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8以弥陀行愿为已之行愿

2015-08以弥陀行愿为已之行愿

ID:8971566

大小:18.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4-13

2015-08以弥陀行愿为已之行愿_第1页
2015-08以弥陀行愿为已之行愿_第2页
2015-08以弥陀行愿为已之行愿_第3页
2015-08以弥陀行愿为已之行愿_第4页
2015-08以弥陀行愿为已之行愿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5-08以弥陀行愿为已之行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以弥陀行愿,为已之行愿《净土大经科注》2015-08修学心得大惭愧净信学子2015-08这个月以来认真听闻老法师《2012年净土大经科注》,从第二百五十一集到二百九十五集的内容,其对应的科注内容为《无量寿经》第七品《必成正觉》和第八品《积功累德》经文注解。这两品经文相当重要,第七品经文是法藏对其因地所发大愿的总结,而第八品经文则是对弥陀因地修行的一个总概括。我们学佛念佛,就是要学阿弥陀佛的行愿,所以说好好学习落实这两品经文对于我们净业学子至关重要。下面大惭愧学子净信就将自己在这一方面修学的一点体会汇报如下,恳请学院师长批评指正。感

2、恩!阿弥陀佛!一、“必成正觉”是弥陀大愿的核心弥陀的“四十八大愿”其核心就是这一句“必成正觉”,“必成正觉”有两个层次的意义在里面。一是弥陀自身必成正觉来圆满成就其大愿;二是弥陀大愿必将度化所有众生成就无上正觉。第七品经文偈颂一开端:“我建超世志,必至无上道,斯愿不满足,誓不成等觉”,就是第一个层次的内容;而经文末后偈颂的结语:“说法师子吼,广度诸有情,圆满昔所愿,一切皆成佛”则体现了弥陀“必成正觉”宏愿的第二个层次的意义。所以我们作为弥陀弟子就是要学习法藏比丘因地无比坚定的信念,即是“必成正觉”;还要学习他度化所有众生的无比广大

3、愿力。这正与四宏誓愿中“众生无边誓愿度,佛道无上誓愿成”相对应,可以说“四十八愿”正是阿弥陀佛对“四宏誓愿”的具体阐述。有了这一宏愿,如何落实是关键。法藏比丘在其偈颂中也非常明确地开示出来。自身的“必成正觉”要靠“福慧双修”成就其圆满的福慧来落实,而度化众生更是要以帮助其破迷开悟为中心点。偈颂中“如佛金色身,妙相悉圆满”即是自身的修福;“愿我智慧光,普照十方剎”即是自身的修慧。最终以“为众开法藏,广施功德宝,开彼智慧眼,获得光明身”即是帮助众生破迷开悟,成就菩提的落实。领悟到弥陀愿力的实质,关键是我们作为佛弟子如何以法藏为榜样也发

4、起同样广大、坚定、扎实的大愿。一方面要以财法两施为切入点,广修供养,以成就我们的圆满福慧;另一方面要以“如说修行供养”为法供养之核心,用自身地真正落实来感化一切有缘众生,成就自利利他之菩提行。弟子惭愧,用一偈颂来勉励自己,学弥陀因地之大愿,发己之愿。偈曰:祈愿弟子众等,相好如佛身,咸令众生慕;说法狮子吼,广度诸有情;勤修无懈倦,消除诸罪障;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一、“积功累德”是弥陀大行的所在佛法修行以“信、愿、行”为“三资粮”,没有能“依愿起行”,前面的信愿势必落空。是故经中所云,法藏“发斯弘誓愿已,住真实慧,勇猛精进。于无量

5、劫,积植德行”。第八品前面这段经文正是概括了法藏因地“积功累德”的大行。这品经文记述法藏因地行仪,写的太精彩了,有不少经文值得我们好好去体悟。弟子惭愧,摘录其中几句作为自己修学的警醒之句。①“恭敬三宝,奉事师长。无有虚伪谄曲之心。”佛法修学贵在真诚,真诚地落实就在于此一句“恭敬三宝,奉事师长”。经云“一切众生本来是佛”,印祖所言“看一切人皆是菩萨,唯我一人实是凡夫”,正是在教导我们如何以“礼敬诸佛”的心态来落实对三宝的恭敬和对师长的奉事。也就是下面一句经文所言:“无有虚伪谄曲之心”。这一真诚无虚伪之心,不是对佛菩萨才如是,对一切众

6、生亦应如是。只有在日常生活中,面对一切人、事、物中去好好落实这颗“无有虚伪谄曲之心”,我们才能得到学佛的真实利益。这也正应了印光大师这句,“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②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和颜爱语,劝谕策进。身、口、意三业,以口业最难守。是故本品经文以“善护口业”摆在最前,是在提醒我们修行一定要先守住口业。六祖慧能大师在《坛经》中也提醒我们“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此处之“不见”并非看不见,或不知道别人的过失,而是不在别人的过失中加入“我见”;亦是此处经文的“不讥他过”,就是不要用“讥毁”心去评判别人的过失,更通

7、俗一些就是把别人的过失当“是非”来“说长道短”。别人的过失对于修行人来说应该是一面镜子,是用来反观提醒自己的最好案例。进一步,如果有机缘应该“和颜爱语,劝谕策进”,帮助身边的同修一起提升。但是这一前提是,对方要能够信任于你,听得进您的劝告。进而要以同理心,和颜爱语,共同勉励的方式,这样对方较为容易接受。但每个人习气厚薄不一样,听得进并不代表能很快就改正,所以要有耐心,“劝谕策进”。不过同一样事情劝两次、三次足已,事不过三。如果对方还是不能改正,那就是因缘还未到,不可强求,多说容易结怨仇,要耐心等因缘成熟再说。这也就是《弟子规》所言

8、“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③不起贪瞋痴欲诸想。但乐忆念。过去诸佛。所修善根。修行的根本在于起心动念的意业,也就是要能够时时观照自己内心的“贪嗔痴”是否起现行。是故,此处经文提醒我们要时时注意“不起贪瞋痴欲诸想”,要采用“但乐忆念,过去诸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