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释义没有错——答王均熙一文

我的释义没有错——答王均熙一文

ID:9026356

大小:29.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4-15

我的释义没有错——答王均熙一文_第1页
我的释义没有错——答王均熙一文_第2页
资源描述:

《我的释义没有错——答王均熙一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我的释义没有错——答王均熙一文《文汇读书周报》7月25日发表王均熙《〈上海方言〉差错多》一文,对我的《上海方言》一书提出尖锐批评,主要是指责我书中对上海话词语的释义差错多。我写此文,只是想对王文中所提及的全部“差错”作一个辩解,说明一个事实:我的这些词语注释都并无什么“差错”。一开头,王先生指出我“刮皮”一词只解释了“刮小利,得便宜”一个意义,没有把现今常用的意义写出来。但是,“刮小利”是此词的原始义,解释完全没有错,在这方面曾经有一个滑稽戏的段子,就是讲一人如何一处一处“刮皮”的。我在《上海方言》书中,常常在一句长话里排列一长串词语例子,在每个词后面用个括号,括号里面只能简单写上该词

2、的一条本义,不可能将所有义项都一一列出。在我举此例的112页前面,我写的是上海话新词产生出现高潮的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在这样的背景下,我注释了这个词语的本义,即当时产生时的意义,有什么错呢?王另举许多报上例句,来证明“刮皮”在现今常用的引伸义“吝啬”,但是报上也有许多例句可以说明此词的“原始义”,王为什么不举呢?这样做怎么能证明我注释的在20年代以后出现的“本义”是错的呢?王先生之所以这样提出问题来,指责我的“差错”,主要在于他在思想方法上存在一个大的差错,他是用了编写词典的思路,认为对一个词语必须注释出它的全部义项,包括基本意义和引伸义,否则就是“差错”。其实,我在《

3、上海话大词典》上,对各条词语正是这样做的,比如“刮小利”一词列出现今用得较多的引伸义“吝啬”。但是,这是编词典的任务,而我的《上海方言》一书是一本普及性读物,每段文字是集中阐述一个道理的,看过这本书的人知道,我一般都是在一句长话里,一连举出十几个词语例子,在这样列举词语的情况下,只能是在词后的括号里用几个最简明的文字注一下词语的主要意义或在叙述背景下的意义,不能一一列举引伸义,因为我重在举出例词,而不重在词的释义。这种场合下,是不能判为释义“不全面”的,更遑论错误。然而由于王先生的那个思路笼罩了他的全文,所以他指出我的所谓“差错”时几乎都犯了同样的逻辑错误。下面我们就再来看王提出的具体

4、“差错”。“王伯伯”的“本义”就是“忘伯伯”。“忘、王”两字谐音。托事不牢靠,源于健忘一义。王先生一定说不是“健忘”而是“言而无信”,其实“无信”是此词的引伸义,我用在文中并列“谐音词”的地方,当然用词的本义。“瘟生”的本义是“onecent”(一分钱),是一文不值的意思,这是初造此词的本义,见于《上海通志》;与“瘪三”初造时是“begsir”一样,起源于金钱社会里骂穷人。我并不写它后来的引伸的“常用义”。我是在书上101页“洋泾浜语的生成、活跃和消亡”大标题下某段一连列举21个例词的括号里写到的,在这样的叙述背景下,当然只释原始的洋泾浜英语意义。王先生不知有此“原始义”,可以在文中提

5、出疑问,不能说我的注释“实在是太离谱了”。同样的例子还有“起蓬头”,我在括号里写的也是该词的一个常用义项“造声势”,如:“伊事体上手还呒没上手,外头已经辣起蓬头了。”“做功课”的初始新义是先从IT行业形成的,所以我也同样对此词释其一义,怎么能说“错”?“落场势”一词我在114页中该词的括号里注上“下场、下台”一义,王说注释得不对。然而,此义现在上海话中也常用,如“伊忒会阴损人,到今朝,迭个就是伊个落场势!”“侬看伊个落场势呀,一点都勿好!”这两句话中的“落场势”就是“下场”的意思,而不是王释的“收场的机会”意思。王先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就不能随便说人家的释义是错的。133页我写“十分

6、鄙夷……给人‘吃空心汤团’和‘放鸽子’给人‘吃药’的人”这句话,王指责我“吃药”意义用错释成“爽约失信”义了,但是他没有看懂我的全句话意思,我在这里是用“和”连接,批评两种人,一种是“答应而不兑现”的人,一种是“爽约失信”的人,后种人我的重心是在他“放鸽子”行为,“给人吃药”只是后果,我的中心词是那种发出不“遵守规则”的“人”,而不是受害者。我在这里括号里的字是指明这两种坏行为,而不是解释词义,只是排版时有一个后引号排错,但应该看得出来,句子意思还是明白的。还有的就是王先生自己的明显错误了。“头子活络”,当然是指“交际能力强”的意思。王说“‘头子活络’即‘脑子灵活’”,难道“脑子聪明”

7、就是“头子聪明”吗?“脑子活”就是“头子活”吗?“螺蛳壳里做道场”,王批评我“对号入座”、“望文生义”。其实我不是对这熟语“释义”,而在前面写清了,是说商务用语的“蔓延”,日常生活用语引申用到商业行为上去,在此例前并列举例的是“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自然现象变为商业上大企业并吞小企业,接着说“螺蛳壳……”熟语用法也会“蔓延”,形象描绘在局促之地做精密仪器,这是上海60年代报纸上对街道工厂办大事经常出现的用法。上海话“吃”有一义是“敬佩、被人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