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万铁路云雾山隧道溶洞施工技术

宜万铁路云雾山隧道溶洞施工技术

ID:38283226

大小:918.84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29

宜万铁路云雾山隧道溶洞施工技术_第1页
宜万铁路云雾山隧道溶洞施工技术_第2页
宜万铁路云雾山隧道溶洞施工技术_第3页
宜万铁路云雾山隧道溶洞施工技术_第4页
宜万铁路云雾山隧道溶洞施工技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宜万铁路云雾山隧道溶洞施工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隧道/地下工程宜万铁路云雾山隧道溶洞施工技术汶文钊(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技术研发中心,西安710054)3摘要:宜万铁路是铁路岩溶隧道施工的宝库,云雾山隧道是达100000m/h。宜万铁路的八大风险隧道之一,施工中采用多方位立体式的岩13不良地质和特殊地质溶溶洞探测手段,在探明溶洞的基础上,严格遵循以疏为主,云雾山隧道不良地质主要为:暗河、岩溶及岩溶水、堵排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选择合理科学的溶洞岩堆、断层破碎带、高地应力等。其中岩溶分布密度大,处理方法,根据岩溶溶洞的发育规模及特征,采用预先处理施种类多,岩溶水压力高,瞬间涌水量大,

2、云雾山隧道正洞工技术或者溶腔揭示后的施工处理技术,降低和排除岩溶隧道溶洞的施工风险,确保了施工安全和工期。云雾山隧道采用了所揭示出的岩溶共12处,平均181处/km;隧道核部多种岩溶溶洞的处理技术,可为同类隧道的施工提供借鉴。526溶腔、617溶腔群纵、横向发育范围广,相互连关键词:宜万铁路;岩溶隧道;溶洞;探测;施工通,岩溶极其发育。云雾山隧道岩溶分布见表1。中图分类号:U45549文献标识码:B表1云雾山隧道岩溶分布文章编号:10042954(2010)05008704序号溶腔名称岩溶类型分布范围1DK242+803无充填大型干溶洞DK2

3、42+803~DK242+8212DK242+852无充填大型干溶洞DK242+845~DK242+8871工程概况3DK244+556充水溶槽DK244+556~DK244+5584DK244+907充填黏土及块石型溶管DK244+870~DK244+94511工程简介5DK245+256充填黏沙土型高压富水溶洞DK245+253~DK245+2856DK245+617充填粉细沙型高压富水溶洞DK245+557~DK245+640宜万铁路云雾山隧道全长6640m,位于湖北恩施7DK247+500充填黏土夹块石大型溶洞DK247+430~DK247+57

4、0州内,隧道最大埋深800m。云雾山隧道为双洞单线8DK243+160无充填型过水岩溶管道DK243+160~DK243+1709DK243+901充填黏土及块石型溶管DK243+901~DK243+927铁路隧道,其中隧道进口DK242+084~DK242+39810DK244+526充填中粗沙型高压富水溶洞DK245+523~DK245+547为三线车站隧道地段,DK242+398~DK242+680为11DK247+240富水溶腔DK247+230~DK247+25012DK247+500充填黏土夹块石大型溶洞DK247+43

5、0~DK247+576双线隧道地段,DK242+680~DK242+891为燕尾式隧道地段,其余为单线隧道地段。线路自进口至出口2隧道溶洞的施工方案为连续上坡,纵坡分别为+1、+6和+149,在岩溶隧道施工的最大风险是溶腔、溶洞的突泥、突变坡点DK242+850、DK244+250处设置R=15000m水,其也是在岩溶地区修建隧道最严重的工程灾害之的竖曲线。隧道在进口端设置有1处横洞,横洞口位于DK242+293线路左侧130m,出洞坡度为-5,横一,大规模的突水、突泥不但危及隧道施工的安全,影洞长度641m。响隧道施工的进度,而且一旦施工措施不

6、当,常常会使12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隧道建成后运营环境恶劣,地表环境恶化,给人们的生隧道穿过区主要岩性为灰岩、白云质灰岩、泥质白产和生活造成重大的损失。所以在岩溶隧道施工中,云岩等可溶岩地层,岩层张节理较发育。隧道区内发采用合理的手段探测隧道施工掌子面前方的溶洞发育育白果坝暗河、大鱼泉地下河、小鱼泉地下河、恶水溪范围、规模及性质,通过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降低和管道流和洞湾管道流等多条暗河系统。排除水的风险,安全穿越溶腔和溶洞,是岩溶隧道施工云雾山隧道斜穿白果坝背斜和背斜核部发育的北的主要手段。东向二次纵张断裂茅坝槽断裂;在隧道区发育有一21溶洞的超前探

7、测逆断层,地表岩溶强烈发育,漏斗、落水洞、岩溶洼地施工中将超前探测纳入施工工序管理,采用综合密布。超前探测方法判明溶洞的边界、范围、水量、水压、水质云雾山隧道深部岩溶较发育,隧道设计正常涌水等参数,初步判断溶洞的发育范围和规模及性质,为制33量为45655m/d,最大涌水量为171994m/d,地下水定溶腔处理方案降低施工风险提供依据。极为丰富;施工中观测到最大峰值涌水量结合云雾山隧道工程地质特点和云雾山隧道施工地质分级,对隧道工程的施工地质预测预报综合技术收稿日期:20100120作者简介:汶文钊(1970),男,高级工程师,1995年毕业于西安矿业采取

8、地表和洞内相结合原则、长距离和短距离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