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禅根生相煎何太急张居正与王门狂禅的是非恩怨

同是禅根生相煎何太急张居正与王门狂禅的是非恩怨

ID:8995278

大小:27.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4-14

同是禅根生相煎何太急张居正与王门狂禅的是非恩怨_第1页
同是禅根生相煎何太急张居正与王门狂禅的是非恩怨_第2页
同是禅根生相煎何太急张居正与王门狂禅的是非恩怨_第3页
同是禅根生相煎何太急张居正与王门狂禅的是非恩怨_第4页
资源描述:

《同是禅根生相煎何太急张居正与王门狂禅的是非恩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同是禅根生,相煎何太急:张居正与王门狂禅的是非恩怨(2010-07-1817:35:12)明朝万历七年九月,泰州学派巨子何心隐死于狱中,举国上下一片哗然。士人私下相传着何心隐惨遭横死的真相:是当朝首辅张居正授意湖广巡抚王之垣,杀害了这位晚明思想界的先驱者。明朝中叶,外儒内禅气质的阳明心学风靡,以四出讲学传教为风格的泰州后学,是心学后期影响最大的流派,也开启了王门异端。创始人王艮王心斋,出身盐户灶丁,仰慕王阳明的学说,38岁那年前往江西军中拜王为师。王阳明死后,王艮将良知说改进,认为良知即每个人的天然率性,是个体感

2、性的自然存在;强调“身尊则道尊”,看重个人人格尊严和独立精神。在他看来,生而为人就应该有“治生”能力,能够安身立命,之后才可以谈其它事。这意味着阳明学说在王艮手里转向了个人主义的范畴。何心隐本名梁汝元,江西吉安人,嘉靖25年江西乡试第一名解元。因仰慕泰州王艮的良知说,拜王艮再传弟子颜山农为师,从此弃绝功名。何心隐得泰州学派真传后,开始各地讲学。何认为,人为天地之心,心是太极,性即是欲。他反对无欲,主张寡欲,与百姓同欲。他猛烈抨击专制体制,提出“无父无君非弑父弑君”的观点,五伦中他最重朋友,其思想反映了南方自由经济

3、萌芽的市民特点。嘉靖38年,何心隐因在宗族内进行理想社会(聚和合族)的试验,被当局定罪入狱,后经同门程学颜营救获释。旋即北上京师,参与并设局扳倒了权相严嵩。后惧严嵩党羽报复,更名南下避祸。讲学中他倡行师友交通,形成一种势力,即所谓的“会”,藉此来推行社会变革。 明中期社会矛盾恶化,士人为时艰所忧,纷纷探求救国之策。于是何心隐的学说赢得了士人的共鸣。当时各地私办书院蓬勃发展,弥补了官学的不足,于是阳明心学便代替程朱理学成为了私办书院的思想主流。一时间各种讲会风起云涌,有时会众竟达数千人,几日不休!这种状况不能不引起

4、身为当朝首辅张居正的深深忧虑。(黄仁宇说:中国的专制政体总是按照最落后地方的标准而设计,真是一针见血!)事实上,张居正年少时曾拜一位泰州学传播者李元阳为师。供职翰林院期间,受李的影响,张居正曾认真研读过王艮的书,并考虑过这种学术思想实用于政治的可能性。后来他在给友人的一封信中明确指出:“夫昔之为同志者,仆亦尝周旋其间,窥其微处,则皆以聚党贾誉,行径捷举;所称道德之说,虚而无当。”也就是说,他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泰州学派的学说对于政治,并不能产生积极作用。于是何心隐这种“聚党贾誉”“虚而无当”的四处讲学,在张看来无异

5、于异端邪说,于国家社稷全无好处。由此下令关闭书院禁毁私学,并申言对违反者“许各抚按衙门访拿解发”。进而导致了张何二人的公开决裂。万历六年正月,正在夺情的张居正为神宗大婚出任纳采问名副使;三月返乡葬父,政务公文皆经驿递传至荆州张的老家,悉听裁决。士人腹诽然皆未敢声张;独何心隐无所顾忌,时时借讲学讥切时弊,直斥张专政,并撰《原学原讲》欲上书朝廷,要求开放民间讲学,与张居正的施政针锋相对。何的举动进一步激怒了当局,多次遭到缉捕。翌年张居正开始以雷霆手段禁毁私学,其时,何心隐在南安被捕,旋押解至武昌。巡抚王之垣见其毫不服

6、软并亢声争辩,命人痛笞百余杖。何心隐伤重难熬,死于狱中,时年63岁。对于何心隐的死,时文坛泰斗王世贞的《嘉隆江湖大侠》一书中这样记载:“心隐见抚臣王之垣,坐,不肯跪。曰:君安敢杀我,亦安能杀我,杀我者张某也!择健卒痛笞之百馀,....门人涕泣而进酒食,亦一笑而已。遂死。”何心隐的死在士人中间引起震动,许多生员聚集起来抨击张居正的施政,由此在武昌酿成一场学潮。以至著于清代的《明史纪事本末》中“江陵柄政”一节,也大骂张是“倾危峭刻,忘生背死”之徒,“包藏祸心,倾危同列,真狗彘不食其余.”可见当时的民愤何等强烈!万历十

7、八年,隐居湖广麻城芝佛上院的思想家李贽,刊刻了他的传世名作《焚书》,书中有一封李贽给友人的信《答邓明府》,正面澄清了张居正授意杀害何心隐的流言蜚语:“何公死,不关江陵事。”既是何心隐的挚友也是论敌的李贽,在信中第一句话,却是极力为张居正辩诬。 李贽认为,何心隐成年学禅,自觉开悟后更加眼高过顶,当与张居正相遇,反而觉得自己被对方的精神所震慑,所以内心惴惴不安。他推测,大约是后来地方官听说张何间曾有过节,企图杀之而邀功也未为可知,但决不会是张在背后授意。李贽的理由非常充分:江陵何人也,胆如天大,而肯姑息此哉?李贽最后

8、做结论说:“然何公布衣之杰也,故有杀身之祸;江陵宰相之杰也,故有身后之辱。不论其败而论其成,不追其迹而原其心,不责其过而赏其心,则二老者皆吾师也。” 李贽,号卓吾,福建泉州人。嘉靖45年李贽任礼部司务时,与裕王府讲读张居正相识。从此满朝卿相中,他最欣赏的就是这位来自楚地的同时代人。李贽在《答邓明府》中,所提到张何两人早年的那场意气冲突发生在嘉靖39年。当时在京士大夫都不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