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有效性

提高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有效性

ID:9031758

大小:19.9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4-15

提高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有效性_第1页
提高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有效性_第2页
提高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有效性_第3页
提高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有效性_第4页
资源描述:

《提高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有效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提高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有效性按照现代哲学解释学的理论,文本是一种召唤,它渴求被理解。而学生则对文本做出积极的回应,双方不断发生关系,最终实现融合。而意义就在这种对话中生成。建构主义心理学也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与文本之间的交互作用,学生用自己的经验、知识解读文本内容,从而在自己头脑中建构出新知识与新世界,这种建构是和教学同步进行的,学习者的学习完全是自主的活动。   毫无疑问,这种对话的有效性决定着阅读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也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和谐、健全地发展。因为,人总是通过对话来不断表征其之所以为人的本质并确立其存在之意义的,“人作为一个完整的声音进入对话。不仅以自己的思想,而且以自己

2、的命运、自己全部个性对话”(巴赫金《诗学和访谈》)。对话交流所体现出的自由、独立、变化、动态以及最终达成的理解正是人生存的基本条件。   那么,提高学生与文本对话有效性的策略有哪些?   1.创设安全、共享的学习氛围,推动学生与文本对话   对话的实质就是人与人之间在精神上的相遇,因此,对话意味着教师对学生作为与文本对话主体者的独立性和内在自由的承认。从这个角度来说,对话是方法,是技艺,更是一种观念,一种态度。   为了保证这种独立性和内在自由,教师必须创设安全与共享的学习氛围,把班级锻造为一个分享与共进的学习共同体,把阅读教学营造成一个真正平等、真诚沟通的时空。毫无疑问,课堂上教

3、师的态度、想法会影响甚至决定学生与文本对话的速度与质量。   推动学生与文本对话,有必要防止与对话形似而神非的两种倾向——答话与谈话。二者强调知识的传授,体现的是传统的师道尊严。对话则强调知识的建构,体现对话的精神与原则,强调真诚与爱是有效教学展开的前提与基础,教学是师生共同构建、共同创造的过程。   为此,阅读教学要创设安全、共享的氛围,教师有必要让以下话语成为课堂常用语:请默默读书、静静思考;举手是光荣的,敢于在课堂上说错话最了不起;我们要为你的发现鼓掌……如是,通过日久天长的努力,构建积极、容错、发展的课堂文化。   2.保证学生充分地诵读、思考,深化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文

4、本一旦由作者完成,就以物质化的形式存在着,学生要实现与文本对话必须依靠诵读、思考等途径和方法。   先说诵读。言为心声,任何文本言语都不单是是词句意义的载体,其中必然充溢着作者在特定语境中某种独特的生命活动所产生的意味。在诵读过程中,学生把书面言语转化成了有声言语。诵读的实质就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不断调整着文本言语与诵读出来的声音形态之间的契合度,从而感悟文本的情意、韵味等。比如教《再见了,亲人》,学习大娘为救志愿军伤员而失去唯一的小孙孙时,学生朗读尚可。这时,老师范读,特意在“当您再回去抢救小孙孙的时候,家里的房子已经炸平”中间的逗号处作了较长的停顿。学生一愣,在老师引导下比

5、较、品味为什么这么读。结果,他们发现这样读更好,因为:①适当的停顿,能够再现当时的情景:大娘把志愿军伤员送入防空洞,回来救孙子时,自家的房屋却已被炸成一片废墟。这样的停顿,仿佛让读者有了时间和空间,仿佛看到了大娘由愣住而悲伤而仇恨的神情变化。②这样长的停顿能再现志愿军说到这里难过得说不下去。可见,诵读的转化过程其实是一个上下求索的过程,找到了最恰当的声音形态,也就是走进了文本,达到了与文本的融合。   再说思考。阅读教学是应该“有我”的,学生是以“整个人”来参与、来体验、来对话、来提升的。特级教师孙双金先生教《落花生》,在学习“议花生”时,围绕“当今社会,你愿做苹果这样的人,还是愿

6、做落花生那样的人”的话题,学生自愿组成了两派,“苹果们”高居讲台,“落花生们”在自己的座位上分别陈述各自的优点,又指出对方的不足,之后联系时代阐述了自己要做苹果(落花生)这样的人的理由,都言之成理,持之有据,争论中高潮迭起。最后,老师让学生总结:“今天到底要做怎样的人,谁来归纳一下?”学生们不约而同,认为既要像落花生这样脚踏实地,也要像苹果那样敢于推介自己。老师说:“台上的‘苹果们’请回自己的座位,和‘落花生们’融为一体吧!”这样的一课,学生在思维、情感、价值观以及语言学习等诸多方面,都有新的感悟,新的升华,可谓精彩!回顾这个学习过程,我们不难发现,学生不同的生活际遇以及理性认识,

7、决定了他们对文本主题的思考是丰富多彩的,如果没有这些色彩缤纷的个性思考,也就没有精彩的课堂。   3.组织有内涵的话题去讨论,活化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为什么提“话题”而不说“问题”?话题的主要特点是:思维空间大,学生围绕话题发表意见而不是回答老师的问题。所以,答案意识淡化,交谈所获得的认识往往是多元的。正如华东师大钟启泉教授所言:“来自他人的信息为自己所吸收,自己的既有知识被他人的视点唤起了,这样就可能产生新的思想。在同他人的对话中,正是出现了同自己完全不同的见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