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托,叶斯柏森学术成长及其学术思想纵观

奥托,叶斯柏森学术成长及其学术思想纵观

ID:8943894

大小:74.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04-13

奥托,叶斯柏森学术成长及其学术思想纵观_第1页
奥托,叶斯柏森学术成长及其学术思想纵观_第2页
奥托,叶斯柏森学术成长及其学术思想纵观_第3页
奥托,叶斯柏森学术成长及其学术思想纵观_第4页
奥托,叶斯柏森学术成长及其学术思想纵观_第5页
资源描述:

《奥托,叶斯柏森学术成长及其学术思想纵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奥托,叶斯柏森学术成长及其学术思想纵观  奥托,叶斯柏森学术成长及其学术思想纵观——谨以此文纪念语坛伟大先哲叶斯柏森逝世70周年    张高远张殿恩    摘 要:追寻丹麦现代语言学家叶斯柏森的学术成长经历和治学经验,围绕他对“现代人文科学”“研究”“学会”等概念的阐释,挖掘叶氏学术思想,指出其学术思想对当今中国外语学界仍然极具启示意义。    关键词:求学经历治学经验学术实践学术思想    一、引言    叶斯柏森是丹麦国际级语言学大师,学术研究跨越语言学多个相关领域,一生著作等身。探究叶氏学术成长过程、学术思想及治学风格,对当

2、今中国外语学界仍不失启迪意义。    叶斯柏森一生曾在多个国际性学术团体任职,其中有三个尤值一提:其一,1886年倡议法国语言学家保罗·帕西(PaulPassy)将法国语音教师协会扩大为“国际语音学会”,成为该协会创始人之一;其次,1920年应英国学术同仁邀请,担任“现代人文科学研究会”(ModernHumanitiesResearchAssociation)会长,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演说,体现了极富教益的学术思想;第三,1936年第四届国际语言学家大会于哥本哈根召开,叶斯柏森当选为大会主席。(Christophersen,1995

3、:xix;Juuletal.,1995:238)    1925年5月,叶斯柏森年届65岁即将退休,母校哥本哈根大学为他举行教坛告别仪式。他在演讲中回顾了四十多年的漫长求索生涯——起初顺从亲人旨意选择了三代相传的法律学,课余迷恋象棋;为支撑学业,他在丹麦议会多年任兼职速记员;他博览群书,获取了法语语言文学硕士学位,游学欧洲邻国,进而攻读英语语言文学博士学位,其间却着迷于丹麦方言;获得博士学位并留任母校,不久晋升为哥本哈根大学英语语言文学首位编内教授(Juuletal.,1995:88),直至退休。叶斯柏森的求学历程貌似起伏跌宕,实

4、则畅通顺达(Jespersen,1933/1960:835)。    二、一代大师的成长历程    (一)生于法律世家,自幼书香相伴    叶斯柏森生于丹麦日德兰半岛兰泽斯郡(Randers)一个欢乐祥和的法律世家,成长于浓郁的文化氛围中。其父为当地一位颇负盛名的法官兼法律顾问;除法律本行,叶父还喜爱外语和天文学(Juuletal.,1995:7-10)。外祖父是牧师,曾为安徒生启蒙拉丁语(Juuletal.,1995:7)。叶母擅长音乐,善弹钢琴,生性温良好客,常接待音乐及戏剧同好者。父辈关系友好经常相聚,交流读书体会,海侃神聊

5、,话题大多涉及音乐、天文、戏剧等领域(Frederickson,1972:168-169)。朋友们也常结伴野游,以望远镜观察星空或演戏自娱。少年叶氏与兄长们①均喜爱丹麦作家兼诗人英格曼(Ingemann)的历史传奇。每遇书中拉丁词语,叶氏便随手抄录,译成丹麦语。其异母长兄读神学,次兄学音乐,三兄结缘法律,终成律师(Juuletal.,1995:12)。父母温良儒雅、兴趣广泛,家庭良好的文化氛围陶冶了孩子心灵,为其日后成长为一代语言学巨匠、杰出的英语语文学家和英语教育家奠定了知识基础。    (二)年幼痛失双亲,转学幸遇良师    

6、叶氏十岁,父亲不幸病逝。母亲望子成龙,举家迁往哥本哈根附近希勒勒(Hiller?d)镇,少年叶氏转入颇负声望的腓特烈斯堡文法学校(Frederiksborgschool)。这所学校为中小学十年一贯制,为优秀生提供奖学金。少年叶氏在此喜遇校长卡尔·伯格(CarlBerg),接受学业引导和学术启蒙。伯格在历史比较语言学领域颇有造诣,曾发表相关论文,并慷慨地将语言学书籍借给少年叶氏,使叶氏初步认识了缪勒(F.M.Müller)、惠特尼(?hl)人文历史知识深厚,喜爱罗曼语文学,罗曼语族主要语种的藏书也颇丰富;叶氏借造访每遇兴趣之书,不管

7、是意大利语还是西班牙语,总是手不释卷,读罢方休。    叶氏勤学苦练,除了学校开设的拉丁语、希腊语、法语、德语等课程,他先后自学了古北欧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和英语,钻研了语言理论,终没辜负慈母生前的殷切期望,于1877年夏以优异成绩毕业,升入哥本哈根大学,开始十载寒窗求学生涯。    (三)四载法学垂成,一朝改弦易辙    家庭变故、迁居转学,这些异常变动无疑给少年叶氏精神生活带来重大影响,但他在书香浓郁的文化氛围中照常读完文法学校,进入哥本哈根大学。叶氏的曾、祖、父三代相继从事法律工作(Juuletal.,1995:25)。他

8、在上大学前学了多门语言,初步了解了语言学,但在1877年文法学校毕业选报志愿时并未选择当时冷僻的“语文学”(语言学前身),而是顺从“祖业后继有人”这一以母亲为代表的家族愿望,选报了哥本哈根大学颇受青睐的法律专业。虽说后来不少人认为那段法学经历锻炼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