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国家

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国家

ID:8938102

大小:63.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4-12

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国家_第1页
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国家_第2页
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国家_第3页
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国家_第4页
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国家_第5页
资源描述:

《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国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国家今天我们提的科技创新和过去的科技攻关有什么不同呢?主要现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大力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而不是关在学校里或在研究所的实验室里搞。自主创新并不是排斥国际合作和技术贸易。现在是开放条件下的自主创新,其中有的是原始创新,如袁隆平先生的杂交水稻,其他国家没有。有些是集成创新,就是指总系统自己研究设计,但有些零部件其他国家有好的,就买进来。除此以外,还有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如我国的家电和信息技术产业。这三类创新汇总起来就是国家的创新能力,反映的是国家竞

2、争力的核心。一、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和面临的瓶颈制约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经济建设成就举世瞩目。2007年我国gDP达到人民币247000亿元,按当前汇率算仅次于日本、美国、德国,居世界第四,按不变价计算30年间已经增加了几十倍,是世界近代史上少有的;但是人均gDP还不到2500美元,仅排在104位,因此现在中国还谈不到崛起,主要是发展的问题。世界上普遍将连续10年以上人均gDP增长超过3%的阶段称为经济起飞期,拿两个国家来做比较,一是美国,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前半叶的43年,人均gDP年增长

3、超过3%,期间尽管有大量移民,人口从4000万激增到1亿,但始终保持这个增长势头;二是日本,在美国的扶持下战后1950年到1973年的23年间实现经济起飞;再看中国,过去30年人口从9.6亿增长到13.2亿,持续的发展,使我们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把2亿多没有温饱的人口缩小到2000万,总体上实现小康。但中国的经济起飞有自己的特殊情况,概括起来:一是起点低、起步晚,比西方国家滞后了150年到200年,所以还在追赶阶段。第二,人口规模巨大,占世界人口的22%,因此中国的经济起飞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件大事

4、。第三,中国经济的不平衡性大。农村人口仍占大多数,城乡差距、东西差距都比较大。第四,在30年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由于我们体制改革是渐进的,两者间的矛盾不断凸显,所以现在也是一个矛盾多发期。具体来看,经过30年发展,到2007年我国主要工业品,产量已经居世界前列,很多还是世界第一,但我觉得这也不值得骄傲,比如钢铁,总量已经接近5亿吨,但人均钢产量刚接近世界平均水平。产业结构上,高能源、高资源消耗工业比较多。现在提出要调整产业结构,但结构还是在不断重型化,原因就在于市场的需求一时难以改变。关于消费品

5、,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汽车生产国,产量接近900万辆,也是世界第二大汽车消费国。另外,空调、冰箱、计算机、彩电、集成电路、数控机床等从数量上讲都是世界第一。但是,还不能生产最高端的产品。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的另一个巨大成就,是城市化快速发展。解放初期人口有88%在农村;上世纪90年代以来,每年城市人口增长约1.5%,即每年有近2000万人从农村转入城市,这就意味着需要大量住房、道路、煤气、自来水等社会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因受自然条件的制约,非常不均匀,如果从黑龙江瑷珲到云南

6、腾冲划一条线,可以发现人口高度集中在这条线的东南方向,这一区域国土面积只占42%,人口却有84.3%,这和自然地理条件有关,像青海、西藏、新疆戈壁、内蒙古西部、甘肃西部、四川和云南西北部等高寒、干旱地区都是人口比较稀少的区域。2006年,我们完成了“人口规划与城市化进展预测”这一国家课题,课题开始的2002年城市人口是5.2亿,农村是7.8亿,假定人口按照自然增长率增长,再加上每年1.5%左右的城市化率,预计到2020年中国城市人口大概是8.3亿,农村人口是6.2亿。这个结构我们可能难以承受,因为

7、城市化太快会带来就业、社会稳定等问题。我们不希望出现像南美、非洲那些发展中国家的城市病。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与人民的期待还有不小差距,前进中还有不少困难,突出的是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城乡、区域经济发展仍然不平衡。举几个现实例子。我国的环境问题比较严峻,40%的国土面积受到酸雨威胁,比较严重的是长三角、珠三角、台湾海峡西岸、大武汉地区一直到长沙衡阳一线、成都和川渝地区。因为中国能源70%靠煤炭,煤燃烧后产生的都是二氧化碳,就是温室气体。除环境以外,资源匮乏问题也非常突

8、出,最严重的是水资源,我们人均水资源只有1900立方米,已经接近1700立方米/人/年的缺水警戒线,且时空分布很不均匀,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占全国土地面积1/8以上的黄淮海地区,人口占全国的35%,gDP32%,水资源却只有全国的7.7%,人均水资源拥有量500立方米,只有国际最低警戒线的1/3。中国城市的缺水普遍存在,600多个城市中有300多个缺水,100多个城市严重缺水,其中华北、西北城市缺水问题最为突出。现在的办法就是开挖地下水,打深井,地下水过量开采已经形成了大面积的地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