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

ID:9011825

大小:18.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4-14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_第1页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_第2页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_第3页
资源描述: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  我们还是先从苏东坡的诗说起吧:“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因为人在山中,他的视野是有限的,而且由于所处地位和观察角度的不同,得到的印象也会不同,而且只能是一个局部,难免片面。所以观察一个大的事物,眼光不能只局限于小范围内,需要有更加广阔的视野,这就要保持一定的距离。理论上说距离越远,视野就越广。站在紫禁城里看见的只能是目力所及的一个宫殿,跑到外面,则至少可以看见它的概貌,站在景山顶上就可以看到全貌。对历史也是一样的道理。保持一定的时间与空间上的距离就可以摆脱功利的羁绊。政治的束缚和视野的局限,从更广阔

2、、深入、超脱的角度来观察和评价历史。  以前我们总是说,自然科学是没有阶级性的,而人文社会科学有鲜明的阶级性。我认为这毫无道理。人文社会科学,包括历史学,它们本身所揭示的规律、反映的事实,是客观的、中性的,没有所谓的“阶级性”,这与自然科学并无二致。但对研究的结果如何评价、如何运用就免不了包含价值判断、政治色彩和个人功利了。所以说,历史研究完全可以没有阶级性,而历史运用则必然离不开使用者的立场和利益。如果这些就是阶级性的话,历史运用当然是有阶级性的。正因为这样,对于以探求历史真相为己任的历史研究者而言,就不应该站在一个狭隘的立场上来看待历史。以前的爱国主义教育总是

3、说我们中国人了解中国史、研究中国史,首先要明确自己是一个中国人,为自己伟大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而倍感自豪,如果只是运用历史,用历史为现实服务,这当然没有错。但如果要做一个历史研究者,最关心的应当是历史事实的真相,而与研究者的国籍无关。否则,如果涉及国家的耻辱、民族的陋习,文化的劣性等,就不必研究、甚至一笔抹杀吗?即使是最敏感的问题,例如国家之间有争议的领土归属,历史事实也是客观存在、无法改变的,无论哪一国的历史学家,研究出来的结论应该是一致的。所不同的只是如何运用这一事实,如故意忽略或隐瞒某些事实,强调或夸大某些事实,以使自己一方在领土争端中处于有利地位,赢

4、得外界道义上的支持等,但这早已不是历史研究,也不是历史学家的事了。  因此,研究历史,必须要有大眼光:从纵向看,应该有一个历史发展的观念;从横向看,应该把小范围的历史放在大范围中考察,将中国的历史放在世界的范围内来考察。我们以前在研究中往往过分强调自己中国人的身份,强调中国历史的特殊性,就没有把中国历史放在整个历史时代、整个世界体系中,缺乏全球性的视野,缺乏融会贯通的气势,甚至没有把中国纳入亚洲范围来考察。研究中国史的不知世界史,研究世界史的又不知中国史,研究明清史的不知近代史,研究近代史的又不知明清史,这样就无法真正深入地了解中国历史。  正因为以前我们很少把中

5、国历史放在整个世界范围来考察,到底历史上的中国在当时的世界处于什么地位,到现在为止很多人、包括不少历史研究者在内其实并不清楚。这样就逐渐滋长了一种夜郎自大,固步自封的心态,认为历史上的中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只是到了近代遭受西方列强入侵才落后于世界,实际上并非如此。由于地理环境的制约,也由于发展水平的时空差距,长期以来中国一直没有受到过外界强有力的挑战。另一方面,在东亚大陆和中国文化圈的范围之内,的确不存在整体上更先进的文化。这就使中国人一直认为惟有中国的帝王才是天下的主宰,“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诗经·小雅·北山》)其他一切国家和民族都应该毫不例

6、外地服从,只能称臣纳贡。至于一些过于遥远或野蛮的地方,并不是不可以由中国来统治,而是那些地方没有资格,是那里的人没有做天朝臣民的福气。而任何外国或外族,只要没有与中国的行政制度和文化传统联系在一起,就必定是落后的蛮夷之地。就连中国历史上最称开放、气度恢宏的汉朝和唐朝,我们翻遍史籍,看到的也只是天朝大国的慷慨大度和异族外国的仰慕归化。  西汉的通西域其实只是军事外交的副产品,也是与军事实力的消长相始终的,所以到了东汉就会三通三绝,时断时通。汉武帝曾经倾其所有款待“外国客”,汉朝的法律却禁止本国的臣民走出国门。西域的作物、器具、服饰、音乐、舞蹈等传播到中原,为华夏文化

7、所吸收。西域和匈奴的人口也迁入中原,以后成了华夏族的一分子。但在整个汉代,以儒家学说为代表的传统思想从来没有受到外来的挑战,也从来没有学习外来文明的思想准备。自东汉初(可能更早些)传入中原的佛教影响还很有限,并且从一开始就有了“中国化”的特点。与西方对汉朝的神奇传闻相反,我们在汉人的著作中根本看不到对境外世界的向往。除了政治、军事使者以外,汉朝没有向外国派遣过其他人员,也没有派学者和商人出国。所以在境外传播中原文明的只是降官、俘虏、难民和逃亡者,能够从对外贸易中获得利益的至多只有少数商人。  唐朝文化的辐射面和接纳面都比汉朝广得多,但在本质上与汉朝并无差异。尽管唐

8、朝文明在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