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分类讲解咏物诗

古诗分类讲解咏物诗

ID:9017231

大小:40.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4-15

古诗分类讲解咏物诗_第1页
古诗分类讲解咏物诗_第2页
资源描述:

《古诗分类讲解咏物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2古诗分类讲解(二)咏物诗古诗分类鉴赏(二)咏物诗一、概念阐释:咏物诗是指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借以抒发思想感情的诗歌。二、咏物诗的特点:1、从描写对象上看,咏物诗中往往只有一个主体对象,并主要描写此物的特点。2、从表达手法上来说,常常采用象征或以物喻人的方式。三、咏物诗常见的类别及相关的主题(一)咏物抒怀类:这类诗歌所吟咏的物象往往是诗人自己的化身或是与世人有某种相似。1、借助赞美诗歌中物象的高尚品格,表达诗人自己的人生态度、追求。例如:菊郑谷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诗歌首句,告诫那些四体不

2、勤、五谷不分的公子王孙莫要把菊同蓬蒿相提并论,并透露出对王孙公子的鄙夷之情。作为首句,有提挈全篇的作用。“九日枝枝近鬓毛”,紧承首句点题。每年阴历九月九日,是人所共知的重阳节。古人在这一天,有登高和赏菊的习惯,饮菊花酒,还采撷菊花插戴于鬓上。诗人提起这古老的传统风习,就是暗点一个“菊”字,同时照应首句,说明人们与王孙公子不一样,对于菊是非常喜爱尊重的。这两句,从不同的人对菊的不同态度,初步点出菊的高洁。三、四两句是全诗的着重处,集中地写了菊的高洁气质和高尚品格。“露湿秋香满池岸”,写秋天早晨景象:太阳初升,丛丛秀菊,饱含露水,湿润晶莹,明艳可爱;缕缕幽香

3、,飘满池岸,令人心旷神怡,菊花独具的神韵风采,跃然纸上。“满”字形象贴切,表现出那清香是如何沁人心脾,不绝如缕。诗人在描写了菊的气质以后,很自然地归结到咏菊的主旨:“由来不羡瓦松高”。作者以池岸边的菊花与高屋上的瓦松作对比,意在说明菊花虽生长在沼泽低洼之地,却高洁、清幽,毫不吝惜地把它的芳香献给人们;而瓦松虽踞高位,实际上“在人无用,在物无成”。在这里,菊花被人格化了,作者赋予它以不求高位、不慕荣利的思想品质。“由来”与“不羡”相应,更加重了语气,突出了菊花的高尚气节。这首诗歌中的“菊”,实际上是诗人自我写照,表达了诗人清高自守,不图高官厚禄,不慕荣华富

4、贵的高尚品格。2、以诗歌所咏之物自喻,反映自己不幸的遭遇,表达自己的感慨、愤懑或理想愿望。例如: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高蟾:晚唐河朔人。本为寒士,屡试不第。本诗是他再次落第后写给高侍郎的。永崇:唐时长安的坊名。芙蓉:荷花。前两句说,碧桃、红杏靠着甘露滋润、太阳煦照开出娇艳的花。"天上"、"日边"象征中第者地位陡然上升,"一登龙门则身价十倍";"和露种"、"倚云栽"比喻这些人凭恃靠山,特获宠遇。三、四句转过来写他自己,说江上的芙蓉却不具备这些优越条件,只能在秋风中迟迟地绽放,但它自甘冷清,既不怨天

5、尤人,更不肯趋炎附势。2古诗分类讲解(二)咏物诗(二)托物言志类:即诗歌所描绘的物象只是作者抒情的载体,作者借以表达人生态度,生活的理想,或者批判丑恶的现象,或表达作者的观点。例如:1、画眉鸟王安石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这首诗歌托物言志。以林中鸟与笼中鸟不同境遇的对比手法表达了对自由的热情赞美,对束缚个性、禁锢思想、窒息性灵的憎恶和否定。2、咏柳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这首诗歌讽刺、揭露得势便猖狂的小人,警告他们必定无好下场。四、理解咏物诗的一般方法1、首先要把握所咏之

6、物的特点,因为这是诗人议论、抒情的出发点。2、把物象的特点与人的品格联系在一起,把物象的环境与社会现实联系在一起,把物象的遭遇或发生的变化与诗人的经历联系在一起。总之,咏物诗中的物常常象征人或暗喻人,明写物实写人,要把物当成人来理解。五、咏物诗常见的主题1、表达诗人清高孤傲的人格,坚持理想绝不趋势媚俗不向恶势力屈服的坚定意志。2、抒发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表达愤慨之情或渴望得到赏识重用的愿望。3、表达诗人的人生理想或愿望:或远离尘世(污浊的官场),追求闲适的田园生活;或积极入世,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4、讽刺社会上丑恶的人性或现象。高考链接:阅读下面这

7、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咏素蝶诗刘孝绰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