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980346
大小:15.22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4-13
《依经依教在论述禅宗的见解此和修行或证悟的关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学生问:您依经依教在论述禅宗的见解,此和修行或証悟的关系是如何呢?师父答:不论禅宗或净土念佛的修行者,在无着菩萨所着的《集论》有说,修行者有两种根器。一者:是不须次第修,直接証悟者,称顿修,这是「心三摩地」者。另一者:必须依经依教,次第修者,称渐修,这是「欲三摩地」、「勤三摩地」、「观三摩地」。此中不按次第之「心三摩地」者,只要听《心经》一、二次就直接証悟,了悟心性,如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听《金刚经》中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当下直接証悟。而净土宗,如《华严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参至一念佛号,当下见十方诸佛。所以不论念
2、佛或参禅者,若没有「心三摩地」的境界,就不是属于顿修的根器。若不是属于顿修根器,天天怎么喊「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或「当下用心,直接证悟」都没有用。因为不是那种根性,用顿修的方法也没有用。因为本身即是属于依经依教按次第的修行者。所以就必须下功夫在经教精研修行的法义。此如《俱舍论》云:「佛之正法有二,以教証为体。」此中「教正法」:即是抉择受持道理修行正轨。也就是说:要証悟定要依教的正理才能悟入。又「証正法」即是如教正法所抉择的正理,依理起修。所以若本身自己觉得是顿修者,就不是我所解释共同享用法义,共同增长的对象或道友。假
3、若本身自觉得是渐修者,那这些论述是有帮助的。至于依教依理的「教正法」为何是「証正法」之所依呢?也就是说,属于依次第修的「渐修」者,若不依经教的学习而获得証悟的正理,想要如顿修者不须有系统完整教理的修学而証入佛性——空性,那缘木求鱼,不可能。所以应当谨慎审思本身是属于何种根器。又依次第渐修者,为何要依经依教且要获得悟入空性的正理呢?这是从学习《宗义》才能理解的。因为有此体悟,才想提出这方面的观点,祈愿「不属于顿修的根器」——渐修者,此生获得人身,又有修学佛法,都能种下未来获得顿修的资粮而悟入佛性。假若不是顿修的根器,又
4、不知自己是何种根性,又要依顿修的方式,不修学经教的正理,而想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这是在浪费获得人身种下未来悟入佛性的机会。此于《迦叶问经》有云:「迦叶,譬如两树为风振触便有火生,其火生已还焚两树。如是观念生圣慧根,圣慧生已烧彼观察。」《宝云经》云:「毘钵舍那善思择故.了达无性悟入无相。」及印度中观莲花戒论师所着《修次下篇》云:「故正法中.凡说无念及无作意.当知皆以审察为先。何以故.由审观察乃能无念.能无作意.非余能尔。」于此经论都说,必须先分别思惟抉择,才能通达空性,悟入佛性。又《章嘉宗义》云:「所谓通达诸所遮之识,
5、此应须领解为,如理通达之识。」如通达空性、无常之识,当应领解为如理了知空性、无常之识,若不了知空性、无常之义,唯依名称则非成是通达空性、无常之识,因为彼识无显现反体义共相空性或无常的所遮分。又比如:我「要去车站」,必须分别心思惟推动身,才能到达车站。而分别心上,也必须生起心上的语言:「要去车站」,分别心才能推动身行动。1)若分别心没有生起心上的语言,心是无法通达所要了知的境义。以此说明要直指人心,悟入佛性,必须先有分别心的作用,若分别心不起思惟作用即无念、无分别、无作意,是不可能了悟佛性、空性。2)分别心起作用所依的
6、心上的语言——即经教上的正理。又所依之理,若不正确,分别心的思惟亦错误。如「想去车站」,但分别心上的语言是「去学校」,则成错乱不正确,一定不能到车站。如是想「直指人心,悟入佛性」,若分别心上没有生起中观或唯识通逹佛性(即空性)之正理或是错误之理,也不可能悟入佛性或空性。在印度中观派月称论师所着《入中论》有说:圣者初地菩萨到六地菩萨,要现量悟入佛性或现量証空性前,一定要先分别心依正理思惟生起比量証空性,后才能现量証空性,悟入佛性。即使圣者七地到十地菩萨要现証空性,悟入佛性前,也要分别现起空性或佛性,后才能现証空性或佛性
7、。更何况凡夫异生,不仔细学习教理,妄想效仿开悟的祖师大德,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摘自能海法师语录表单的顶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