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儒家的民族思想

早期儒家的民族思想

ID:9027214

大小:30.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4-15

早期儒家的民族思想_第1页
早期儒家的民族思想_第2页
早期儒家的民族思想_第3页
早期儒家的民族思想_第4页
早期儒家的民族思想_第5页
资源描述:

《早期儒家的民族思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早期儒家的民族思想武跃(呼和浩特职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呼和浩特010010)摘要:早期儒家的民族思想的基本内容,从总体上讲,它是由一系列相辅相成的民族思想构成的一个整体,它体现了儒家认识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观点以及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准则。关键词:儒家、民族思想、夷夏之辨儒家民族思想是儒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儒家认识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观点以及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准则。儒家学派自诞生以后,早期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孔子、孟子和荀子便根据当时的民族情势,相继发表了许多关于民族问题和民族关系问题的见解和主张。这些见解和主张不仅体现出早期儒家民族观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观点,而且还体现出儒家民族观一以贯之的基

2、本精神和指导思想,初步奠定了儒家民族观的理论基调和今后的发展趋向。一、孔子的民族思想华夏夷狄之辨是孔子民族思想的出发点。孔子的家乡鲁国是“周礼”的创始人周公的封地。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时代,鲁国有“周礼尽在鲁矣”的美名。孔子受邹鲁文化的影响,极重宗法血缘关系,大力提倡孝道,因此对民族之间的传承和差异是很重视的。他说“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既使华夏诸国牌动乱状态也要比夷狄之国强。孔子的民族观念中明显地具有重夏轻夷的倾向。秦汉时统一的封建帝国建成,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孔子的民族思想对汉族人民民族观念的形成发生了重要的影响。历史上每当民族矛盾尖锐的时候,民族主义便成了团结国内各阶级

3、、各阶层人民的旗帜。孔子“重夏轻夷”的观念也融入了汉族人民的民族意识中,成了历代封建统治者推行大汉族主义的理论基础。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由于统治阶级的宣传、提倡,“夷狄如禽兽”的思想在汉族人民心中留下了很深的阴影,歧视和压迫少数民族是封建地主阶级民族政策的基调。从秦始皇“开百越”、汉武帝抗匈奴、隋炀帝征高丽,直到清王朝灭亡前镇压苗族、回族人民起义,汉人打少数民族从来被视为天经地义,侵占少数民族居住的土地被视为开疆拓土、造福子孙。即使是历史上的英明君主、开明政治家,也很难摆脱根深蒂固的大汉族主义倾向。孔子的民族思想已经成了融入汉族人心理结构的文化基因。 纵观世界历史,各个民族的民族观念无不各

4、具特色。以文化制度而不以血缘作为划分民族的主要标志是孔子民族思想的重要特征。这个特征是孔子生活时代民族关系尚不稳定的反映。孔子将当时人们区分民族界限的心理、语言、礼俗、服饰等等标志概括为一个统一的文化标准:行周礼者为华夏,拒斥周礼者为夷狄。“夷狄之有君”所以不如“诸夏之亡”,因为整个华夏民族毕竟还是长期受周文化的薰陶,文明水平高于夷狄的礼义之邦。“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八佾》)恢复、发扬和保卫周礼是孔子毕生为之奋斗的目标。他反对任何从周礼水平上的倒退。季氏家里“八佾舞于庭”,孔子认为是对周礼规定的等级尊卑制度的破坏,“是可忍,孰不可忍!”(《八佾》)齐景公在盟会上进夷狄之乐则是

5、对周礼规定的会盟制度“夷夏大防”的亵渎和破坏,是在行夷狄之道,必须坚决反对。否则必将导致华夏民族先进文化的倒退,民族关系的絮乱,这也是不可容忍的。相反,不管什么族类、个人、只要乐于接受周礼,孔子都给予肯定的评价。他讲:“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先进》)即使原为四夷的野人,只要肯学习,接受先进的周礼,甚至强于血缘高贵的君子,在用人上要伏先考虑。春秋时期原在边远地区的异族国家,如秦、楚、吴、越,都在自觉地学习中原地区先进的文化制度,并通过变法活动后来居上,成为经济、军事发达的大国,称霸中原。孔子对这些国家不再视为夷狄,甚至想去游说。正如韩愈在《原道》中的评

6、论:“孔子《春秋》诸侯用夷礼则夷之,夷之进于中国者,则中国之。”孔子用文化区分民族的思想,使汉民族虽然具有强烈的民族主义观念,但没有种族主义倾向,不过分重视血缘上的差异。封建统治者在推行民族压迫政策时,并不搞种族隔离。对于少数民族只要他们乐于服从华夏民族的“礼义法度”,便可以和睦相处,以至吸收融化。儒家孟子把这个思想表述为:“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孟子·滕文公上》)落后民族接受先进文化便是“出于幽谷,迁于乔木。”儒家的民族同化政策主要是先进文化对落后民族的吸引,而不是军事征服、血缘灭绝。另一方面,孔子以文化为标准的“夷夏之辨”思想,在外族入侵、反抗民族压迫的斗争中,又产生出一种伸

7、张民族大义的爱国主义。“夷夏之辨”虽然包括了对文化落后的少数民族的轻蔑,但“裔不谋夏,夷不乱华”又包含了捍卫华夏民族先进的文化典章制度,使中原地区先进的文明成果不遭到破坏而中断的意义,从而赋予历史上汉族抵御外族入侵的民族战争以正义的性质。在封建社会,孔子的民族观念培养出一大批具有“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精神的民族英雄。南宋的岳飞把“精忠报国”的信念刺在背上,为抵御金兵备战疆场。宋末的文天祥、抗元失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