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石鼓书院对衡阳地方文化事业的促进

古代石鼓书院对衡阳地方文化事业的促进

ID:9002371

大小:5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4-14

古代石鼓书院对衡阳地方文化事业的促进_第1页
古代石鼓书院对衡阳地方文化事业的促进_第2页
古代石鼓书院对衡阳地方文化事业的促进_第3页
古代石鼓书院对衡阳地方文化事业的促进_第4页
古代石鼓书院对衡阳地方文化事业的促进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代石鼓书院对衡阳地方文化事业的促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古代石鼓书院对衡阳地方文化的促进唐卫平(衡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湖南,衡阳,421007)摘要:石鼓书院自宋代以后形成的讲学、学术研究、刻书三大规制,培养了人才,开创了湖湘学派,传播了理学思想,促进了衡阳地方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关键词:石鼓书院;衡阳地方文化;促进ThePositiveImpactofShiguAcademyonHengyangLocalCultureTANGWeiping(TheEducationDepartmentofHengyangNormalUniversity,Hunan,Hengyang,421007)[基金项目]本研究获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

2、项目“古代石鼓书院教育发展对衡阳地区文化地理格局的影响”(2010YBA025)支持[作者简介]作者:唐卫平(男,衡阳人,1966--)衡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教育史研究联系电话:13548520211石鼓书院是儒家在衡阳地区创立的学术、文化、教育中心。在其千年发展历史中,它冲破官学教育“只课不教”的限制培养人才,变革传统儒学的经学教条发展学术,收集整理地方文献史料编辑出版图书,开拓了地方文化,促进衡阳地方文化的发展与繁荣。一、石鼓书院讲学传道以化官学教育“只课不教”之弊,为衡阳地方社会培养人才科举制度是隋以后各朝官学教育发展的指挥棒。隋朝统治者大多偏爱

3、佛老而不尚儒术,不甚重视科举取士,学校教育失去了发展的动力,未能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唐承隋制。从唐贞观武则天起,科举制重科举取士、不重学校育士的弊端凸显出来。武则天崇信佛教而轻视儒学,对学校教育制度进行频繁的变动,任命一些不懂儒学的人担任官学教职,社会上普遍形成重科举、轻学校的风气。士人都以接受学校教育为庸俗粗鄙之事,若遇由州县选送应举的士人,士人则借别人之名应举,结果造成学校教育的荒芜。“(贞观)后膏梁之族,率以学校为鄙事,若乡贡,盖假名就贡而已。”五代·王定保:《唐摭言·乡贡》卷一.天宝年间,士人不堪学校读书之苦,追求享乐之风盛行,出现了“以京兆同华为荣而不入学”的

4、局面。唐玄宗为了扭转此风,曾取消了乡贡举人的做法,明文规定不经过学校学习的人,不能参加科举考试,无奈人心既去,法不责众,即使拘以法律,也无法制止这股风气了。“安史之乱”后,唐朝国力由盛而衰,统治者无力恢复和发展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最终成为科举制的附庸。到了宋代,学校教育“只课不教”之弊愈深,只求科举取士,不求学校育士,以致天下士人知有科举而不知有学问。南宋理学的兴起要求变革官学教育“只课不教”的局面。理学家要研究与传播其学说,就要摆脱科举制度的束缚,设立学校,自由授徒讲学,培养人才。但官学多近于科举,其弊不可救药,正如朱熹所言:“今日学校科举之害,将有不胜言者,不可以是为

5、适然而莫之救也。”宋·朱熹:《朱子文集·衡州石鼓书院记》卷七十九.既然官学不能满足学者之愿望,不得不放弃,那么想要高效率地传播理学,培养人才,理学家们独有选择有一定自由度的书院。石鼓书院悠久的讲学传统使它成为理学家们的首选。宋太宗至道三年(997),州人李士真便在石鼓书院讲授儒家圣人之学。宋仁宗景祐二年(1035),朝廷赐额“石鼓书院”,表彰石鼓书院为社会培养人才的贡献。石鼓书院也因此获得与睢阳、岳麓、白鹿洞齐名的天下“四大书院”之首。由于当时衡阳缺乏州学,石鼓书院遂替代官学的职能为州学。北宋自庆历四年(1044)后的三次兴办官学的运动,将石鼓书院排斥在培养科举人才的体

6、系之外,北宋前期替代官学的职能走向衰落。正在石鼓书院为自身存在“全法性”寻找新的理由的时候,理学的传播为它提供了历史机缘。理学家以石鼓书院为阵地,授徒讲学,宣扬理学思想,培养人才,石鼓书院逐渐成为中国古代“讲学式”书院的典范。石鼓书院宋、元、明、清各代讲学之风甚浓,既有一般文化知识的传授式教学,也有学术传播的传道讲学。前者是日常之务,不仅教授经义,还教授写作和诗赋,生徒在书院能“讲义乎经,咏思乎文”,经义和诗赋并重。后者既有学术原创性讲学,又有学理传播性讲学。南宋时期的“朱张会讲”属于阐发儒家经义,创建学派理论体系的原创性讲学。乾道三年(1167),闽学大师朱熹与湖湘学

7、派大师张栻会讲岳麓书院,后同游南岳,间寄迹于石鼓书院。他们讲道倡和,矧理学之渊源,传千古不传之秘,围绕《中庸》中和问题展开了辩论。辩论的结果虽没有统一见解,但开了湖湘学派与闽学自由讲学之先河,使石鼓书院成为弘扬理学精神、培养传道济民人才的重地。元朝石鼓书院历任山长们的讲学多属于传播大师学说,发挥儒学精义的学理传播性讲学。山长们都由参加科举考试及第的举人充任,都是程朱理学的饱学之士。他们倡导程朱理学,凭己意发挥阐释儒学经典。元人偰玉立所作诗《石鼓书院》:“石鼓崇儒馆……流演发朱张……”明·王大韶:《石鼓书院志》下部,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