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玉器的用途及其文化内涵

古代玉器的用途及其文化内涵

ID:9004248

大小:30.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4-14

古代玉器的用途及其文化内涵_第1页
古代玉器的用途及其文化内涵_第2页
资源描述:

《古代玉器的用途及其文化内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古代玉器的用途及其文化内涵古代的玉在新石器中晚期以前是作为一种装饰品的面目出现的,而人们对这种装饰品审美价值的认识是具有朦胧美的特征和文化内涵。玉器与陶器一样是随史前农业的发展而产生,据考古发现,在我国新石器时代出现了原始农业的时候,我国就产生了最早的玉器和陶器。而在我国的新石器时代的晚期的时候,也就是原始农业的繁荣时期,当时的玉器和陶器也相应的进入了初盛时期,这就证明艺术品的产生和发展要受到当时社会经济条件发展的制约。为此,新石器时代的晚期之时,玉器就和陶器一样成为我国早期造型艺术。玉器与陶器不同,在刚产生之时,是主要作为礼器的面目出

2、现的。据考古发现,我国的东北的红山文化和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中的玉器最为发达,因为在我国的东部和东南之地盛产玉矿,当时的特点是“西陶东玉”。新时器时代的玉器在当时比较抽象地反映了当时人民的某些宗教观念和某些审美价值。据现在一些研究者认为:新石器时的玉器主要有壁、璜、琮。壁为圆形,中间有孔,并形状扁平。《说文》:“壁而琮是立文体,外部为圆形,内部为方形。”《说文》:“琮,瑞玉大八寸,似车缸。”璜是片状而成为弧形的玉器。《说文》:“璜,半壁也,从玉,黄声。”它们的用途如何呢?据《周礼大宗伯,春官》记载它们用途分别为:“以苍壁礼天”、“以黄琮礼

3、地”,“以玄璜礼北方”。以上说法可据一说,这反映了在当时玉器是一种宗教的祭品。但通过玉器的造形,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情感。1、玉器用于祭祀。《周礼》所记载的“以苍壁礼天”“、以黄琮礼地”“、以玄黄礼北方”《,木或朴》是一首描写周文王在郊祭天神之后将领兵征合伐崇国的诗。诗中在“济济辟王,左右奉璋峨峨,髦士攸宜。”这是说,要恭敬文王,臣下个个都是手捧玉璋跟随周文王祭祀,捧璋的个个端庄,有英才又气度轩昂。璋是一种贵重玉器,它用在古代帝王祭祀时使用。《旱麓》、魏源《诗古微》说此诗是:“祭祖受祜”之诗。诗中有“瑟彼玉瓒,黄流在中。岂弟君子,

4、福禄攸降。”这是记载当时的周朝贵族在祭祀时使用玉柄铜勺制成的舀酒的器具。可见玉器在祭祀时的重要地位。而《泮水》中又记有:“憧彼淮夷,来献美玉。《左传》所说:“国之大事,唯礼与戎。”2、玉器用于礼仪。在《诗经》之中记载了周天子和各国诸侯存在着繁杂的礼仪,这种礼仪是通过朝聘、结盟、社交等重大社会活动而体现出来的。周天子是天下宗主,诸侯朝聘贡献的玉帛、兽皮、珍玩及地方特产,汇集在周京。玉器是贵族行礼必需器。《韩奕》中叙述了韩侯初立之时到周朝京城,向周王朝拜,以后受周宣王赐命而归的过程。诗中记有“四牡奕奕,孔修且张。韩侯入觐,以其介圭,入觐于王

5、。王锡韩侯。”是叙述了韩侯有四匹好骏马又高又大,韩侯入周朝去朝见周天子,韩侯朝见时,手里捧着玉制的礼器作为贽礼,在王宫拜见了周宣王。周宣王对于韩侯的朝拜,进行了很隆重的欢迎。所以“,圭”就是诸侯朝拜天子时所使用的礼器。__玉器在当时作为礼仪时所使用器具之一,在礼仪时有着严格的等级规定,据《周礼》所载,在西周时,对王公和侯、伯、子、男各个等级使用玉器情况都做了极为严格的规定,不许越雷池一步。3、玉器用于殉葬。玉器应用于祭祀的历史很早,应该说,自从玉器产生了,就应该有了这个功能。因为古代的制玉就是起源于石器的制作,玉本身就是石头。《说文》:

6、“玉,美石也。”《诗经·淇澳》中有“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磨就是制玉。在殷商后期,我国的制玉水平就发展到很高的程度。这从考古的资料就可以证实。殷墟“妇好”墓出土了近六百件玉器,这批玉器,品类很多,其中装饰品和艺术品三百多件,礼器、仗仪用器二百多件,实用品约六十件,制作得都很精美,所用玉料有白玉、青玉、墨玉和绿玉。“陕西岐山董家村西周墓中出土的一件铜器,租用了一十三田。陕西宝鸡茹家庄西周的伯和他的妻妾两座墓,共出土玉器一千三百多件,其中有用红玛瑙或碧琉璃珠管加上佩玉串成的项饰,显示了当时装饰品的独特风格。《诗经》中虽然没有直接的殉葬的

7、描写,但有些诗是间接叙述这种场面的。《黄鸟》是叙述秦穆公死后有三良与其殉葬之事的。那么,做为伯爵的秦穆公和三位士大夫的三良在死后必然有玉器与之随葬。山东临淄东周墓和安徽寿县蔡侯墓均出土了玉佩饰。4、玉器用于佩饰。这应该是玉器产生以后,除了它的货币功能以外最广泛的功能。在《诗经》中有多处当时贵族佩带玉器的描写。那么,贵族为什么要带佩玉呢?这除了有人们的审美作用以外,还因为玉象征了“君子”的美好品德。使它具有“廉而不刿”、“瑜不掩瑕”、“气如长虹”的美好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商代之时贵族男女都带佩玉,周承商俗,此习仍然存在。《诗经》中大量诗反映

8、这种情况。《采芑》中记载了方叔身上佩带玉相互碰撞发出响声。《君子偕老》中记有当时贵族头上佩带着玉饰的笄。《采芑》中记有贵族身上佩带着佩玉,并且佩玉的上端横着长玉。《诗经》中有些诗记载着这种情况,可见玉器在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