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932638
大小:57.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4-12
《习作教学:从立言走向立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习作教学:从立言走向立人 习作教学:从立言走向立人 金立义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我认为,习作教学也该承担这样的重任。 习作教学,"立言"是出发点,"立人"是归宿点。从"立言"走向"立人",是习作教学的应然诉求,是当下习作教学的本质彰显与回归。古人说得好:"一名之立,旬月踟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中,把第二、第三学段的"作文"改为"习作",虽然是名称的改变,但其背后是教学理念的深度变革。《论语·子路》说:"名不正则
2、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习作是一种训练,一种练习,而作文是一种用文字来表达某一主题意义的方式。把"作文"改成"习作",充分考虑到了小学生的认识水平、思维水平和表达水平,降低了习作的难度,遵循了儿童的特点,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是从"立言"向"立人"的转轨。 一、习作指导:要引导学生做真实的人 1.习作就是"我手写我口" 古人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言为心声,文贵情真。回忆我们读过的那些脍炙人口的名篇,写人叙事也好,绘景状物也罢,无不蕴含着感人肺腑、引人共鸣的真情。朱自清的《背影》抒发了父爱
3、子、子爱父的人间真情;魏巍的《我的老师》表达了一个学生对老师那种最真挚的热爱、依恋之情……作文贵在写真话,抒真情,重构以真情表达为基本价值观的理念,引导学生做真实的人,是习作教学变革的必然趋势。 (1)表达对现实生活的认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习作教学要贴近儿童,贴近现实生活。习作就是学生对现实生活的一种认识,一种体验的表达。看到母亲为你做了可口的饭菜,自己心中涌起的是感恩之情;因为做错事
4、,伤害了别人,自己懊恼不已、痛心疾首,这是悔恨之情……生活中处处有真情,学生写作压根儿就用不着去为文造情。儿童的现实生活应该说是丰富多彩的。有泪有笑,有愁有喜,有失败也有成功,有平淡也有滋味,有孤独也有情谊……生活是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请看一篇例文: 妈妈回来了 前段时间,妈妈去杭州学习,去了好长时间,可能有一个月吧。今天妈妈终于从杭州回来了,我非常高兴!因为妈妈的怀抱很暖和,因为妈妈回来了,爸爸的生日就能过得更好,因为妈妈在家里会给我读书。…… 妈妈不在家的时候,我很想她,想妈妈
5、的感觉,是一种想哭的感觉。 这篇习作是年仅7岁的郦思哲读一年级时所写的。寥寥100多字的作品,因何夺得首届"冰心作文奖"小学组一等奖?就是源于真实表达。"想妈妈的感觉,是一种想哭的感觉",不加任何修饰与雕琢,源于内心真切的感受。感动了读者,也打动了评委,获奖是必然的。 "文必己出"是古今一条写作原则。习作一开始就要引导学生维护自己的话语权,发展自我言说力,坚守写作的原点。要坚持"我手写我口",没有必要为别人代言,表达的内容要指向自己的内心世界,抒发真情实感。习作教学不要过度强调"模仿",让学生养
6、成"套袭"的依赖心,把习作变成"鹦鹉学舌"的机械活动。仿写仅仅是一种手段,并非是习作的本质。让学生放弃自我的生活,写他人的生活,那是习作教学得不偿失的事。 基于生活,真情表达,写出从心窝里掏出来的真心话,让学生享受写作的快乐,让学生在写作中学做真人,这应该是习作教学追求的价值观。 (2)表达对精神生活的感受。儿童是"情感的王子".儿童的精神世界是五彩缤纷的。他们可以为喷薄的日出欢呼,为出壳的雏鸟欢腾,为枯萎的花朵落泪……儿童的精神生活也是写作素材的宝库,要鼓励学生书写他们对精神世界的感受。比如习
7、作教学可以链接儿童的阅读世界。在读书中,儿童与书中的人物同欢喜、共命运,他们有太多的话可说;习作教学还可以涉足于儿童的想象天地,让儿童放飞想象之翼,抒写性灵,描绘想象的世界。这些内容虽然是想象的,但也是儿童的真实感言,同样是精彩的。 2.习作就是还原生活面目 叶圣陶先生曾说:"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空口念着是没有用的,应该去寻找到它的源头,有了源头才会不息地倾注出真实的水来。"叶老的话告诉我们,习作指导的方向是什么?就是要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回忆生活,还原生活本来的面目。但由于习作内容的滞后,学生
8、要写的内容和学生已经历的生活产生了一定的间隔性,学生记忆模糊不清了,给写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或一时难于下笔,或写出来的内容不细致,和真实的情况有差距。习作指导就是要解决学生的这些困难,给学生助力。指导要能帮助学生唤醒记忆,激活积累,打开思路,拓展言路。如果能做到这些,学生能很快从"冷状态"进入"热状态",打开尘封的记忆,打开话匣子,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1)创设情境,唤醒记忆。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赞可夫也曾说:"只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