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丽莎白·毕晓普资料

伊丽莎白·毕晓普资料

ID:8997519

大小:105.10 KB

页数:123页

时间:2018-04-14

伊丽莎白·毕晓普资料_第1页
伊丽莎白·毕晓普资料_第2页
伊丽莎白·毕晓普资料_第3页
伊丽莎白·毕晓普资料_第4页
伊丽莎白·毕晓普资料_第5页
资源描述:

《伊丽莎白·毕晓普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伊丽莎白·毕肖普(ElizabethBishop,1911-1979)1911年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伍斯特。1934年毕业于瓦萨学院后,在纽约文学圈里的生活为其事业奠定了基础。后与大学同学刘易斯·克兰在南方佛罗里达的基维斯特岛,同居了5年。她的一生很多时候都在旅行,游离于美国的文化生活之外。1950年定居巴西。最后返回马萨诸塞州,住在波士顿,任教于哈佛大学。1979年突然去世,享世68岁。  诗集《北与南》(1946)使伊丽莎白·毕肖普一举成名,1949—1950年成为美国国会图书馆诗歌顾问。并和另一部新诗集《一个寒冷的春天》的合为《诗集》(1955),获得普利策奖

2、。诗集《旅行的问题》(1965)与《诗歌全集》(1969)牢固地奠定了她作为杰出诗人的地位。她曾获古根海姆奖,及1970年全美图书奖。另一部诗集《地理学Ⅲ》(1976)在英国出版。  毕肖普立足于美国诗歌的传统,继狄金森、斯蒂文斯、玛丽·摩尔之后,用同样可靠的技艺,较之同辈诗人包括洛威尔、贝里曼等人更清晰地表达了一种个人化的修辞立场。她的诗富有想象力和音乐节奏,并借助语言的精确表达和形式的完美,把道德寓意和新思想结合起来,表达了坚持正义的信心和诗人的责任感。一位优秀的女艺匠:观察者和游泳者————论毕晓普的艺术和生活廖伟棠  就像艾略特称庞德为“最优秀的艺匠”一样,

3、如果说伊丽莎白.毕晓普是一位优秀的女艺匠,是没有当代诗人会有异议的。也许有意见的只是毕晓普,因为她不喜欢人们用性别来界定自己,有一次一个女诗人为一本女性诗选向她约稿,她拒绝了,她说:“这是变相的性别隔离。”但就艺术而论,在二十世纪女诗人中,作品的复杂性﹑清晰度和准确性能与男诗人中的庞德比肩的,非毕晓普莫属。  毕晓普和庞德的最大共同点是诗人永远以一个清醒﹑严格的观察者的态度去审视这个世界:它的事物和它所属的那个时代。应该说,毕晓普更关心前者,像她的名篇《鱼》﹑《穿山甲》﹑《麋鹿》和《在候诊室里》都是以对某一动物或某一场景的细微描写贯穿全诗,并在结尾时突然营造一个“可

4、怕的”升华——这升华因为前面的大力铺垫而令人刻骨铭心。以《鱼》一诗为例:从诗人捕到一条鱼开始,巨细无遗地描写鱼的皮肤﹑眼睛﹑下颚﹑伤口甚至它身上的海草和寄生物﹑渔线……描写渐渐旷大到小船﹑船上的积水﹑水上的油彩——这时她戛然而止“当一切都成为/彩虹,彩虹,彩虹!/我把鱼放走了。”当读到这里,真的感觉到物的世界的丰富和神圣在眼前升起﹑发出虹彩,迫使你把你那卑微的占有欲给“放走了”。  毕晓普也许没有庞德那种对时代精神的强大的感受力与控制力,但她也以她自己的方式去响应这个时代的压力。在她一些最“莫名其妙”的古怪诗篇,如《人蛾》﹑《不盲信者》和《访问圣伊丽莎白精神病院》中

5、,她有点像卡夫卡那样创造一个异常的人物形象,然后通过对这一人物的行为﹑心理的冷静描写来暗示出作者的态度:她正以其诗歌内容的怪诞响应来这时代的怪诞﹑无以名状。像“人蛾”的无意义反抗和“不盲信者”的自我孤立都是毕晓普对世界作了冷酷审视以后所坚持的态度。最有意思的是《访问圣伊丽莎白精神病院》一诗,这诗第一节只有一行,以后的每节行数逐渐增加。诗中反复提到一个“躺在这座疯人院里”的男人﹑一个水手﹑一个犹太人和一个男孩,而这个男人就是指当时因为被控叛国罪而关在精神病院的庞德,毕晓普曾多次去探望他。这首诗是所有关于庞德的文字中最令我感动的,毕晓普对庞德的伟大与错误都明了于心,她以

6、一种近乎自我怜悯的同情心去观察这个“衰老无畏的男人”,形式上的花巧和滑稽更反衬了内容的悲壮:“那位疯狂的水手/正在上发条的那只手表/记录了一个忙忙碌碌的男人/虚度的光阴/他躺在这座疯人院里”。  毕晓普和庞德大为不同的,除了作品数量(毕晓普的全集只有一百多首诗,而庞德却用一生的时间写下了煌煌巨著《诗章》),更明显的是生活的动荡——庞德的动荡几乎全来自于外界,毕晓普的却全激荡于内心。本来我以为毕晓普的生活和美国历史上另两个终生不嫁的女诗人狄金森和摩尔一样,都是波平无澜的,最近看了她的传记《北方南方-与伊丽莎白.毕晓普同行》才知道,她面对的个人生活的波涛就像庞德所面对的

7、世界一样丰盛﹑多变。我阅读这本书所描述的毕晓普的一生时,总是想起我喜欢的布莱希特的诗《在江湖河海中游泳》里的“游泳者”的形象:“人们安逸的仰卧——/听任自然推动着身子,/不必张腿挥臂,/简直就是一片石子。”毕晓普的一生就是这么从容自然,随意地浪游﹑恋爱与生存。  传记作者﹑诗人蔡天新在美国开着汽车穿越一条条州际公路,以浪游的方式追寻了她浪游的一生:她的双性恋取向和她特立独行的性格决定了她的生活异于常人,她经常因为爱情的变更而迁移﹑改变生活的地方或方式,有一次她因为爱上巴西女子洛卡而移居巴西十八年之久!但就像布莱希特的“游泳者”一样,毕晓普总能适应和承受境遇的改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