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视域下的理想人格

和谐社会视域下的理想人格

ID:9020209

大小:42.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4-15

和谐社会视域下的理想人格_第1页
和谐社会视域下的理想人格_第2页
和谐社会视域下的理想人格_第3页
和谐社会视域下的理想人格_第4页
和谐社会视域下的理想人格_第5页
资源描述:

《和谐社会视域下的理想人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理论界2006.8【马克思主义研究】自党中央提出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这一战略思想之后,学术界对此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探讨。和谐社会的建构离不开制度之公正、结构之合理、关系之有序,同时也离不开人的全面发展,而马克思的理想人格就是人的全面发展,因而理想人格的构建成为和谐社会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马克思指出,人始终是主体,历史活动不外是人的活动而已。作为社会发展的核心、最具根本力量的人,不仅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动主体,而且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基和目标。因此,构建和谐社会的理想人

2、格是非常必要的。一、和谐社会需要理想人格1.人格与理想人格马克思指出:“人的‘特殊的人格’的本质不是人的胡子、血液、抽象的肉体本性,而是人的社会特质。”〔1〕人格既不是纯生物学的自然特质,也不是那种超越现实社会关系的像黑格尔所说的那样只是抽象的概念,而是人的社会特质即社会关系的反映与体现。从最一般的意义上讲,人格(personality)泛指一个人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稳定和持续性的性格、心灵特性及其行为等诸多要素的总体,是外显行为和内在本性的统一。理想人格,简单说就是人们的榜样。从理论上说,在一定社会制度和文化环境

3、下,出于时代的现实需要,人们的利益、要求、期待集中在某一楷模身上,即为理想人格。一方面,理想人格的设定,从人生远景上回答了做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提供了一种人格追求的最高典范和人格“楷模”。另一方面,理想人格是指能够适应一定社会需要和民族要求的、理想化的人格典范和目标寄托,是一个表征民族的最佳状态的主体性范畴。其基本内涵是:“一个社会中的人们所普遍推崇和肯定的、反映民族文化精神和理想的,并且由国家所倡导和推广的人格模式。”它是一个社会根据特定的时代要求,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的要求,向往、追求并力求实现的完美人格

4、;是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产物,并随着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变化而不断变化。2.和谐社会对理想人格的呼唤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在保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其功能处于最大优化状态的社会。胡锦涛总结和谐社会的主要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六个方面全面体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也体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指向。和谐社会的理念自古就存在,它不仅是追求理想社会的目标和结果,同时也是造就理想社会的灵魂和灯塔,它所表达的不仅仅

5、是社会对公平正义、安定有序的制度期待,而且还是人们对美好安宁的理想生活的期待,这种理想社会的实现要有一定的理想人格作为基础和支撑。和谐社会的理想人格形象必须突出地体现该时代人们的文化理想、价值取向和人生追求。二、和谐社会理想人格的理论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想人格,必须有一定的理论基础。马克思关于理想人格的论述为和谐社会理想人格的构建提供了理论上的保障。对于理想人格形象,马克思作了这样的描述:“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就是说,作为一个总体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人对世界的任何一种人的关系———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

6、、思维、直观、情感、愿望、活动、爱———总之,他的个体的一切器官,正像形式上直接是社会的器官一样,是通过自己的对象性关系,即通过自己同对象的关系而对对象的占有,对人的现实的占有,这些器官同对象关系,是人的现实的实现,是人的能动和人的受动是人的一种自我享受。”〔2〕可见,马克思的理想人格就是全面发展的人。所谓全面发展是指人成为全面关系的占有者,成为全面需要和全面创造力的主体,是人的本真的存在状态。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和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首先,是人的社会关系

7、的全面发展。马克思指出:“个人的全面性不是想象的或设想的全面性,而是他的现实关系□桑春红和谐社会视域下的理想人格(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872)摘要: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人的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理想人格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和谐社会的理想人格形象必须突出地体现该时代人们的文化理想、价值取向和人生追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想人格是独立人格、和谐人格和创新人格。关键词:和谐社会;理想人格〔中图分类号〕B8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547(2006)08-0018-031820

8、06.8理论界【马克思主义研究】和观念关系的全面性。”〔3〕“人同自身的关系只有通过他同他人的关系,才成为对他来说是对象性的、现实的关系。”〔4〕马克思认为人是社会的人,人的能力的形成、发展和体现都离不开人的社会关系的发展。人的观念是全面发展的,也必然要求全面而丰富的社会关系与之相适应。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