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大学生社交焦虑的案例报告

一例大学生社交焦虑的案例报告

ID:8975747

大小:3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4-13

一例大学生社交焦虑的案例报告_第1页
一例大学生社交焦虑的案例报告_第2页
一例大学生社交焦虑的案例报告_第3页
资源描述:

《一例大学生社交焦虑的案例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一例大学生社交焦虑的案例报告杨葳【摘要】应用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成功干预一名大学生的社交焦虑问题。在干预过程中利用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应原理分析来访者问题形成,利用放松训练让来访者在高效状态下重新学习对于社交情境的适应性行为及情绪反应。同时利用情感组织者技术调动来访者的积极情绪,让来访者站在一个更高的平台上分析自己的问题,使咨询高效。【关键词】社交焦虑条件性情绪反应情感组织者元认知策略社交焦虑症,又叫社交恐怖症,是焦虑症当中的一种,是指对一种或多种人际处境存在持久的强烈恐惧或回避行为。恐惧的对象可以是某个人或某些人,也可以相当泛化。社交恐怖症害怕的社交情境往往不易回避,因此对个人生活的影响往往较

2、为明显。本案例中应用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成功干预一例社交焦虑症,为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的高效广谱提供案例支持。一、来访者基本情况与主要问题小Z化名,男,20岁,某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二年级,成绩优秀,性格内向。现担任班级班长职务,学院辅导员很喜欢小Z,任命小Z为班级班长,让小Z多多锻炼自己。作为班长需要经常向班级同学传达任务,小Z每当在教室前向大家宣布事情时,便万分紧张,通常准备好的一段话,站到讲台前慌慌张张说了几句,就草草结束。说话时声音很小,说完后同学们基本上不知道小Z在说什么。小Z回到座位后便自责,认为自己很差劲,这么点小事都做不好。如果几个班级一起上大课时,面对一个年级的同学在前面讲话对

3、于小Z来说可以算得上是折磨。还有一件事让小Z感觉很苦恼,每当走在校园的路上,遇到认识的同学或者是老师,不知道怎么和老师同学打招呼,心跳加速,很紧张。通常在这种情况下小Z一般采取逃避的方式,低着头走开,装作没看见,或者是绕路走开。如果对方先与自己打招呼,自己便应和一声,匆匆走开。小Z对自己的表现很不满意,想要对自己的状态做出改变,在辅导员的见一下来到心理咨询中心寻求帮助。二、临床诊断与心理机制分析根据DSM-IV和CCMD-3诊断标准,诊断小Z为社交焦虑症。小Z问题形成背后,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家庭因素。小Z家在农村,父母都很老师本分,平时与邻里之间交往不多。因此,小Z从小便缺乏与

4、人相处的知识。其次,父母教养方式。小Z母亲对其管教严格。如果小Z出门没及时与长辈主动打招呼,小Z母亲一般会指责孩子不懂事。小Z清晰记得小时候妈妈经常会说自己不会与人打交道,社交能力太差,需要锻炼。小Z妈妈是一番好意,想让小Z多锻炼自己,有所进步,但是对于一个还没有上学的孩子来说偶然的没有与人打招呼便被贴上了社交能力太差的标签,很难让孩子有自信的去与人交往。再次,个性因素。小Z从小胆小怕事,性格内向。上小学时,收到班级同学的起伏,从来不敢反抗从来不敢反抗,通常采取逃避的方式。曾经有一次被同班同学把凉鞋弄坏了,自己光着脚走回家。从这里可以看出小Z性格当中带有一种胆小、内向的倾向。小Z问题形成于童

5、年时期,具体表现在每到与人交往场合小Z体验到的都是消极的情绪,即S(社交情境)一出现,便伴随着E(母亲指责后的自卑,紧张,焦虑),进而产生行为R(沉默不语,逃避),当一系列SER多次出现以后,小Z随之产生对自己的消极评价情绪E’(自责,自卑),即:在童年期小Z便形成了这样一个与社交情境的SER的循环,并在有S出现时不断强化、泛化,以至于小Z现在长大了,知道这些事情不可怕,但是每当S出现时相应的情绪与反应便随之出现,是小Z所控制不了的。这一些系列的SER在小Z无法用意识调控的状态下,自动运行,我们把这样意识到了控制不了自动运行的由情绪主导的条件反射叫做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射。三、临床干预过程(一

6、)制定干预方案与咨询目标针对小Z的两个主要问题,一是在人多的场合下不敢发言,二是走在路上遇见熟人不敢主动说话,设计本次咨询的干预方案。预计咨询进行7至8次,在初次询中了解到来访者的基本情况后,第二次至第五次针对问题设计新的SER反应,以程序性知识(C-A)形式在放松状态下让小Z通过暗示学习获得正确的或者说是小Z想要的状态,并达到自动化运行的状态,即S(一站在班级前面)就表现出自信,大方的发言状态。第一个问题得到解决后以相同的方式训练小Z在路上遇见熟人,主动打招呼,心情轻松平静。预计在第一个问题解决后,小Z通过迁移对于第二个问题的学习效率会更高,所以预计进行三次可以得到解决。在最后一次的咨询中

7、,进行系统的防复发训练,即让小Z自己遇到新的问题会自己分析,用学习到的元认知策略主动进行调控。咨询目标:在进行7至8次的临床干预后,小Z能够按照自己理想的状态面对遗忘自己害怕的情景,心情轻松面对,在社交情境中更加自信。(二)干预过程按照咨询计划,在初次了解了小Z的情况后,按照指定的咨询计划进行。1.认知调整。让小Z明白他的情况就是一种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应,以情绪为核心,当问题情景出现时便自动运行。这种潜意识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