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孝道文化的建构

传统孝道文化的建构

ID:8993775

大小:46.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4-14

传统孝道文化的建构_第1页
传统孝道文化的建构_第2页
传统孝道文化的建构_第3页
传统孝道文化的建构_第4页
传统孝道文化的建构_第5页
资源描述:

《传统孝道文化的建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摘要:本文从传统孝文化的建构与挑战的视角切入,对传统孝文化的兴与衰进行了剖析。探讨了新孝道文化的价值取向将立足民族文化的根基,又超越历史文化,赋予新的时代特色,朝着代际双赢的动力文化、素质文化和互喻文化的方向发展。本文认为,对传统文化进行反思、重构,批判地继承,坚持文化自觉,与时俱进,应成为老年教育的历史使命。关键词:孝文化价值建构重构“孝道”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遗产之一,在新时期应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得到继承和发展。21世纪标志着全球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的新时期,这一时期是社会处于急剧变化的时期,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发生激烈碰撞、冲突,在面向未来中分化、交融和整合,“孝道”文化也不例外。新时

2、期“孝道”文化的价值取向,将立足民族文化的根基,又超越历史文化,赋予新的时代特色。因此,传统孝文化的建构与重构对老年人的地位、思维方式和生活质量都将产生重要影响。一、传统孝文化的建构与挑战1.传统孝文化倡导养老为本,敬老为先的价值取向孝文化诞生在传统乡土社会生产力低下时期,乡土关系淳朴单一,由长老文化支撑的尊老价值取向,作为文化基因延续遗传数千年,对中华民族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很深。孝文化的含义传统文化中的孝道有三层含义:一为“仁爱”孝亲思想。是奉养父母的准则,要求后代对长辈的养育之恩进行“反哺”。倡导养老为本,敬老为先,从“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论语·学而》)的理念出发,

3、提倡礼仪、和谐、先王之道,体现对前人、先人的尊重,演绎出做人的基本准则;二为孝顺思想。不仅尽心奉养父母,还要顺从父母的意志。中国是礼仪之邦,礼是社会公认的行为规范,不靠外在权力,是从长期教化中养成的敬畏之感。[2]从服从长辈,到服从老师、服从领导,以此规范后人的行为;三为立身思想。孔子云:“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孝道的三步曲在于赡养双亲、为国尽忠、终年立身。要求人不但不能忘怀祖先的德行,而且要继承祖先的德行。由孝道所生发的纲常伦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人们恪守差序、等级生存。从顺从父母到顺从君主,成为统治阶级的施政要领。从以孝治家引申

4、到以德治国,正是几千年来养老育幼代际互动的伦理文化精华。[3]在传统文化中,“老”代表着博学、智慧、才干,老年人受到社会的礼遇和敬重,形成社会尊老敬老养老风尚。以“孝道”育人引申到以仁德教育后人,是对孝道文化理念的社会认同。因此,知恩图报,养老送终,为尊长服丧,穿孝、带孝、守孝的礼俗一直延续下来,建立起一整套孝文化结构体系和由此而来的社会秩序。孝文化的核心孝道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孔子云:“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孝经》)孝道是德行的根本,教化的出发点,其核心思想是“仁”。孝道是建立在仁义的基础上,推

5、崇“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逊以出之,信以成之。”(《论语·卫灵公》)孔子将仁义道德作为人的本质东西,“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入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认为仁为礼之本,强调“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饱经沧桑的老年群体之所以受到孝敬,因世人认为他们是仁者的杰出代表,体现着“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的仁、智、勇“三达德”的人品风格。孝道文化与仁者文化的关系“孝”以仁为立身之本,以智、勇双全为立身条件,意味着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不能割裂的,又是相辅相成的。智与仁的关系是山水相依,动静结合

6、,乐寿并存的关系,正如古人云:“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的关系。(《论语·雍也》)水在流动不息中才能滋润万物,山在静止状态下利于万物生长,表明仁静智动的道理。北宋王安石在《仁智》一文中,主张“智者,仁之次也。”将仁放在首位,以仁为准,仁高于智。智者知仁但尚未有仁,必须努力求仁,才利民,利天下;仁者,固守其仁,可以自如应付万事万物。[4]因此,孝道文化的支撑点在于老一代的“仁者寿”品德,是靠老年人居于家庭和社会的权威地位来延续的。老年人在仁、智、勇诸方面对社会后代群体起示范作用,受到社会的敬重厚爱。2.传统孝文化的兴与衰传统孝文化兴于小农经济社会传统孝文化是权威文化

7、,长者文化,也代表了农业社会的时代文化,在社会变革中经历了从兴到衰的过程。美国文化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M.Mead,1901-1978)曾提出“前喻文化”、“并喻文化”和“后喻文化”的概念,也揭示了传统孝文化兴衰的理念原因。她认为,传统农业社会是以“前喻文化”为代表,指晚辈主要向长辈学习,又称老年文化。小农经济社会的生产工具十分简陋,人类生存主要靠上一代人的经验,社会发展十分缓慢。一般来说,前辈过去所经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