迷津;他又如一位和蔼可亲而又博学的老者,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予帮助,让我充溢信心。生活的味道就像一杯咖啡,它不在于你怎么去搅,而在于你是否加了糖。对待学生也是如此,怎样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我从第75条建议中找到了答案:“教师,要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在我的班里有一个孩子,平时不说话,成绩一直是个位数。刚接班的时候,原先的老师就告诉我,这个学生不会学习,除了歪歪扭扭的写自己的名字,什么都不会,不过他在课堂上从不捣乱,成绩就不用提了。很快,这位老师的话得到了验证。上课时,他基本是趴在课桌上
6、,偶尔用奇怪的眼神瞟我一眼。作业写的就像甲骨文,没有一个字儿能认出来。为了节省时间,上课时,我从不关注他,他每节课都是安静地蜷缩在自己的小天地里。他无助的样子,有时也让我深感内疚和自责。“建议”中的那段文字触动了我:“儿童是脆弱无助的。每当我看到第一次跨进校门的儿童时,我常会想到那刚刚开放的带点紫红色的桃花,要使这朵花结出果实,园丁要付出多少心血和劳动啊!”扪心自问,我为这个孩子做过些什么呢?不禁为自己的冷漠感到汗颜。带着一颗惭愧的心我开始关注他。课堂上我表扬他遵守纪律,课下我称赞他劳动积极,也许是我不着边际的表扬激发了他,他的作
7、业不再是整页的甲骨文。每天,我都会找几个简单的字让他照着写。还别说,他真的一天比一天有进步了,我明显地感觉到他的变化,上课敢和同桌交流了,课下也有了自己的玩伴。我庆幸对这个孩子做了补救,即使是那么的微不足道。其实,人生犹如漫长的马拉松,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关注和尊重,都渴望和别的孩子一样快乐成长。可是,有的孩子跑的太慢被甩在了后头。但不论快慢,他们都想成为被别人肯定的人,而为人师的我,却常常忽略了被甩出的孩子。幸好,《给教师的建议》在时时提醒我。喜欢这本书,还因为与它有太多的不谋而合。比如,书中提到“阅读应当成为吸引学生爱好的最重要
8、的发源地,学校应当成为书籍的王国。”这一点让我产生了极大地共鸣。在我们第二实验小学,多年来一直在进行“大量读写,双轨运行”的教改实验。目的就是让孩子们培养阅读兴趣,扩大知识外延。儿童心理学家研究发现,0----13岁是孩子们记忆力最佳的时候,这个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