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宜万铁路齐岳山隧道629高压充水溶腔处理技术

6宜万铁路齐岳山隧道629高压充水溶腔处理技术

ID:8972395

大小:4.82 MB

页数:8页

时间:2018-04-13

6宜万铁路齐岳山隧道629高压充水溶腔处理技术_第1页
6宜万铁路齐岳山隧道629高压充水溶腔处理技术_第2页
6宜万铁路齐岳山隧道629高压充水溶腔处理技术_第3页
6宜万铁路齐岳山隧道629高压充水溶腔处理技术_第4页
6宜万铁路齐岳山隧道629高压充水溶腔处理技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6宜万铁路齐岳山隧道629高压充水溶腔处理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宜万铁路齐岳山隧道DK363+629高压充水溶腔处理技术黄鸿健1,张民庆1(1.铁道部宜万铁路建设指挥部,湖北恩施445000)摘要:宜万铁路齐岳山隧道进口施工过程中,通过超前钻孔,探测到DK363+629溶腔,溶腔内充填物以清水为主,含少量泥砂,实测水压力0.68MPa,单孔最大涌水量450m3/h。针对该溶腔,先后进行了注浆试验和放水试验。注浆试验表明,在规模较大的充水溶腔中,注浆量难以确定,且会受动水影响,难以达到理想的注浆效果。放水试验表明,由于溶腔水的补给量难以确定,规模较大的溶腔补给量往往较大,因此仅通过钻孔放水是难以在短时间内

2、达到排泄溶腔水的目的,且排水受地表降雨影响很大。在隧道进出口平导贯通后,通过方案比选,利于平导施作泄水支洞,对溶腔实施释能降压,然后爆开揭示溶腔进行观察,使溶腔处理变暗为明,从而可以得到可靠的处理方案。针对该溶腔,释能降压后,对溶腔基底采取换填,对隧道两侧设置护墙,对岩溶水采取引排、限排措施,隧道结构采取加强措施。关键词:宜万铁路;充水溶腔;注浆;释能降压;处理作者简介:黄鸿健(1962–),男,山东蓬莱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隧道及地下工程施工与管理。地址:湖北省恩施市东风大道503号铁道部宜万铁路建设指挥部,邮编445000,电子

3、信箱hhj201@sohu.com,电话:139724035481工程概况齐岳山隧道是宜万铁路八座Ⅰ级风险隧道之一,隧道全长10528m(DK361+255~DK371+783),隧道最大埋深670m。隧道进口标高1126m,自进口至出口为单面下坡,坡度依次为-13‰(345m)、-15.3‰(9300m)、-6‰(883m)。为保证隧道施工工期,设置贯通平行导坑(隧道左侧30m处)和斜井各一座。如图1,齐岳山隧道穿越中、下侏罗统上、下沙溪庙组、新田沟组、自流井组、珍珠冲组和三叠系须家河组、巴东组、嘉陵江组、大冶组,以及二叠系长兴组、吴家坪

4、组、茅口组等地层,其中可溶岩长4.7km,占全隧总长度的45%,可溶岩均处在隧道进口端。齐岳山隧道穿越区段可分为中山区(进口~DK364+900)、中山谷地(DK364+900~DK365+150)和低中山区(DK365+150~出口),三个区域分别对应齐岳山构造溶蚀地貌、中部得胜场溶蚀槽谷地貌、西部碎屑岩剥蚀地貌。齐岳山隧道主要地质构造为齐岳山背斜、箭竹溪向斜,以及规模较大的断层15条,其主要不良地质有岩溶、岩溶水、断层破碎带、天然气、煤系瓦斯、高地应力和地温等,其中齐岳山背斜和得胜场槽谷区被称为该隧道施工的两大难题。地勘表明,隧道周围主

5、要发育得胜场地下暗河体系、大鱼泉地下河系统、小鱼泉地下河系统。预测隧道正常涌水量17.6万m3/d,最大涌水量74.2万m3/d。其中齐岳山背斜地段正常涌水量3.7万m3/d,最大涌水量17.7万m3/d。图1齐岳山隧道工程地质图2溶腔探测2006年5月25日,齐岳山隧道进口正洞施工至DK363+629里程,采用地质钻机进行超前水平钻探。当钻至DK363+631时,由钻孔内射出高压水,实测单孔最大涌水量450m3/h,水压力0.68MPa。随后加强超前钻探,确定隧道前方发育大型高压富水溶腔。溶腔由右上侧向左下侧发育,横向宽度大于80m,在隧

6、道范围内纵向发育长度约12m。溶腔内充填介质主要为清水,含少量泥砂。溶腔型态如图2。溶腔钻孔涌水照片如图3。8(a)横断面图(b)平面图图2齐岳山隧道629溶腔型态图图3齐岳山隧道629溶腔探孔涌水照片3方案试验3.1注浆试验遭遇溶腔后,对溶腔处理方案进行研究,考虑到隧道进口工期压力大,同时,进口反坡施工,排水条件极其困难,因此,确定对溶腔进行注浆试验。采用普通水泥-水玻璃双液浆对溶腔进行充填注浆试验。水泥-水玻璃双液浆配比为:水泥浆水灰比0.6:1~0.8:1、水泥浆与水玻璃体积比1:0.3~1:0.5、水玻璃浓度35Be’。浆液凝胶时间

7、控制在15sec~30min。在现场注浆施工中,当注浆量达到1613m3时,钻孔过程中仍有高压水喷出,这表明,采取注浆措施,难以在短时间内达到有效堵水效果。同时,考虑到溶腔规模较大,采用大量的注浆材料填充富水溶腔造价高,且可能地下动水会对注浆效果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停止对该溶腔实施注浆堵水处理方案。3.2放水试验为进一步查明溶腔的水文地质条件,对该溶腔进行了放水试验。放水试验从2006年9月1日开始至9月10日结束,历时10天。放水试验时,根据进口设置的大型泵站抽水能力,采用2000~3000m3/h的放水速度进行放水。监测放水试验过程放

8、水速度、水压力、地表降雨量等水文参数,测试结果见表1。表1齐岳山隧道629溶腔放水试验测试结果表日期放水量/(m3/h)降雨量/mm水压力/MPa2006-9-10:00300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