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925695
大小:28.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4-12
《支玉恒教学实录——《学弈》课堂实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支玉恒教学实录——《学弈》课堂实录根据《小学语文教师》2005年7至8期里整理师:今天我们学一篇古文(板书“古文”)知道什么叫古文吗? 生:古代的文章 生:古代的人写的文章。 师:说得有道理。古时侯的人写的文章自然就是古代的文章了。古文有时也叫文言文。古文和我们现在学的现代文有很大的区别。我们现在学的文章,包括你们自己习作课上的写的一些文章,都叫“白话文:”。白话文是从1919年的“五四”运动开始大力倡导的。古文与现在的白话文有很大区别。比如这个字(板书“之”)。谁能把它组成一个词语? 生:明日之星。 师:对,你们校园墙上就大大地写着这四个字。知道词语的意
2、思吗? 生:学校让我们好好学习,成为将来的明星。(众笑) 师:解释得不错,但这个“星”可不是让你们都去当影视明星、当歌星,它是指一切有成就的人。我再问你,这个词语中的“之”字当什么讲? 生:就是“的”的意思,明日的星。 师:讲得很明白。谁还能组词? 生:之乎者也。(众大笑) 师:“之乎者也”可不是一个词。这本来是互不相连的四个字,它们是古文里的一些语助词。不过也有人用它来讽刺那些白话文还写不通,却老想胡撰两句文言的人,如:“这个人之乎者也说了半天,谁也不知道他说了些什么!”明白了吗?(生答明白) 师:还能组词吗? 生:军属门上有时贴一张“光荣之家”的
3、纸。 师:对。其中的“之”字怎么讲? 生:当“的”讲。 师:也当“的”讲。刚才说了这个“之”字是古文中常用的一个字。现在用它一般都当“的”字讲;但在古文中,它却有许多种讲法;我们今天这篇课文里,“之”字行后一共出现了六次,大致有三种讲法;有时即使是同一个讲法,但所指的对象也不同,真的有点复杂。大家一会儿读的时侯要注意细心区分、理解。好了,现在大家打开课文,读一下课题。 生:(齐)学弈。(师板书课题) 师:翻开后页的注释。看看这个“弈”字是什么意思。(生看注释) 生:“弈”就是下棋。 师:“学弈”呢? 生:学习下棋。 师:完全正确。你知道这一课是学习
4、下什么棋?象棋?军棋?还是跳棋? (该生无语,另一生举手) 生:这一课说的是学下围棋。因为古代肯定没有什么军棋,跳棋呀! 师:可是象棋自古就有啊!(另一生举手) 生:他们下的是围棋,我从图上看出来的。那个棋盘,还有那么多子儿,应该是围棋。 师:你很聪明。会下围棋吗? 生:不会,看人家下过。 师:好好学!围棋可是我们中国古人发明的,但现在我们的棋手往往下不过韩国人。你学好了,将来为国家争光。行吗? 生:(迟疑了一下)行! 师:好,经过片刻考虑说“行”,看来你说话很负责任。下面大家各自把课文多读几遍,直到你觉得读通了为止。(学生各自朗读课文) 师:能
5、读给大家听吗?谁敢为天下先?―――就是谁敢第一个读?(有生举手)好!敢为天下先的人出现了。请大胆地读给大家听! (生读课文,有的地方读不通) 师:敢读就很好!虽然有些地方读得比较吃力,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最值得称赞。这样吧,你们看一下注释。这篇课文的注释很多,一下子记不住。你可以按照序号,把注释的内容简单地标记在课文中相应的字词旁边。然后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对照注释想想这些字、词、句子的意思。知道意思了,可能读起来就顺了。大家开始做这个工作:标记注释,理解字、词、句。开始吧,给大家10分钟时间。(生开始按要求自学课文) 师:读古文讲究“断句“。原来古文是没有标点
6、符号的。我们的课文为了大家学习方便,加上了标点。读课文时,有标点的地方当然需要停顿,但在一些句子中,根据它的意思,那些没有标点符号的地方,需要拖个长声。这样读,你自己比较好理解,听的人也容易听懂。大家拿出笔来,听我读一遍,注意听我读到哪里没有标点却拖长了字音,你就在哪里画一条斜线。(板书画斜线“/”)为了大家便于听和画,我读得慢一些,拖音也放长些。明白吗?(生答明白) (下面是教师示范拖音的读文)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7、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师:下面各自按照画出的斜线朗读一次,拖音的地方,可以夸张些。(学生各自练习朗读) 师:古人读书讲究吟咏,读得入情后还要摇头晃脑,甚至身子也跟着节奏晃动。(师示范:“弈秋,通国这……善弈者也。”生笑。)你们别笑,读出滋味来的人都是这样。你们也试一试,看看能读出滋味来吗? (学生继续练习,不少人摇晃起来,气氛很热烈。) 师:大家读得真不错,敢站起来晃一晃吗?(众笑) 师:好多了。再重读一下这一句。(示范:“为/是其智/弗若与?”)注意是问号。(生重读此句) 师:谁再来读?(先后有四人读课文,师随机指导、示范) 师:你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