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998505
大小:31.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4-14
《关于《隆中对》的战略误区的点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关于《隆中对》的战略误区的点评在某杂志上读到了一篇名叫《隆中对》的战略误区的文章,该文章的中心论点是《隆中对》的战略筹划的前提本身是错误的或不切实际的幻想。支持该论点的论据主要有两个:第1个论据是外交关系方面,《隆中对》的战略措施是跨益州、荆州两地而外结孙吴。该作者认为这是矛盾的,因为荆州是天下的心脏,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不仅刘备想得就是孙权也想要,所以孙刘联盟必然破裂。第2个论据是地理方面,主要是益州和荆州间隔大巴山、巫山,首尾遥隔,一旦有变远水难解近渴,其次汉中和关中隔着秦岭地势险峻而又路程遥远
2、,不利于北上图魏,所以该作者认为《隆中对》是没有意义的空谈与幻想其不仅不是诸葛亮的光荣与骄傲,相反确是其一生的最大败笔。对于该作者的论述,我认为从表面上看貌似是有些道理,实则是主观臆断,不客观。我们先客观的审视一下《隆中对》是不是最有利于刘备的战略规划,要想弄清这一点也必须从外交与地理2个方面来阐述。先看外交:《隆中对》是公元207年诸葛亮提出的,当时曹操雄踞北方并有南下灭荆州图东吴的意图。所以说,不仅刘备急需与孙权联合,从客观上讲就连孙权也急需一个盟友共同对抗曹操,而当时残存的枭雄只有汉中张鲁,益
3、州刘璋,西凉马腾以及被曹操追的到处跑的刘备,由于益州,西凉,汉中与东吴相隔千里远水难解近渴,且都很畏惧曹操是不会与孙吴结盟的,至于刘表冢中枯骨,只有刘备是坚定的反曹人士,且离东吴最近,便于遥相呼应,对于孙权来说没得选,只有和刘备联盟。所以说只要刘备派一名干练的武将驻守荆州,并对东吴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明晰唇亡齿寒的道理,居中协调,处处谦让,我想东吴是不会轻易打荆州的主意的,即使有想法也未必敢轻易动手,只可惜刘备派错了人,但是不管后来怎样,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孙权与刘备都是最佳的组合。因此《隆中对》的外交
4、上没有问题的。我们再来看地理:当时曹操已经占据整个北方,并携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其争锋。孙吴已立三世只可作为外援,只剩下荆州,益州可图,况且刘表、刘璋昏庸无能,你不占据,迟早也会落入他人之手,从国家大义上讲这也算大义灭亲,如果非要说刘备不仗义,那我只能说他太幼稚,自古胜者为王,败者寇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这比起唐太宗杀自己的兄弟这已经算仁义的了。所以说荆州、益州对于刘备来说是没有选择的选择,《隆中对》上说的一点没错。再者《隆中对》的战略大致分两步骤,第一步夺荆、益与曹魏,孙权并雄天下;第二步灭曹魏
5、中兴汉室。并且已经出色完成了第一步。至于北上灭魏说什么有秦岭相隔,路途艰险,不利于作战,我认为纯属妄加评论,汉高祖刘邦不也在汉中呆过吗,不照样统一了天下;毛泽东在井冈山的境况不是比刘备差的更远吗,不也解放了全中国;依着历来的一些学者的观点,由于蜀汉有秦岭相隔路途艰险,出蜀不易,自保足矣,所以说蜀汉不可能灭掉魏国的,那为什么蜀国反被魏国的邓艾给灭掉了,难道对于魏国来说就没有秦岭险阻了吗?既然人家能打进来,为什么蜀汉不能打出去呢,因此我的结论是地理不是问题,只要,顺应形势,善用奇谋就能成功。经过这么一系
6、统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隆中对》对于刘备实现个人理想光复汉室来说绝对是不二的战略选择而且具有很现实的操作性,并且还已经出色的完成了第一步骤,我们再说它是不现实的空想,是诸葛亮一身的败笔,是不是即是对伟人的不尊重,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呢。。。。。。。既然《隆中对》是很完美的、现实的战略规划,那为什么会失败呢?问题主要出现在了执行方面,而不是该策略上有问题,具体包括时机的选择,战术的运用,对手的强大(主要是指司马懿)以及政治的掣肘四个方面。我们先看时机的选择:《隆中对》实现第二步骤,也就是灭掉魏国的前
7、提是天下有变,所谓天下有变,在古代衡量的一个标准就是(取乱侮亡),意思就是夺取政治混乱的政权,侵辱即将灭亡的国家。那么我们看看曹魏有没有达到这么坏的局面呢,翻一下史书就知道没有,反而蒸蒸日上。那么诸葛亮为什么没有看清形式呢?主要是和蜀汉采取的闭关锁国的国策有关,导致信息流通不畅,缺乏应有认知,导致形式误判。再加上第一次兵出祁山曹魏方面天水、南安、安定立即开城投降,导致诸葛亮误认为当下形式有利于自己。司马懿曾经对诸葛亮有过这样的评价:志大而不见机。很多人理解成志向远大,而抓不住机会,我认为不太准确应该
8、是志向远大而没能看准时机或者是没有机会。也就是说在审时度势方面出现了差错。所以并不是《隆中对》是空谈而是时机没到来。至于有人说孔明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我倒觉得更像方北辰老师说得那样叫做以为大有可为而努力为之,更客观一些。我们再看战术的运用:这得从用人与奇谋方面来展开。关于诸葛亮的用人,很多人认为诸葛亮不擅长用人。典型的案例是错用马谡而导致第一次北伐的失利。就因为这一次用人的失误,就说诸葛亮不擅长用人,这是典型的以点概全。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就连知人善任的刘邦也有用错人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