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007551
大小:3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4-14
《否定前件谬误的社会原因及后果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否定前件谬误的社会原因及其后果探讨社会学院杨医铭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随处可见一些否定前件谬误的例子。比如,有些不想学英语的同学会说:“如果一个人想出国,那么他就要学英语,所以如果一个人不想出国,那么他就没必要学英语。我不想出国,所以不必学英语。”再比如,有些家长会告诉孩子:“如果你考了班里前三名,那么你就是妈妈的好孩子。”结果这个孩子考了全班第四名,他于是就耷拉着脑袋回了家,因为他觉得自己不是妈妈的好孩子。类似的例子数不胜数。我们回顾自己的过去,绝大部分人都必须承认自己曾经犯过类似的错误,至少是小时候。也就是说,否定前件谬误以极高的
2、频率出现在近乎每个人的生活中。既然不是个别现象,那么它背后一定有着复杂的社会原因,并且否定前件谬误的高频广泛出现必然在理性世界的建设中引起了一些消极结果。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来探讨否定前件谬误可能的社会原因及其后果。第一个原因,是话语的情境语义问题。比如,两人分别前决定在第二天早上爬山锻炼身体,A对B说:“如果明天下雨,我们就不去爬山。”如果第二天没有下雨,AB两人一定心照不宣的在约好的时间地点集合,谁也不会说这是否定前件谬误。这是因为爬山是两人的目的,如果第二天不下雨B也没有按时赴约,这虽然不犯逻辑错误,但是这样一来,前面所有的商
3、讨都是没有意义的了。此时“如果明天不下雨,我们就去爬山”这句话就可以被省略,因为意思已经传达清楚了,不会造成任何误解。再比如,放学的路上,妈妈会对孩子说:“今天有没有被老师表扬?今天有没有得到小红花?”如果孩子摇头,妈妈会紧跟着问:“是不是上课没认真听讲,还是作业错的太多?”“如果你能得到小红花或者被老师表扬,你就是个好孩子。”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理解成“如果没有得到小红花且没有被老师表扬,我就不是个好孩子”是理所当然的,因为妈妈之前已经把没有得到小红花和没有受到老师的表扬跟没认真听讲、作业错误率高这两种坏孩子的特质联系在了一起,妈
4、妈只不过觉得说出“如果没有得到小红花且没有被老师表扬,你就不是个好孩子”这句话有些难听,但它确实就是妈妈想表达的意思。因此这种情形下孩子也没有误解妈妈的意思。也就是说,在某些特定的情境中,理解者并非是犯了否定前件谬误,而是否定前件同时否定后件的条件陈述被说话者省略了,这些话有可能是没必要说的,有可能是不好说出口的,当然,也有可能是别的原因,但它们并不影响本意的表达与传播。第二个原因,是人们认知层面的问题。肯尼斯博尔丁在《形象》中指出,人的想象力只能承受一定程度的复杂性,当复杂性难以承受时,想象力就隐入简单行为。我们的生活中不乏这样
5、的经验。比如,当我们面对密密麻麻的行为守则和规范书的时候,经常很头疼的对别人说:“算了算了,你就告诉我现在该干什么吧。”这种简单化倾向源自于人对于未知的恐惧,人们希望通过简单化的方式实现对事物的掌控。与此同时,当今的结论性教育加剧了人的简单化倾向。从小孩子就被学校以及家长告知“日心说”的正确性(就像中世纪人们被告知“地心说”的正确性一样),但是对其中的缘由却不置一词,如果有人愿意追问一句为什么,兴许他会得到“太阳有引力”之类的敷衍回答。这实际上是一种打着科学幌子的新时期的愚昧。这种教育方式加剧了人们对简单化结论的依赖程度,而不是诉
6、诸于对问题的理性分析。这种简单化特质深深嵌入到人们的自发逻辑之中。在条件命题之中,“如果A,那么B”只告知了人们A可以促使B的发生,但并没有告知人们A没有发生的时候B会怎样,多种可能出现的情况挑战了人的想象力,而此时简单化倾向导致人们在“如果A那么B”之后又加入了另一个“如果~A那么~B”变成了“当且仅当A那么B”,实现了一一对应。细细想来,“当且仅当”这种文化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它在人们思维中留下了“唯一”的评价标准。“唯一”标准的其中一个后果,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实际上把B的概念偷换成了A,“功利心”就很难避免了。比
7、如“如果你拥有985大学文凭,你就会找到好工作”,被人们简单化为“当且仅当你拥有985大学文凭,你才会找到好工作”。“好工作”被“985文凭”偷换概念,“好工作”必须通过“985文凭”才达到,那么对学历文凭的功利性追逐的原因也就可以解释了。“唯一”标准的另外一个后果,是造成了社会上的不择手段现状。原本CDEF等等可以影响B的原则统统不起作用,因此为了实现B,人们只需要完成A,CDEF等等原则全部都可以冒犯。比如,“如果你有很多钱,那么你就是一个成功的人”被简单化为“当且仅当你有很多钱,你才是一个成功的人”,道德、信仰、心态等等可以
8、影响成功的因素全部都不能发挥其作用,因而也都可以被冒犯。第三个原因,源自于人们的侥幸心理。比如,妈妈说:“如果你跟别人打架,你就不是好孩子”,孩子可能会觉得偷别人的东西没关系,因为他没有跟别人打架。再比如,老师说:“如果你要出国,你就必须好好学英语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